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三月三

来源: 桂林晚报 2025-03-31 09:57:52 我来说说 阅读

  桂林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广西最早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珍稀孑遗树种银杉和其它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典型常绿阔叶林为保护对象,辖两区县(临桂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四乡(黄沙瑶族乡、宛田瑶族乡,三门镇、龙脊镇),人口逾万。

花坪林区内的大瑶山风光

  花坪林区内散居苗、侗、壮、瑶、汉等多个民族,各民族村寨都保留独特的民俗民族文化,风情绝伦。广西三月三,花坪各族同胞歌舞升平,尽情展示民族风情及美食,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三门镇的多彩盛景

  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

  三月三节,三门镇各村寨万人空巷,大家纷纷聚集三门街,热热闹闹地赶圩。三门镇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南,境内重峦叠嶂,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不仅景色优美,且盛产滑石、鸡血玉、花岗石等。

  那年三月三,我来到该镇下辖的双朗村做客。三四十座古朴的吊脚楼坐落在山坡上或田垌间,宽阔清澈的三门河潺潺流过寨前。翌日晨岚萦绕,我和双朗村民背上装有五色糯米饭的背篓,到三门街参加歌圩。三门街像一锅烧开的汤,彩旗招展,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河畔广场一角搭起歌台,来自各村寨的山歌爱好者引吭高歌。当地流传“饭养身,歌养心”的说法,山民们把唱歌当作吃饭般重要。侗族歌班唱起侗族大歌,其他人则即兴编唱。

  大家走着,聊着,笑着。行至曲径通幽处,便会与数家玩石店偶遇。店里店外皆石,有一种石头色彩斑斓,包括红、黑、紫、黄、白、绿等多种颜色,或相互交融,或单独呈现,这就是鸡血石也叫鸡血玉。红色鸡血石精加工后,灿若朝霞,晶莹剔透,吉祥喜庆,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菜市场上,背篓穿梭如流,成一道移动风景线。新购的物品把背篓塞得满满当当,人们在广场上歇息,箸夹手抓,品尝五色糯米饭。夕阳如橘,斜挂天边,意犹未尽的人群依依惜别,互相邀约做客家中,或来年再聚歌圩。

  赶圩归来,村寨炊烟袅袅,百家宴开始上演。各家挑选、加工食材,制作两三个菜肴,同红薯酒或糯米酒,装入竹篮,挑到某户人家或开阔地摆起长桌宴。豆腐酿、春笋炒蛋、酸肉……各式美食应有尽有。餐桌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瑶家豆腐酿。香菇、春笋、蒜白、五花肉剁碎,混合香料,制成馅,蒸煮皆可。豆腐酿呈三角形,色泽金黄,软糯香甜。个头大,两三个就能让人饱腹,席间无人不爱。大个的豆腐酿,是瑶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表现呢。

瑶家豆腐酿

  用餐完毕,众人围坐火塘闲聊。大嫂们在锅里倒入食用油,把茶叶放进锅里翻炒,香气溢出时,再放生姜、蒜头、香菜根等,后倒开水搅拌,熬煮十几分钟。茶汤煮好滤出,装入小碗。各人根据喜好,炒米花、炒玉米、葱花等佐料随意添加,热腾腾的瑶家油茶就呈现客人面前。瑶家油茶以简单快捷的工艺和清香爽口的味道而闻名。喝了油茶,精神焕发,大家又开始对歌。瑶族山歌不仅增进亲朋邻里和谐,还促成许多美好姻缘。青年男女围坐火塘,唱情歌相识、相爱,最终走向婚姻殿堂,这种古老的婚恋习俗称为“行歌坐夜”。三月三既是歌节,又是情人节。

  黄沙瑶乡风光旖旎

  花坪境内的临桂区黄沙瑶族乡,高山绵延,林海苍茫,森林覆盖率高,素有“天然氧吧”美誉。三月三,这里已百花斗艳,蜂飞蝶舞。去年三月三,我们踏上黄沙瑶乡的采风之旅。

  秘境大峡谷位于黄沙瑶族乡李家村,境内峰峦叠嶂,沟壑交错,独特的地貌赋予它无限魅力。我们沿着林中小径攀登。目之所及,古藤绕树、修竹摇曳;仰望,峭壁间瀑布群影影绰绰;俯首细听,谷底流水潺潺。九天银河和飞来神瀑最为壮观,落差高达百米,如白绸飘落,似李白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时不宜亲近瀑布,以免被玉絮飞花浸湿衣衫,应远观其高洁与神秘。沿途春花烂漫,虫鸣鸟唱,蜂蝶翻飞,美不胜收。我们感慨大自然的神奇绝妙,在凉亭小憩时,我即兴为秘境大峡谷吟诗一首:

