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健 通讯员孔艺衡)“感谢界首镇的党员干部和司法所的同志帮助我们跨省伸张正义,维护了我们的切身利益。”日前,兴安县界首镇五一村村民老廖在给界首镇党委、政府赠送锦旗时如是说道。
据了解,老廖及妻子在邻省捕鱼时,因遭遇水闸突然放水,导致妻子离世,渔船报废。事发后,老廖多次与涉事企业商议赔偿事宜,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于是便求助于界首镇党委、政府。
在接到求助后,界首镇立即组织政府政法组、司法所精干力量协助村民老廖跨省谈判,最终获赔68万元。这既是界首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写照,更是坚持实干为要、深化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界首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到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切实做到矛盾化解快速高效、释法说理全面精准、法律援助及时可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界首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基础,以党员为骨干,以群众诉求为导向,确保“议在基层、治在基层、解在基层”,让乡村治理有为有效。通过班子成员定点联系、村委及时调解化解、党员干部入村协助、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持的方式,构建了党委指导、村委主抓、干部协助的“三级调解体系”,确保矛盾纠纷调处既符合法律规范,又贴近群众需求。2024年,界首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87起,化解率达95%以上,切实做到了“小矛盾就地化解,大矛盾不向上交”。
针对村民之间的矛盾,界首镇组织老党员、老教师、致富带头人等乡贤能人,开展“讲情、说理、释法”融合化解,将矛盾解决在小、化解在早,实现矛盾化解不反复。
此外,界首镇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及时有效回应群众反映的法律问题及诉求,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界首镇以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为切入点,聚焦低保户、残障人士、留守老人等群体的合法权益,严格落实“马上就办”工作要求,对弱势群体的诉求第一时间了解、第一时间解决。界首镇五一村村民赵某身体残疾,且两个女儿未成年,但由于金融借款纠纷导致家庭生活困难,便求助于界首镇党委、政府。界首镇立即组织法律工作人员给予协助,无偿帮助其完成诉讼,及时解决了赵某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