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这几座小众博物馆,你去过吗?

来源: 桂林晚报 2024-07-13 09:52:24 我来说说 阅读

  暑期夏令营、兴趣班、出游旅行太烧钱?

  逛免费的博物馆成了不少孩子们的

  热门活动之一

  桂林历史文化深厚

  文博场馆众多

  除了大家熟知的桂林博物馆、

  桂海碑林博物馆、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等

  还有一些博物馆同样也很有特色

  馆藏“宝贝”很有看点

  日前

  记者前往桂林多个博物馆“寻宝”

  假期里

  你不妨也带着孩子去看看这些“奇珍异宝”

  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

  收藏众多“天外来客”

  最近,桂林理工大学因领到月球样本而颇受关注。其实,该校地质博物馆收藏有10余块月球陨石,该馆收藏了涵盖80%以上人类已发现陨石类型的标本,在中国陨石收藏领域,素有“北天文(北京天文馆),南理工(桂林理工大学)”之称。

  7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该博物馆,看到不断有家长带着孩子进馆参观。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鱼龙化石,接着是一块重达650公斤的自然铜,还有1516年坠落在广西南丹、重2500公斤的铁陨石。讲解员介绍,这些都是该馆的“镇馆之宝”,据介绍,鱼龙化石体长约13米,是国内博物馆中收藏的最大的鱼龙化石。

  

  7月10日,家长带着孩子在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参观

  “我们博物馆还有月球陨石、火星陨石和小行星陨石,还有南极大陆的系列岩石标本。我们收藏的月球陨石为研究月球物质成分和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样品补充。”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老师张佳莉介绍,该馆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桂林地质学校标本陈列室,而新馆于2016年建成开放,展陈面积约4000平方米,设置有生命起源与演化、神秘的宇宙与地球、深空探测与陨石、地球内外动力等10个主题展厅,馆藏实物标本5万余件,系统展出了古生物化石、陨石、矿物、岩石、矿石和宝玉石等珍贵标本5000余件。

  攻略

  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在该校雁山校区逸夫楼,今年暑期的开馆时间为7月13日—20日的9:30—11:30、14:30—16:30,散客需至少提前1天在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预约。

  广西旅游博物馆:

  赏广西多彩民族服饰

  广西旅游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馆最有特色的是多彩的民族服饰,在这里,你能看到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文化资源和旅游开发亮点。

  

  广西旅游博物馆展出的桂林回族女子服饰。(图片来自广西旅游博物馆网站)

  据介绍,广西旅游博物馆于2021年10月31日在桂林旅游学院揭牌,是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批准设立的专题博物馆,包括主馆和红色文化旅游展示中心、茶陶文化研究中心、七玄乐府演艺中心。主馆设有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展厅、广西旅游教育展厅、西南民族非遗创新基地等多个主题展厅,其中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展厅将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旅游教育有机融合,用现代化手段和沉浸式场景创新性突显广西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和发展的情况,在这个展厅你可以看到广西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刺绣和其他文化旅游展品。

  ■攻略

  广西旅游博物馆位于桂林旅游学院综合实验中心,开放时间是周一至周五的9:00—12:00和14:00—17:00,暑假具体开放时间可拨打电话3691052咨询。

  桂北民俗博物馆:

  有多件国家一、二级文物

  桂北民俗博物馆2003年开放,是桂林市第一座县级博物馆,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多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5032件,其中珍贵文物84件。

  近日记者来到该馆,一进入大院就看到了一栋三层建筑,单层面积不大,但展品蛮丰富。一楼是“家有美瓷”展览,二楼是“灵川古代文明陈列”展览,馆内的民俗文物主要反映了桂北地区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居住、婚嫁、丧葬、饮食、服饰等内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我们馆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党村无名氏买地券,还有多件国家二级文物青铜兵器等。”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党村无名氏买地券年代为南北朝时期,滑石质地,于1999年在大圩镇新嵅村发现;青铜兵器则是1998年在潮田乡富足村发现的,有青铜短剑、青铜矛、青铜戈、青铜钺等,年代为战国早期,出土时乌黑发亮,充分反映当时桂北人民高超的铸铜工艺。

  攻略

  桂北民俗博物馆位于灵川县灵北路15号。乘坐301路、302路等公交车,到县粮食局、一小路口下车,步行约10分钟即到。不需要预约,开放时间是周二至周日8:30—17:30。

