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漓江“堵船”“竹筏大军”的景象火上热搜。“五一”假期,阳朔累计接待游客109.61万人次,与2024年同期增长41.32%;其中5月3日,阳朔全县接待游客31.02万人次,同比增长49.13%,创历史新高。如此火爆的旅游场景背后,是阳朔打出的“加减乘除”组合牌,为旅游消费注入强劲动力,全力营造优质旅游环境。
漓江之上浩浩荡荡的竹筏大军。阳朔县漓江景区公司供图
“五一”假期,阳朔西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莫艳兰摄
“加法” 提质,绘就贴心之旅
阳朔以“加法”策略,从多个维度精心优化旅游服务,编织起一张细致入微的旅游品质保障网。
“五一”期间,阳朔推出一系列增值服务,给游客带来诸多便利。当地新增近4000个机动车、800个非机动车免费停车位,有效缓解了游客停车难的问题。加开夜间高铁、专线巴士,加密动车与公交班次,还开通景区定制公交专线,构建起一张便捷的交通网,让游客的出行之路畅通无阻。在兴坪设置的3个接驳点,引导游客乘坐免费接驳车,实现景区与主要交通枢纽无缝对接。景区内增设遮阳设施和休息座椅,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
全县共设立185 个(党员)志愿者服务岗,3455名志愿者分布在各个景区和重要交通节点。他们身着统一服装,为游客提供应急药品、手机充电、饮用水、旅游咨询等贴心服务,还现场受理游客投诉。3个旅游服务热线24小时“不打烊”,严格落实游客投诉“立即响应”机制,确保游客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维护。医疗、医保、邮政快递等公共服务也得到优化升级,双拥优惠政策全面落地,让游客在阳朔感受到满满的人文关怀。
各部门积极作为,暖心事迹不断涌现。兴坪镇,公安民警紧急开辟生命通道,及时救助危急患者;杨堤乡为游客免费供应“爽神”茶饮,在炎炎夏日为游客带来一丝清凉;阳朔县人民医院中医专家深入景区和文化街区开展公益义诊,传播中医药文化,让传统中医的魅力在山水间绽放。
周到的服务、完善的设施,以及当地人的热情好客,让游客们纷纷点赞。来自英国的游客凯西在体验中医把脉、推拿后赞不绝口:“脖子和肩膀轻松多了,第一次体验这样的治疗方式,太神奇了!”许多游客表示,阳朔的热情服务让他们的旅行更加难忘,“很安全”“服务很好”“太贴心了”成为游客评价阳朔的高频词汇。
“五一”假期,桂林千古情景区推出花车巡游活动。桂林千古情景区供图
金龙巡游助力夜经济破圈。钟玲丽摄
“减法” 治乱,守护市场秩序
阳朔以“减法”为利刃,坚决剔除影响旅游秩序和服务质量的顽疾,全力守护旅游市场的清朗。
节前,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整治乱收费、占道经营、欺客宰客等违规行为,净化旅游市场环境。文旅、交通运输等部门约谈旅拍、旅行社、网约车等行业负责人,明确法律法规,强调行业规范,督促其依法依规经营,为行业发展划定红线,对违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节日期间,阳朔创新实施三级包保责任制,将全县划分为八大“战区”,由处级干部挂帅包联,整合多部门力量组建流动执法队伍。这些执法队伍穿梭在各个景区、购物场所和重点区域,对野导、黄牛、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重点监管。同时,设立有奖举报机制,充分调动群众监督积极性,鼓励游客和当地居民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形成全民参与的监督氛围,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倒逼旅游行业自律。
市场监管创新治理模式,培育473家“信用赋码+放心消费”主体。阳朔本地人樊朋飞,大学毕业后投身阳朔餐饮行业十余年,坚守“食材新鲜、价格合宜、口味地道”原则,深受游客好评,在大众点评榜和美团美食榜单上,长期位居热门榜第一名。
“‘五一’假日期间,我们以‘强化监管、快速响应、暖心服务’为宗旨,确保投诉‘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全力保障游客合法权益,确保旅游市场平稳有序,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舒心游玩。”阳朔县市场监管局局长黄明生说。
参与旅游服务志愿者为外国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等服务 黎梦秋摄
“乘法” 创新,点燃消费热潮
阳朔以“乘法”思维,将人工智能、文化创意与服务创新深度融合,构建起充满活力的文旅消费新生态。
