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剧展
一点都不冷的“冷知识”
蔡迪支手绘的广西省立艺术馆图片。
1944年,欧阳予倩主持西南剧展开幕式。
抗宣一队在桂林演出抗日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
刘栩贝 秦冬发
“祝西南剧展开幕”、“盛会盛举盛况空前”、“戏剧史上的空前盛举”,上述这些标题,刷屏了1944年春季的报刊。
西南剧展全称为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1944年2月15日在广西省立艺术馆开幕。作为中国戏剧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书写了桂林抗战文化城光辉史诗。
西南剧展,与你结缘的80年,我想更懂你!
80年前的桂林 哪里最热闹
当然是承办了西南剧展三大主题——戏剧演出、资料展览和工作者大会的省立艺术馆。1944年2月15日,西南剧展开幕,各地参展团队怀着朝圣的心情而来,桂林人则像过节一样迎接盛会。十字街路口竖起摩登牌楼,报馆减价优待刊登广告,爱国商人捐助纸张印刷演剧说明书,理发业及擦皮鞋五折优待等等。
摩登红房子
省立艺术馆是谁设计的
欧阳予倩向广西当局提出建设一座艺术馆的申请,然而财政拮据,他便通过发动义演及贷款的方式筹资,并邀请当时建筑界著名设计师钱乃仁设计。
钱乃仁最初并不想接这个活儿,欧阳予倩请钱乃仁看话剧《长夜行》,话剧隐喻抗战时局正如长夜漫漫,老百姓如长夜行人,都在艰难挣扎……观看完《长夜行》,钱乃仁深受触动,接下设计艺术馆的工作。
《放下你的鞭子》
这部剧曾在美国白宫演出过
抗战期间《放下你的鞭子》演遍大江南北,还曾受邀到美国白宫演出,获得罗斯福总统夫妇的赞扬。1939年7月8日《救亡日报》记载,演员在桂林十字街头演出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群众把演员包围得水泄不通。当剧中小姑娘被折磨得精疲力尽又被老汉用皮鞭抽打时,不少人出于同情和怜悯将自己血汗钱丢给小姑娘,“两个路上站岗的警察”居然赶去“调解这件使人气愤的事”。
西南剧展最远的戏剧团队
来自哪里
西南剧展的倡议得到了西南五省33个文艺团队、各界代表、社会名流的热烈响应,一千多人参加了大会。最远的从江西修水步行而来。正是严冬酷寒时节,北风呼啸,风雨交加,沿路泥泞,肩挑戏剧行头,近两千里地,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单程就得要一个多月,可以说是抗战时期的《西游记》西天取经!
戏剧资料展竟然有
莎士比亚时代英国舞台模型
西南剧展与以往戏剧节最大不同在于资料展览。战争年代,资料保管、搜集难度巨大,幸有多方努力支持,3月17日的戏剧资料展览,有团队历史、舞台画片、戏剧脸谱、人物模型、剧作家手札原稿、说明书、世界各国戏剧门票等,还有苏联大使馆从莫斯科空运来的戏剧照片,英国神父送展的莎士比亚时代与近代英国舞台模型。这些跨越国界跨越战火而来的展品弥足珍贵,展示了中国戏剧的发展历程。
施家园72号小木楼:
田汉的“辣子酸汤”岁月
抗战期间,田汉四次来桂,最后定居施家园72号,据记载是幢“小木楼”。田汉在桂期间生活十分艰苦,常常每天一早去到七星岩洞口附近安静坐下,写文章、编剧本,靠稿费维持一家八口生活。可抗战时期国统区稿费不高,据当时《大公报》报道,田汉一家每一顿饭伙食费大概39元,战乱年代,通货膨胀、物价飞涨,39元基本买不到啥。全家人经常一起吃“一片辣子、一碗酸汤”,吃了上顿没下顿。
不降价的桂林米粉
却因西南剧展而大减价
西南剧展期间,会场的对面、十字街一带一时间小吃店林立,向来只闻涨价的桂林米粉,也响应回馈演职员和观众的抗战决心,破天荒跟随各大商家戏剧节大减价,一起做起了庆祝的“优惠酬宾”。据记载,当年戏院门口人碰人,生意好得要命。许多担子米粉小贩,同时也是戏迷票友,对自己喜爱的名角小金凤、小飞燕、如玉珠等,更是诚心追捧,免费请他们吃米粉,名角也常投桃报李,赠送他们戏票。
黑脸张飞来了 敌机要跑了
抗战时期,桂林成为著名的文化城,桂剧发展空前繁荣。当时,桂林东西南北中的所有剧场日夜演出,场场满座。那时日本飞机经常来轰炸,演出采取打游击的方式。敌机来了停演,敌机走了马上开演。有一天,警报响了,花桥边的群众戏院里一位黑头花脸来不及卸妆就跑进七星岩,有些群众看见他就大喊:“张飞来了,敌机要跑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西南剧展开幕典礼上
田汉为何叫欧阳予倩“傻子”
在西南剧展的开幕典礼上,田汉登场致祝词时,他直接称欧阳予倩为“傻子”,说欧阳予倩“傻劲可佩,惟无数青年戏剧工作者皆抱傻子态度,从事戏剧工作,受尽艰苦,不计功利,故所谓傻子,实不仅欧阳予倩一人”。正是这些“有傻劲”的人,投入青春与赤诚,推动着社会前行。
好戏也怕巷子深
西南剧展广告和赞助好火爆
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历史上第一个成熟的城市戏剧节,1944年2月15日至5月19日在桂林举办,历时95天,共发布93支演出广告,每支广告上皆标列序号。
十人评剧小组——
西南剧展时期特别的“朋友圈”
为了搞好西南剧展的剧评工作,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组织了一个以田汉为首的演出批评团,成员有周钢鸣、孟超、秦似、秦牧、华嘉、洪遒、韩北屏、骆宾基、陈迩冬等一共10人。剧评重点放在话剧方面,活动方式是集体观看每一个戏的演出,然后座谈,用集体名义写评论文章,这对剧运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版图片来自中央戏剧学院、桂林秀峰区档案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