  桂林天目地学博物空间:

  国内最大的海百合化石

  桂林天目地学博物空间2021年7月起运营,2022年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地学旅游分展区的执行单位。其展厅面积约1万平方米,包括广西地质地貌厅、矿物进化长廊等8个展厅,展出化石、矿标、矿晶等各类藏品2万多件。整个展览以古生物化石和矿物晶体为实物载体,将地学知识与研学实践有机结合,用化石讲述生命演化历程,用矿物晶体讲述地球环境变迁。

  

  天目地学博物空间展出的长36米、高4.8米的海百合化石。

  “我们这最震撼的‘宝贝’是海百合化石,最大的一块长36米、高4.8米,面积超过170平方米,也是国内最大的海百合化石。”天目地学博物空间负责人单华春女士介绍,海百合最早生活在距今约5亿年前,因为对生存的环境要求极其苛刻,因此存世的完整化石极其稀少。这里收藏的海百合化石宛如一幅巧夺天工、酷似荷花的艺术品,栩栩如生。其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考古价值,为古地质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攻略

  天目地学博物空间位于象山区相人山路1号梦想储运站,周边交通便利,有多辆公交车途经附近,自驾车也很方便。桂林天目地学博物空间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30—17:30,无需预约。

  灵渠博物院:

  通过石权和胡人俑了解灵渠的过去

  “重达105公斤的石权是我们的‘镇馆之宝’,是当时灵渠商运繁荣的最直接见证。”灵渠博物院院长唐莉静7月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民间也把石权叫石秤砣,该枚石权2002年在灵渠畔三里陡屯出土,底部直径44厘米,高40厘米。经辨认上面的文字,它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由当时的官方机构两广盐运使司颁发,代表着权威和公信力。

  除了石权,灵渠博物院的一尊胡人俑也很珍贵。它是2018年从灵渠沿岸的石马坪古墓群出土的,高15厘米,其外貌特点为高鼻子、凹眼睛、络腮胡,具有古代西亚人种特征。这尊胡人俑与合浦港口出土的胡人俑几乎一样,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这说明当时海外商贸交流已经通过水路连接到了灵渠。

  

  图为胡人俑,高15厘米。(灵渠博物院供图)

  据了解,灵渠博物院于2022年4月升格组建,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馆藏文物8000多件,包括石器、陶瓷器、金银铜铁器、玉石玛瑙、字画拓片、钱币等。目前有1个序厅、1个临时展厅和5个常设展厅,其中灵渠文化陈列专题展和古邑春秋专题展两个常设展厅,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灵渠及其灿烂文化。2023年,灵渠博物院被评为“广西十佳县级博物馆”和“2023年度广西研学旅行精品路线”。

  攻略

  灵渠博物院位于兴安县双灵路1号,紧邻灵渠公园,开放时间是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散客参观不用预约。。

  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

  东北虎、非洲狮“狭路相逢”

  如果孩子对动植物感兴趣,不妨带他们去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看看。该馆是国内高校馆藏动、植物标本最多的博物馆之一,是公众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窗口。2021年,该馆获批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自治区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该馆展示面积2500平方米,分为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贝类、昆虫及植物共7个展区,拥有语音自主解说、生物互动演示系统等互动平台。馆藏动植物标本1万余种、50余万号(份),包括东北虎、非洲狮、金丝猴、桫椤等国际性濒危及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植物数百种。馆藏广西淡水鱼类标本280种,占广西淡水鱼类90%,其中洞穴鱼类60种,占全国洞穴鱼类60%。馆藏各类昆虫标本40余万号,其中蚂蚁和蚱类标本占全国种类的80%,新发现蚂蚁和蚱类模式标本有350余种。植物展区有蜡叶、浸泡和原色树脂包埋三类标本,共95科、400余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有100余种。

  

  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展出的东北虎标本。(博物馆林老师供图)

  该馆林老师说:“动植物标本是连接人们与自然的桥梁,有助于人类更好地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促进科学知识传播、生态文明和保护意识的培养以及对自然世界的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

  攻略

  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在该校雁山校区的伯康楼,7月23日前半闭馆,如有团体参观可联系林老师协调安排参观,电话是18278370700。7月23日至8月31日,该馆将闭馆。

  

  来源丨桂林晚报(记者邢刚)


责任编辑:李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