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来桂林,上春山赏春花品春茶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5-04-02 10:38:09 我来说说 阅读

  ▲灵川下黄村开在河流两岸的油菜花地很“春天”,成为网红打卡点。 记者周文琼 摄

▲阳朔葡萄镇杨梅岭的“千里江山图”。 记者周文琼 摄

▲五通茶场清明前正是采茶好时候。 于荣飞 摄

  □本报记者 周文琼

  人间四月正芳菲,上春山、赏春花、品春茶正当时。时下的桂林,千峰披上了春的霓裳,紫云英似仙子般飘落大地,沉寂一冬的茶树悄然萌发新芽,“山、花、茶”正以一场跨维度的美学盛宴颠覆传统春游想象。

  上春山

  踏遍春山不思还

  “上春山,踏遍春山不思还”——这句被写入朋友圈文案的短诗,成为时下桂林生动的注脚。4月的桂林正是上春山的好时节。从晨雾未散的日出时分到暮色沉沉的日落时刻,从无人机盘旋的峰顶到骑行者的剪影掠过山脚,上春山的美好在桂林到处蔓延开来。

  凌晨五六点的阳朔相公山,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漓江在群峰脚下蜿蜒成玉带,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泼墨画卷便骤然苏醒。网友小夕将自己的感想分享在网络平台:“相公山真的能看到太阳升起的全过程,非常震撼。直到真的亲眼见到旭日东升的时候才明白古诗里形容太阳的诗句一点都不夸张,真的骄阳似火光芒万丈……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日出的时候心里总会想到一句话,等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就把昨夜的烦恼丢掉。”

  而在阳朔县葡萄镇杨梅岭村委的夕阳山,市民、游客纷至沓来,群山叠翠,山色空蒙,这里被人们称为“现实版的《千里江山图》”。“只要不是太恶劣的天气,每天都有很多人,桂林本地的、外地的都很多。”摄影爱好者小杨是当地人,最近几乎每天都会在此处拍摄夕阳,他说工作再忙也会在每天的日落时分赶到,记录下大自然的美。

  在雁山区大狮湾,几乎每一块石头上都有游客穿着古装在拍照,这里的风景成为古风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达2665平方公里,峰丛1285平方公里,峰林1167平方公里;有峰丛石峰7900座、峰林石峰3500座,桂林的喀斯特地貌,特别是峰林平原,是世界上最典型、发育最完美的湿润热带亚热带峰林地貌,堪称大陆型塔状喀斯特地貌的世界典范,是世界上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因此,人们在桂林的爬山选择也非常多。不管你是背着咖啡壶上山,还是穿上古装在山顶拍一组古风写真,抑或是站在山顶感受迎面吹来的春风,“上春山”会串联起这座城市与自然、历史与现代,在春天的桂林爬山,会让你感受到一种新的养生方式。

  赏春花

  呈现的是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

  春日桂林赏花已经是另一种水平,光是油菜花就有不同的看法。雁山区柘木镇大井头村的彩色油菜花,让人们改变油菜花只是金黄色的印象。这里的油菜花因为花瓣中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含量及比例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类胡萝卜素、花青素能分别使花瓣表现为黄色和紫色,通过调控二者在花瓣中含量、比例,可以使油菜花花瓣呈现出金黄、橘红、桃红、粉色、紫色等不同的颜色。这些不同颜色的油菜花在阴雨天里依旧色彩饱满、富有层次,仿佛是从油画中走出来的景象。

  灵川县下黄村原本只是一个古村落,今年却因开在河两岸的油菜花而走红。油菜花盛开在河两岸,成为一幅春日美景,“平日里蛮多人开车来我们这里拍照,到了周末还有旅行团的游客坐大巴来赏花。我们村里专门加大了卫生方面的管理,希望大家在我们这里有好的体验。”一位在村口引导人们停车的村民笑着说。

