戴上VR头盔,手握控制器,站在一片“虚空”中挥舞“画笔”——没有画布,没有颜料,眼前却一点点“生长”出一座山、一条河、一片雾气缭绕的桂林风景。
桂林画家刘振华正在尝试用新兴的VR和AI技术绘制桂林山水,把对家乡的热爱化作立体的艺术表达。近日,在他位于临桂的工作室里,记者探访了“沉浸式绘画”的世界。
让绘画走进“三维”沉浸式空间
刘振华正在进行VR绘画。
刘振华简洁的工作室里,摆放着画册、素描纸、速写本,但最显眼的,是那几套VR创作设备。他戴上VR头盔,举起控制器,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三维空间中作画,光与线条在“空气”中延展,山水、云雾从虚无中逐渐“长”出来。
刘振华指着显示器上的一幅作品说,那是他早期创作的象鼻山风景,画面中的山、船、雾气,全部依据现实中的象鼻山绘制,仿佛真的置身漓江畔。“我想做的是立体的画,一个人站进去,可以看到远处的山、脚边的水,听到风的声音。”
刘振华展示VR设备中正在绘制的桂林象鼻山。
刘振华介绍说,VR绘画概念最早起源于国外一款应用程序,这款虚拟现实绘画工具完全颠覆了以往的作画和设计体验,它将画板从平面视角移动到了3D立体空间,搭配一副VR头戴显示器构建出了一个高仿真度的虚拟空间,让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享受沉浸式的绘画体验。
2021年,刘振华开始着手购入设备自学VR绘画,研究不同的软件和设备。“我很喜欢研究新兴的艺术创作工具。”刘振华笑着说,“每当有新功能上线,我都想立刻试试,看它能不能呈现出我脑海里想象的画面。”记者在刘振华的工作室现场体验了VR绘画。戴上VR头盔后,眼前是一个漆黑但无限延展的空间,只需轻轻挥动控制器,便可在“空中”画出一条条线、一团团云,仿佛在虚拟世界中创作画面。刘振华一边在旁边指导,一边讲解:“VR绘画不仅是用手在动,它对全景想象力的要求非常高,重要的是你的大脑在构建着这个空间。”
让大家“触摸”到桂林山水
“我是土生土长的桂林人,从小就对这片山水特别熟。”刘振华说,这份熟悉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情感上的。在他开始进行VR绘画创作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真实的桂林搬进虚拟世界。
刘振华VR绘制的阳朔遇龙河。(软件截图)
目前,他已经陆续完成了对象鼻山、骆驼山、漓江部分河段以及阳朔遇龙河等多个桂林特色地标场景的空间绘制。不同于写意或抽象表达,他的创作理念是尽可能真实。“我想让人戴上VR头盔以后,能从作品中认出和‘触摸’到桂林,哪怕没去过,也会觉得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刘振华说。为此,他多次亲自前往现场采风,拍摄了大量照片和视频,包括象鼻山清晨的水雾、骆驼山的山形轮廓、阳朔遇龙河金龙巡游时的景象等,留作创作时的参考素材。
刘振华VR绘画作品中的象鼻山。(视频截图)
刘振华表示,VR绘画与传统绘画最大的不同是每个细节都必须经得起“绕着看”。“你画的象鼻山,不只是正面要像,背面、侧面也都必须完整,不能偷懒。一个场景常常需要来回调整几十次,我希望无论观众从哪一个角度走进来,都能看到这些场景真实的样子。”
他坦言,VR绘画并不是一挥而就的过程,非常考验创作者的观察力和耐心。每一个场景,他都需要提前构思空间布局,再在系统中一点点搭建、勾勒、调整。一个山体可能要画上十几遍,一段水的波纹光影,也要不断试验才能做到自然。“每画完一个场景,我都会站进去自己绕着走一圈,看看哪里还不对。”刘振华说,虽然过程复杂繁琐,但用新兴方式去记录桂林美景让他乐在其中。
VR绘画走向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刘振华正在进行VR绘画表演。
刘振华介绍说,VR绘画不仅是一种表现手段,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它已逐渐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创作与应用产业链,正在从艺术圈走向更广阔的应用场景。“现在的VR绘画,已经不只是画画这么简单了。”刘振华说,他目前主要将其应用于三个方向:概念图制作、VR视频内容创作以及VR绘画表演。这些看似前沿的小众形式,正在成为游戏、影视、广告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内容环节。其中,概念图制作是VR绘画的基本功,很多影视动画或游戏场景,在早期设定阶段就会用VR进行场景构建,“可以更直观地评估空间效果、光影氛围和视觉动线,比传统手绘图更具沉浸感。”刘振华说。
刘振华VR绘画作品中的漓江。(视频截图)
另一个发展迅速的方向是VR视频制作,通过将绘画与虚拟镜头结合,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游历”艺术作品中的世界。刘振华说,这一环节还常常会配合AI算法来生成动态画面,补全细节,进行后期优化,提升整体真实感。
此外,还有更具现场感的VR绘画表演,艺术家在公众面前实时作画,通过大屏投影或多人共享视角,让观众实时观看作品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兼具艺术性与互动性。“就像一场行为艺术,观众在屏幕前观看,也可以戴上VR眼镜走进画中,观感非常震撼。”刘振华说。
刘振华和工作室成员研究最新的VR设备。
刘振华和工作室成员还在持续研究这些技术如何与创作融合,将VR绘画内容导入虚幻引擎,借助游戏引擎强大的实时渲染能力和交互逻辑,实现更自由的视觉叙事和动态画面构建。
“不仅是看画,而是进入一个完整的世界,甚至可以参与其中,通过VR设备与各种事物进行互动。”刘振华说,“我一直觉得,艺术和技术从来不是对立的。只要是能让人产生共鸣,它就是好作品,科技是我们表达情感的一个全新通道。”
来源丨桂林晚报(记者李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