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8.40倍!数字见证桂林经济75年跨越式发展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4-10-08 09:54:40 我来说说 阅读


  游人游览靖江王城,感受桂林历史文化魅力。 记者李凯 摄

  □本报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韩秋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度过75周年华诞。1949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圆满完成各个历史时期确立的主要目标。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是1950年的1728.40倍,是1978年的224.91倍,经济总量稳居广西各设区市第三。

  1949年以前,我市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农业主要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占据产业主导地位;工业只有水电、造纸、水泥等几家小厂和一些手工业作坊;第三产业更是一片凋零。改革开放后,桂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发展不足,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下”的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实施工业振兴战略,推动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提速提质,开创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了由传统农业主导型向现代服务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数据显示,1950年全市GDP不足2亿元,1978年首次超10亿元,2000年超过300亿元,2019年迈上2000亿元台阶;三次产业结构由1950年的75.8:4.6:19.6,转型为2023年的26.2:19.8:54.0,第三产业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同时,各产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从以粮为主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特色农业;从以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主的传统制造业,转变为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制造为主导的高技术制造业;从技术基础薄弱的传统服务业,转变为技术含量较高的现代服务业,生产供给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向“优”的巨大转变。

  1950年,全市粮食产量仅为58.93万吨。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扎实推进特色效益农业、现代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业的建设,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步推进。2023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是1950年和1978年的598.61倍、135.88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是1950年的668.59倍、1978年的154.59倍。

  1949年以前,桂林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产品品种单一。75年来,桂林工业快速发展,连续创造了“多个第一”,如生产了中国第一台海用雷达、第一套光纤室外试验系统、第一台(套)特高压电力电容装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大力实施“工业振兴”战略,推进工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智能发展、集聚发展,并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工业生产提质增效。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是1950年的4002.83倍、1978年的69.3倍。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市第三产业十分落后。改革开放后,桂林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政策优势,成为中国旅游业的先行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带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商贸流通、餐饮住宿、交通运输、金融信贷等行业快速增长,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023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至54.0%,比重较1978年提高32.7个百分点。同时,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动能茁壮成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发展态势加速成形,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2023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0倍,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45.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64.1%。

  195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0.51亿元。改革开放后,桂林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生产力快速提高,丰富多样的商品不断涌入市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商品供给品质大幅提升,桂林消费品市场活力不断提升。202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1952年的1847.49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目标,以交通强区试点为抓手,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及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高铁、民航、公路、水运各领域建设成就斐然。桂林作为广西率先通达高铁的城市,境内有湘桂铁路、贵广高铁两条高铁大动脉,高铁过车站达9个,铁路通车里程达690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420公里,在广西率先实现与香港“一乘直达”。2023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91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833公里,是2002年的9.57倍;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92.4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86.34万辆。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是国内重要的航空旅游枢纽,有国际、国内航线100多条,覆盖80多个国内外城市;T2航站楼建成使用,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增至1200万人次。我市还加快建设漓江专用航道及桂江航道支持保障系统,构建以漓江、桂江、洛清江和湘桂运河“三江一运河”为骨干、连接珠三角和自治区主要内河港口的内河航道网;2023年,全市水运客运量同比增长4.42倍,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4.69倍,货运量同比增长1.21倍。

  1950年,全市电话机仅有0.02万部。到2023年,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27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266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数的42.4%;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32万户,是2012年的3.83倍。另外,随着电商经济的迅速崛起,桂林快递业务量屡创新高,2023年末,全市邮政业务总量15.22亿元,是2012年的7.01倍。

  □延伸阅读

  2023年桂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比1978年增长120倍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桂林调查队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长,消费能力大幅提升,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实现了从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巨大转变。据统计,2023年,我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725元、21562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120倍、167倍,年均分别增长11.3%、12.0%。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市物资匮乏,产业基础薄弱,城镇居民收入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并存,推行以生活必需品为计算基础的实物工资。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国实行工资改革,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农村居民收入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数据显示,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28元。

  改革开放后,我市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乡居民就业形式发生巨大改变,城镇居民下海经商,民营企业、个体户大量涌现;农村居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多种产业经营。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全面增长。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75年来,群众消费水平逐步提升,全市居民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演绎。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261元,比1980年增长236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12330元,比2002年增长6.2倍。

  在食品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短缺,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居民饮食以素食为主。现在人们食品消费讲究营养化、多样化,肉、蛋、奶消费较多,营养保健食品增多,在外饮食比重明显上升。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06.4千克、蔬菜78.7千克、鲜瓜果55.5千克、肉类42.3千克、禽类16.2千克、奶及制品8.6千克、油脂8.1千克、蛋类6.7千克。

  在居住方面,改革开放前,我市房屋短缺,居住拥挤,城市多为“筒子楼”,厨房、厕所公用,农村则是清一色的土坯房。如今,市区多数居民住进宽敞的住宅楼,少数家庭住上别墅,各项设施完备;大多数农村家庭实现一户一宅新民居。2023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49.8平方米、68.5平方米。

  在交通通信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市交通原始落后,群众出行不便。在城镇,黄包车、三轮车、自行车是普遍的代步工具,在农村,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居民通信支出基本为零,人与人之间联系以面对面交流和写信为主。现在,交通工具多种多样,人们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出行方式;电话、短信、视频、即时通信、社交平台成为主要交流方式。2023年,城镇、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分别为51.3辆和37.5辆,拥有手机分别为253.2部和276.5部。

  在耐用消费品方面,改革开放前,居民家庭“高档物件”主要是以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为代表的“老四件”;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前,主要是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等“新四件”;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家庭拥有了大户型住宅、汽车。2023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03.5台、电冰箱101.5台、热水器101.5台、洗衣机101.1台、电脑49.2台、照相机7.3台;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02.2台、电冰箱102.5台、热水器93.4台、洗衣机93.7台、电脑13.5台、照相机0.6台。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逐级下降:1980年为56.1%,即刚摆脱贫困线;1996年为49.8%,逐步过上温饱生活;2012年下降到41.0%,开始迈入小康水平;2023年为33.8%,标志着已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

  (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粟凌燕 朱剑)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