  幽壑危峰堆绿幛,云梯逼仄长苍苔。古藤缠树爱盈腑,翠鸟穿林乐满怀。万丈白绸巅顶落,千层烟雾岭头开。蓬莱梦境山中隐,寻觅仙踪客自来。

  游完秘境大峡谷,我们来到附近的陈家村。村寨里,木楼依山势而建,黄墙黛瓦,古色古香。毛竹和灌木围绕村寨四周,溪流从村前淌过。村道虽不宽敞,却干净整洁。竹制晒楼上晾晒着小鱼干、笋干、香菇。陈家花瑶民宿坐落在最高处,是一座全木吊脚楼。楼下鸡群时而觅食,时而追逐。我们踩着木梯上楼,稍作休息,主人陈积伟便为我们备好了午餐。蕨菜、春笋、荠菜等时令蔬菜满足了我们的味蕾。一种不知名的美食,颜色碧绿,入口滑爽,散发着植物清香。主人告诉我们这是“神仙豆腐”。我们对此菜颇感兴趣,主人便热心地教我们制作。他采摘了后山的斑鸠树叶,把翠绿的小叶子洗净,放在盆子里,然后用手揉搓。文友小云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主人就交由她捣鼓,只在一旁指点。没多久,小云就揉搓出黏稠的绿浆来,用纱布过滤备用。火塘里的草木灰,铲一把放碗里,经清水沉淀,然后慢慢地倒出上面一层水,再把这些水倒入过滤好的绿浆里,迅速搅拌,放置约半小时,就凝固成豆腐了。切成方块,在开水里煮熟,捞起,沥干。主人告诉我们几种吃法:加红辣椒、葱、姜、蒜等佐料,做成凉拌菜,可加入白糖做成零食,可烫火锅。“神仙豆腐”能清热解毒,是当地招待贵宾的美食,珍贵难得。三月三,游客络绎不绝,主人仍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制作,瑶民的热情与善良可见一斑。

神仙豆腐

  午后我们抵达黄沙河畔的民族广场。广场东侧是戏台,一面硕大的瑶族铜鼓雕塑矗立在西侧。周边绿树成荫,木楼古朴,酒旗飘飘。一座风雨桥横跨河上,两三老者坐在风雨桥上闲聊。几个穿着瑶族盛装的青年热情地与我们交流,向我们展示五色糯米饭制作的有“黄沙”字样的簸箕画。我们向老人询问盘瑶十二姓及瑶族风俗,他们如数家珍般地讲述。驻足铜鼓前,鼓面上瑶民载歌载舞,栩栩如生。闭目冥想,仿佛自己是鼓面上的一员。听着河水叮咚及对岸竹林的沙沙声,时间是静止的,细细咀嚼,三月三的黄沙之旅,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禁风节”会期庙坪街

  庙坪街,位于临桂区宛田瑶族乡。这里的瑶族同胞服饰斑斓,按服饰可分为“蓝靛瑶”“红头瑶”“白线瑶”“黑瑶”以及“沙瑶”等。庙坪街,因瑶族同胞传统节日“禁风节”而声名远播。每年农历正月二十,瑶族同胞在庙坪街举行盛大的“禁风节”,大家身着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舞龙舞狮、唱彩调、跳竹竿舞、攀刀梯、添置农具等。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互诉衷肠。

宛田,身着民族服饰的瑶族同胞

  “禁风节”余韵未了,三月三又使庙坪街化作一片欢腾的海洋。群众从各村寨走来,人潮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身着民族服饰的瑶族同胞特别引人注目。街道两侧,竹制品、干货、蔬菜等摊位鳞次栉比,还有一些人见缝插针地摆地摊。街道拐角处,一位民间艺人在出售二胡。他坐在小板凳上,悠闲地拉着二胡。几位中年男子围观演示,讨价还价。旁边,一位卖瑶族饰品的老奶奶也坐在小板凳上,头上的发髻高耸,黑头巾包裹,佩戴的银饰耳环又粗又亮。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站在老奶奶身边,瑶族服饰让她宛如一只花蝴蝶。她有灿烂的笑容。路人经过她时频频回首。一家杂货店门上,一件棕蓑衣高高挂起。这种旧时遮风挡雨的农用品不常见了,在此出现勾起一些人的童年记忆和乡愁。在这里,你还可以淘到心仪的纯手工制作的民族饰品,如头巾、腰带、背包等。乡政府路口,统一着瑶族服饰的女人们正在制作糍粑,供路人免费品尝。街道尽头的庙坪小学,对山歌、唱彩调、跳竹竿舞等活动井然有序。

宛田,身着民族服饰的瑶族同胞

  花坪,因拥有国宝级植物银杉名扬四海,古老的森林孕育无数珍稀动植物和矿产。春意盎然的三月,花坪以其迷人的景致、诱人的美食及五彩斑斓的民俗风情,让中外游客陶醉不已。

  来源丨桂林日报


责任编辑:雷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