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本周将迎来一次“超级大回暖”
升温10℃以上
这是春天的“脚步”吗?
进入2月以来,桂林几乎没怎么出过太阳,我市大部阴雨绵绵。不过,根据气象数据显示,预计本周五开始,我市将有一次“超级大回暖”,升温幅度将超过10℃以上。那么,这次气温回升后,我市能真正进入春天吗?眼下季节又要注意什么?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本周气温将回升10℃以上
2月以来,我市大部持续淅淅沥沥的小雨,降雨量呈明显增长趋势,加上气温较低,是桂林典型的“湿冷模式”。
根据国家气象观测站监测资料统计,2月第一周,连绵的阴雨逐渐拉开帷幕。整周雨日2至3天,全市各地累计降雨量2.7毫米至34.7毫米,灵川最多。进入第二周,我市持续阴天有分散小雨。来到第三周,降雨量有明显增长,雨日达到4至7天,各地累计降雨量5.8毫米至40.7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兴安、全州偏多一到二成,资源正常,其余地区虽然降雨量普遍不大,但小雨不停歇。
进入到本周,我市仍多阴雨。除了2月24日雨水短暂停歇,从2月25日开始,全市又要恢复到阴雨模式。2月26日至27日,全市持续阴天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伴有雷电。2月28日,全市再转为多云转阵雨。
连续的阴雨天气让不少市民直言体感十分寒冷。气象专家表示,目前西南暖湿气流持续输送水汽到我国南方,与此同时,冷空气频繁南下,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在包括广西在内的华南地区一带形成降雨的持久拉锯战。
不过,这样的天气将在2月28日发生“大逆转”。中央气象台消息,我国北方多地已于2月24日率先开启升温,而南方回暖略微滞后。在这次升温过程中,大部地区累积升温幅度可达10℃以上,多地超15℃以上。其中,桂林的升温幅度将在10℃至14℃,预计3月1日将达到27℃,夜晚最低气温也有15℃。
一周之内,我市气温将瞬间“切换”到春天,甚至初夏。
升温后春天就来了吗?
目前,我们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按照节气规律,天气将由寒冷向温暖过渡。但根据最新气象数据显示,未来几天的升温过后,随后又会迎来大幅降温。那么,今年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入春?
气象专家表示,这次“超级大回暖”的持续时间并不久,预计3月5日之后,我市气温又将重回个位数。“想要真正进入春天,恐怕要等到3月中旬以后了。”气象专家表示,我国气象行业对于四季划分有着严格的《气候季节划分》标准,也就是说,一地的平均气温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10℃,与之对应的第一个大于或等于10℃的日期,就被作为春季起始日。
气象专家进一步解释,我市常年入春时间为2月10日,但近几年的入春时间不太稳定,呈现出时早时晚迹象。比如2021年1月14日,我市正式入春,刷新了71年来的最早入春时间。2022年,入春时间推迟到2月26日。2023年,我市的入春时间较常年又偏早了10天以上。至于今年何时进入春天?现在还不明朗。
不少市民好奇,为啥冬春交替时节会比冬天更冷?气象专家解释,冬春交替之时,冷空气进入到最后“挣扎期”并频繁南下,造成气温骤降。“倒春寒就是典型,它的到来可能让气温比冬季某些时候更冷。”气象专家表示,眼下,湿度比冬季高,如果此时刚好有冷空气和大风到来,就形成了湿冷效应,人体感受到的寒冷程度会很明显。此外,冬春交替时节气温波动较大,如果人体此前已适应较低气温,再短暂回暖过后又突然降温,人体的防御机制可能来不及调整,这种气温的剧烈波动就会让人感觉比冬季更冷。
“总而言之,冬春交替时节比冬天更冷,主要是冷空气余威、湿度增加、风寒效应、昼夜温差增大以及人体适应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气象专家称,这种现象通常是暂时的,随着春季的深入,气温会逐渐稳定并升高。
眼下这些“气象病”需警惕
眼下天气变化频繁,是“气象病”高发时期。“气象病”是由天气或气候原因造成疾病的统称,这类疾病的发作或症状加重,往往受气象要素变化影响。
气象专家表示,气温变化不定,各种细菌、微生物随之活跃,人们应谨防胃肠道疾病。如果饮食起居不当,就容易导致胃肠疾病发生,平时胃肠容易生病的人,眼下季节尤其应做好保暖,少吃生冷食物,防止腹部受凉。
同时,关节炎患者要当心。这类人群对气象变化甚为敏感,尤其是早春时节,气温时高时低,时风时雨,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做好关节保暖,脚部切勿受凉。
同样需要注意的还有心脑血管健康,由于气温逐渐升高,空气中的氧气相对减少,皮肤血管得到舒张,循环系统功能增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负荷加重,所以春季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防风保暖,做到清淡饮食,合理用药。
关注心理健康也很重要。春天是一个心理疾病高发的季节,从寒冷的冬季过渡到温暖的春季,气温剧烈变化会引起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及生理、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进而加剧心理机能的混乱,出现抑郁、烦躁、失眠等症状。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愉悦的心情,懂得调节,适当宣泄,平稳度过春天。
还要警惕花粉过敏症,因为春季是花粉过敏症高发期,林木、蒿草及其他植物花粉随风飘扬,极易诱发过敏体质者发病,出现打喷嚏、流涕流泪、支气管哮喘、头痛胸闷或皮肤发痒症状。过敏患者外出建议佩戴好口罩,必要时随身携带药物。
记者马翔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