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img.guilinlife.com/?url=https%3A%2F%2Ff.glshimg.com%2Fimage%2F2025%2F0218%2F3659039f3a45f4acc004244005fa7b38.jpg%21shw-800.800)
刘灵桂带着孩子们举行升国旗仪式。
![](https://nimg.guilinlife.com/?url=https%3A%2F%2Ff.glshimg.com%2Fimage%2F2025%2F0218%2F53778560610b5f8da75b14b26afed93f.jpg%21shw-800.800)
▲刘灵桂在指导学生写字。
![](https://nimg.guilinlife.com/?url=https%3A%2F%2Ff.glshimg.com%2Fimage%2F2025%2F0218%2Fbc752febd5f53e5c8c7a94180b34f76b.jpg%21shw-800.800)
◤刘灵桂带着孩子们在田野“赏春”。
□本报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黄勇丹 吴贞珍 黄鑫 文/摄
被大片浓雾笼罩着,即便是别具一格的砖瓦房矗立于大山之巅,也只是点缀般的存在——2月17日,全市中小学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记者驱车从桂林出发,经历3个多小时的颠簸以及数百个弯道,才抵达灵川县兰田瑶族乡南坳村委深潭教学点。
深潭教学点有点“特殊”:一位“90后”女教师,2名学生,还有老师的2名孩子。
升国旗、发新书、上新课……在井然有序的忙碌中,这个地处深山的“微小学”焕发着新学期新气象……
深山“微小学”的开学第一天
17日上午,位于深潭村山坡上的教学点内,欢声笑语让深山不再寂寞。
“升旗了,孩子们!”这里唯一的教师刘灵桂拿出一面崭新的国旗,招呼孩子们列队。队伍中出现了4个孩子,两个是教学点二年级的学生邓林新、赵秀华,另外两个小个子则是刘灵桂的一双年幼儿女。当天,灵川县科技工信和商贸局派驻南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石继勇也前来帮忙。
“老师、老师,我们要行队礼!”赵秀华高高举起右手,挺直了小身板。其余3个孩子也纷纷跟着举起右手。
注视着国旗冉冉升起,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兴奋和期待。
升旗过后,该上课了。讲台上,刘灵桂认真地上着《开学第一课》,并接着给孩子们上了语文第一课——学习古诗《村居》。台下,孩子们认真地听着,大声地念着新课文。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刘灵桂满脸欣慰。
中午放学后,刘灵桂安排孩子们玩耍,她则和丈夫杨辉一起,给孩子们做午饭。为了迎接新学期,迎接孩子们,午餐她特意安排了美味鸡肉。
带儿女赴深山教学点任教
刘灵桂是一名“湘妹子”,1994年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她怎么也没想到,生儿育女后的第一份工作,竟是与大山深处的兰田瑶族乡南坳村委深潭教学点结缘。
2023年8月中旬,刘灵桂以特岗教师的身份,第一次奔赴深潭教学点。坐在车上的她,一直默数着经过的山头。当一座又一座山头被甩在身后,她的眼泪终于忍不住决了堤。“山太多了,路太弯了,似乎看不到尽头……”
深潭村距离兰田瑶族乡政府所在地30多公里,是该乡最为偏远的自然村。多年来,为了满足深山孩子接受教育的需要,兰田瑶族乡民族学校在该村设立了教学点。2023年秋季学期该教学点一共有5个学生,幼儿园学生1名,一、二年级学生各2名。
“如果我不来,孩子们怎么办?”擦干泪,刘灵桂还是决定如期报到。
家中二老身体不佳,丈夫杨辉又在外地工作,为了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也为了方便照顾一双儿女,刘灵桂决定拖儿带女一起去教学点。彼时,大儿子4岁多,小女儿2岁多。
“宁愿亏欠自家孩子”
山高路远,行路难。
从兰田瑶族乡政府所在地到深潭村没有班车。新学期开学,有一辆从乡政府往返深潭村接送学生上下学的面包车,成了刘灵桂携家带口方便乘坐的交通工具。
2023年9月开学前一天,刘灵桂在丈夫杨辉的陪同下,带着一双儿女,辗转几趟车,来到了深潭教学点。
打扫卫生人,安置家具。教学点的两个小隔间分别成了小卧室和小厨房。刘灵桂的教师生涯就此开始。
可是,后面的艰难远比千里迢迢拖家带口来报到时更难。
丈夫陪伴了两个月后,为养家糊口就外出工作了,教学点就剩下母子三人。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一双儿女,因为水土不服,接连生病。尽管刘灵桂早就备好了三个药箱的常用药,但是孩子一旦发烧,不方便外出就医的她,只能熬夜守着孩子……
熬夜陪伴孩子,刘灵桂已非常疲惫。但是,“不能落下孩子们一节课”的信念,让她选择坚持上课而不是请假。
累,刘灵桂不怕。对儿女们的愧疚总是溢满她心间。
儿女年幼,周边也无方便玩耍的地方,刘灵桂就搬了两张桌子,让儿女跟着上课。小女儿太小,时常想要抱或者说话,刘灵桂就要求她上课时不许说话、乱动,以免影响学生学习。
深山密林,蛇虫常常出没。刘灵桂说,夏天教学点常有蛇出没。有一次,一条蛇追着女儿跑,怕蛇的她只能硬着头皮去驱赶。事后,她忍不住抱着孩子们大哭。
深潭教学点位于深潭中村,该村只有8户人家,不少青壮年外出务工。夜里,群山寂寂,人家寥寥。很多时候,刘灵桂搂着熟睡的孩子,想着他们跟着自己受苦,忍不住泪湿枕巾。
累过、哭过,刘灵桂还是决定坚持。面对采访,她数次落泪。她说,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尽力做好,“哪怕亏欠自家孩子,也不能亏欠别家孩子”。
对于妻子的决定,杨辉深表支持。“她现在是老师,就得对得起‘老师’二字。虽然很难,我依然支持她!”
托起大山孩子的求知梦
午饭后小憩,细雨渐歇。孩子们提议去外边玩一会,刘灵桂爽快地答应了。田野上,金黄的菜花开得正好。刘灵桂招呼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欢声笑语很快洒满了田野。
“现在,我不止两个孩子,已经四个孩子了!”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刘灵桂也笑容灿烂。
最让刘灵桂欣慰的是,教学点的孩子们成绩都不错,“感觉自己的付出都很值得。”
截至目前,兰田瑶族乡一共有2个教学点,深潭教学点是最为偏远的一个。兰田瑶族乡民族学校的校长赵定飞告诉记者,自从到深潭教学点任教以来,刘灵桂老师不仅吃苦耐劳,而且教学认真。2024年秋季学期,教学点两个学生的期末成绩在学校同年级中也是名列前茅,“孩子们优秀,刘老师功不可没”。此外,他还告诉记者,刘灵桂老师拖儿带女来任教,而且工作扎实,克服了很多困难,“令人钦佩”。
采访结束前,刘灵桂夫妇带着孩子们跟我们告别。再过两日,丈夫杨辉将再次外出工作,刘灵桂将继续带着一双儿女坚守教学点,托起山区孩子的求知梦。
“我知道还有很多困难等着我。但是我知道,大山的孩子们需要我,我会坚持下去。”
雾气散去后的远山,清晰、明朗。那一刻,记者觉得,刘灵桂这个1994年出生的年轻妈妈、年轻女教师,就像那条弯弯的山路,几经盘旋,却倔强地带着山区的孩子们,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