“i 游阳朔”智慧平台广泛推广,打造出 “一键触达” 的便捷服务矩阵。游客通过小程序,不仅能一键预约滑翔伞、民宿、美食,还能获取精准的路线规划和停车服务,实现了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在票务管理智能化方面,遇龙河景区启用实名制票务系统,针对旅行团推出“智能审核+人工复核”双重校验机制,这一举措不仅有效遏制黄牛倒票现象,更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了整体票务服务的精准度与安全性,与智慧平台共同构建起高效便捷的旅游服务体系,推动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在服务创新方面,遇龙河景区引入人行机器人和四足机器狗,为游客带来新奇的互动体验。这些智能设备不仅能为游客提供表演、信息咨询、路线指引等贴心服务,还具备一定的安防功能。智能机器狗协同公安特警巡逻,在增强安防保障的同时,增添了互动趣味性,成为阳朔“五一”期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位美国游客兴奋地说:“它们看起来太酷了,我也想拥有一只!” 这种科技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经过精心修缮的孙中山下榻处、徐悲鸿故居重新对外开放,新增中英文扫码讲解服务,并打造“孙中山与阳朔”数字展厅和复古咖啡馆。游客在参观历史建筑的同时,还能通过数字化手段深入了解历史文化,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进一步优化了游客体验。
各景区纷纷举办非遗礼乐艺术节、花车问答、侗族大歌、登高接祥瑞等特色活动。“金龙巡游”夜游项目成为热门IP,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夜间游玩选择。这些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阳朔独特的文化魅力,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促进了文旅消费的增长。
“五一”假期,小学生打卡修缮一新的徐悲鸿故居。遇龙河景区供图
“除法” 破难,优化发展之路
阳朔以“除法”思维破题,精准拆除制约旅游发展的“绊脚石”,全力打通高质量发展路径。
破除交通堵点,畅通旅游“主动脉”。阳朔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关键,加速推进阳朔至兴安公路延长线、两桥一路等重点项目,构建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临时开放福利大桥,有效分流阳朔县城至福利、兴坪的车流,大幅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去年竣工的响水路拓宽工程,让道路通行能力显著提升。一位常来阳朔的广东游客感慨道:“如今驾车经响水路前往遇龙河,一路畅行无阻,沿途山水美景尽收眼底。”交通条件的持续优化,为游客营造了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消除执法盲区,织密监管“防护网”。组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纠察工作专班,针对各职责部门的履职情况开展全面纠察。通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深入排查旅游乱象背后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确保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形成治理合力。阳朔县纪委书记、纠察工作专班组长周首权表示:“阳朔将健全长效机制,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全县旅游服务从‘集中整治’向‘常态管理’转变。同时,推行‘一案双查’惩治机制,既查违纪违法行为直接责任,也追根溯源严查背后领导责任,形成强大震慑,让旅游市场监管无死角、无盲区。”
破除短视思维,培育文明经营“新风尚”。在旅游文明经营领域,阳朔多管齐下,破除村民、商户追求短期利益的短视行为。推进全域普法,贯彻落实《桂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文明行为的决定》,让文明制度走进景区、酒店、机关单位、学校医院、村屯社区,提升居民和旅游从业者的法治意识。修订“村规民约”,公示施行地方性旅游环境治理惩罚条款,明确黑车揽客等行为处罚标准,严打违法行为。白沙镇夏棠寨村将“村民如有出现违规行为对本村旅游形象产生影响难以消除的,给予书面警告并按照违规程度扣除适当比例的年度分红”纳入村规民约,建立起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由村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定期检查经营情况,对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处理。今年“五一”期间,遇龙河夏棠寨码头客流高峰时经营秩序井然,商户诚信经营,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投诉近乎为零。
桂林市政协副主席、阳朔县委书记孙国梁表示,阳朔将精细化管理与暖心服务融入旅游服务全链条,通过打好“加减乘除”组合牌,“铁腕”强化旅游秩序,“重拳”优化旅游服务,“暖心”重塑文旅形象,赋能旅游消费新体验,打造“更热情、更热闹”的节日旅游环境,让游客“更放心、更开心”,为“建设阳朔先导区 建功桂林世旅城”注入强劲动能。
乔小娟 钟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