  即使是传统的单一金黄色的油菜花,在阳朔遇龙河畔通过咖啡店的一扇窗子看出去,又有了别样的特别的美,吸引着人们来此打卡。

  不只是油菜花,这个季节的桂林,紫云英也在怒放。距离桂林市区40公里的灵川县公平乡大桥村花海,眼下正在上演一场紫色狂欢。千亩野生紫云英如云霞坠落,花海中穿汉服拍婚纱照的新人、用延时摄影记录花潮的摄影师、带孩子制作植物标本的家长,构成多层次的赏花图鉴。

  这片花海已火了许多年,很多人每年都要在春天来了又来,有人说,吸引人们的不是花海而是一种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起初,人们被春天这满地的紫色小花所吸引;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小花旁流动的溪水,在构图上有了新的审美体验;再后来,人们又发现这片花海旁还有一大片绿色的草地,当风吹动起来时,仿佛花和草都在舞蹈。这些细小却能打动人们心灵的差异变化,便成为春日里人们一次又一次再来看的风景。

  “一花一世界”,桂林的春天充满惊喜。当无人机掠过紫云英花海,当咖啡香飘进油菜花田,这座城市的山水美学正被注入新的基因,这座山水之城正以花为媒,书写着中国式浪漫的现代注脚。

  品春茶

  一杯春茶醉千年

  春雷惊蛰,雨润茶山,沉寂一冬的茶树悄然萌发新芽。从陆羽《茶经》中“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的采摘要诀,到苏轼“且将新火试新茶”的春日雅趣,一杯春茶沉淀着千年的自然智慧与人文情怀。

  时下桂林的茶园风光也特别好,春到桂林品春茶是件美事。

  在1961年拍摄的经典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和众乡亲在茶园里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忙碌欢快的镜头就取景于临桂区五通茶场。通过这部电影,临桂区五通镇的美丽茶园风光也让人印象深刻。

  五通茶场位于临桂区五通镇321国道旁,距离桂林市区23公里,初建茶场土地面积为1200多亩,茶园面积曾经达650亩。眼下,层层叠叠的生态茶园里,绿意正浓,嫩绿的茶树冒出粒粒尖芽,呈现一派醉人的茶园春色,其中的刘三姐茶园专门开放给市民、游客体验采茶、制茶。

  阳朔县七仙峰茶园位于百里新村境内,处于阳朔县百里新村农业生态旅游观光线路的中心位置,在距阳朔县城仅10余公里的漓江西岸,行车25分钟就可以到达。

  茶园主体由7座高耸的山峰组成,形如北斗七星,故而得名。平均海拔600余米、面积1600亩的七仙峰有机茶园终年云雾缭绕,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使得土壤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茶场依山而种,一簇簇茶树依山势层层递进,随山形蜿蜒起伏,错落有致,从高处往下看,一道道绿波一直蔓延到视线的尽头,呈现出林海的壮观之美。在这里,你可以背上茶篓,置身茶林,把片片嫩芽从枝头摘下,再亲手把这鲜嫩的茶芽翻炒制成茶叶,再看着茶叶在开水中翻滚……这时你或许能与唐代诗人皎然产生共鸣:“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在龙胜各族自治县,茶叶产业覆盖了全县10个乡镇,茶园面积达2万亩,龙脊梯田有“世界梯田原乡”之称,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气候造就了这里古树茶的优良品质。清朝乾隆年间,龙脊茶曾为官府贡茶,系中国28大名茶之一。到龙脊古树茶祭茶节时,当地瑶族民众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古茶树祭祀大典、少女飞天采茶、采茶歌舞、现场制茶品茶等活动,重现龙脊绵延千年的祭茶传统风俗,展示龙脊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越冬后,用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制成的茶叶叫春茶。春茶经过一整个冬天的休眠和养分积累,茶叶内含营养物质丰富。在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称为明前茶。明前茶内含物质丰富,鲜爽度好,因此人们常说“明前茶,贵如金”。在谷雨时节前采制成的茶叶,称为雨前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此时温度高,芽叶生长相对迅速,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茶农常说采茶“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所以你还等什么呢?

  春日来桂林吧,不只是感受季节的更迭,这里能重塑人们对传统踏青的想象边界。


责任编辑:李毅兰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