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遗体验站里,小朋友在体验桂林雕版彩色拓印。
非遗体验站里展示的草编艺术作品。
非遗体验站里展示的绣球。
傩面具展示。
酒店提供文化体验场地和空间、配套设施支持及服务,打造桂林非遗对外宣传窗口。
□本报记者周文琼 文/摄
当越来越多人注重旅行中的文化体验时,探索旅游目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成了一件会被安排到行程中的事。在这样一股潮流下,桂林秀峰非遗传承体验·桂林喜来登站在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后收获颇丰。
12000名体验者中的一位留言:“一个下午都沉浸在做传统绣球,仿佛我也感受到了从前这片土地上的女孩们在煤油灯旁念着心上人,一针一线,把关心和甜蜜都融入其中。因此,我不仅有了一件独一无二的旅游纪念物,更对漓江,对漓江边上的村庄,对村里朴实的人们和他们的民俗有了另一种亲近的感觉。”
桂林非遗技艺体验为游客带来的文化滋养,在这段留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桂林在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探索中,“非遗+”活力满满。
非遗传承体验站让游客在旅行中收获浓浓的“文化味”
“我想要拓印这一幅桂林山水。”上小学四年级的小朋友豆豆(化名)在制作了一把漆扇后,又想尝试一下雕版彩色套(拓)印。这幅画一共需要用到4块刻板。只见他先把绿色的刻板上了颜料后便开始拓印,接下来用另一块刻板上了金色颜料再继续拓印,再到橘红色……“这里你可以再补一点色,这样层次更好一些……”陈永斓在一旁帮助他一步步把画拓印出来。当成品出来时,小家伙开心地拿起跟老师的作品对比,“真不错哦,不过还是有些不同呢。下回我还想再试试别的图案!”
原来,添加颜料的多少,拓印时的力度把握,最后都会影响拓印作品的成效,看起来简单的操作其实并非那么容易。陈永斓笑着说,其实雕版彩色套印在制作上细分为23道工序,需要熟练的手法及对色彩的灵活运用,才能体现作品的饱满度以及画面层次。很多客人会和这位小朋友一样,一开始觉得很简单,真到自己做起来,才发现原来是那么有趣和富于变化。一样的模板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有些客人对自己的作品还会反复修改,直到心满意足。
陈永斓是桂林秀峰非遗传承体验·桂林喜来登站的负责人,她也是雕版彩色套印的传承人。这个体验站在桂林喜来登大酒店一楼设立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她告诉记者,暑期体验站的客流量很大,临近开学游客相对减少,近期来体验的很多是本地的市民,其中以小朋友居多。
2023年7月,桂林秀峰非遗传承体验·桂林喜来登站营业。秀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李伟介绍,把非遗传承体验站开到酒店里,通过创建“桂林秀峰非遗传承体验·桂林喜来登站”展示平台,讲好桂林故事,创新打造“沉浸式”“国潮风”“小而美”文化服务和旅游产品,增强游客桂林旅游的文化记忆,同时做好桂林城市沉浸式旅游宣传推荐,丰富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内涵。“酒店客流量大且稳定,他们是会在这里停留的群体,有更多的机会来体验非遗技艺。”非遗传承体验站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项目支持、市场运营、集体宣传、多方共赢”的模式,实现旅游场所、文化人才、非遗元素、团队运营等多方面优势互补。站里开展的非遗项目主要有雕版彩色套印、桂北傩面具制作、红瑶服饰刺绣、侗族草龙草狮制作等。除了常态化的展示外,秀峰区还每月组织辖区的非遗传承人在站点开设1—2次非遗课堂,市民、游客均可免费参加听讲。
“非遗+旅游”,文旅融合显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运营,非遗传承体验站效果如何呢?“我们接待了大约12000人在这里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陈永斓从几个方面介绍了非遗体验站取得的文旅融合成效。
相较于把店铺开在商业街上,这里突出了沉浸式体验。她介绍,体验雕版彩色套印时间只需要40分钟,而其他非遗技艺体验项目时间长的可能要5个小时,例如传统绣球的制作。
由于非遗传承体验站设在酒店里,吸引的顾客群体是愿意留下来的人,也增加了他们愿意把时间花在体验非遗技艺上的可能性。而开在商业街的店铺,顾客大多是看看就走,他们往往没有预留充足的停留时间。再加上这里是星级酒店,环境也更加舒适。在制作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可以和体验者讨论制作技艺,也可以聊天,可以更充分地介绍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例如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技艺的知识,这一技艺起源于明朝末年,集绘画、雕刻和印刷技术为一体。在抗战时期,桂林成为抗战文化城,当时的桂林出版业发展特别快,书店林立,因此雕版彩色套印技艺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2018年,这项技艺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区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如果顾客在这里喜欢上了草编,聊天过程中他们会知道那些草编作品来自龙胜各族自治县,那里又被称为世界梯田原乡,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特别丰富,饮食也格外有特色,如侗家三宝酸肉、酸鱼、酸鸭……“很多体验者在边体验边交流的过程中,都会惊叹,在这里待上一下午沉浸在古老技艺里很享受,是一次真正的文化之旅。”陈永斓说。
对于酒店而言,非遗传承体验站增加了文化附加值。所有住店旅客都可以在非遗传承体验站获得一次免费的雕版彩色套印体验,套印生肖图案、财神爷、升学祝福语等很受欢迎。这使得游客不单单满足于游山玩水看风景,文化体验也能增强旅行的获得感。有了文化元素加持,酒店也收获了更多住店旅客的肯定。
非遗技艺的表现形式也在市场的推动下得到发展。很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通过文创衍生产品赢得了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远在深山的非遗传承人的作品被带到了世界各地……陈永斓说,通过市场能了解到什么样的产品更受人们喜欢,这对于这个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这里是一个非遗体验站,但在其背后是文旅部门、酒店、非遗技艺传承人等在一齐发力。非遗传承人了解市场需求后,以非遗技艺为基础,通过专业团队、个人或众创等方式挖掘或创意推出具有非遗属性的受人们喜欢的产品,这也提升了非遗技艺资源的创意转化效力。
避免同质化,利用“非遗+旅游”打造自身品牌形象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旅途伴随浓浓的“文化味儿”。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相关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738份。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旅行目的地时,71.29%的受访者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如历史积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
非遗的文化多样性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让旅游更加有内涵有韵味;反过来,旅游又成为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要方式,为非遗增添“活力”。李伟表示,从目前来看,体验站取得的文旅融合效果是很好的,接下来,秀峰区将在辖区其他文旅场所和街巷设置类似的非遗展示平台,形成秀峰区特有的特色文化展示阵地,一方面为旅游场所增加更多文化附加值,另一方面让非遗项目实现活态化传承,同时开发出更多受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旅游项目与文创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是避免同质化。”李伟说,很多酒店、商铺等看到这个站点的成效后也很心动想尝试,但是一定要注意差异化经营。如果同质化严重,则可能导致毫无新意、品质参差不齐,影响整体效果。也正因如此,这项工作需要文旅部门做好引导。桂林的非遗项目很多,不同的酒店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非遗技艺来设立体验站,做到小而美而精,真正让体验者感到值得体验、必须体验一把。
陈永斓也很期待非遗体验站在桂林铺开,成为桂林旅游的又一张亮丽名片。“成行成市,能为与非遗相关的产业带来更多的受众。”她说,在这个过程中要在产品上严把质量关,在体验过程中做好相关旅游服务等,警惕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