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参与、温暖可及的“大救助”格局
去年我市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2.86亿元
本报讯(记者文新军)2024年,我市坚持聚焦保民生使命,通过实施一系列优质发展措施,有效推动了社会救助体系的创新和完善。全市共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2.86亿元,惠及城乡低保对象22.99万人、特困对象3.41万人、临时救助1.72万人次,桂林市入选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单位。
过去一年,我市着力夯实暖心民政“执行力”,加快推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构建多元参与、温暖可及的“大救助”格局。通过科技赋能,以智慧救助为引领,织密线上线下困难群众排查两张网,确保救助工作精准到位。去年,全市共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2.86亿元,其中城乡低保金7.44亿元、特困资金3.15亿元、“两残补贴”1亿元、老年人“高龄津贴”7858.89万元、儿童福利资金2640万元、临时救助资金2225.93万元。城市低保平均补助水平达424元/月/人,农村低保平均补助水平达255元/月/人。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推动市、县、乡、村“四级慈善”组织建设,县级慈善组织覆盖率47%。市本级慈善募捐超115万元,捐赠支出167.9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76名、困境儿童346名、困难群众245名。具有桂林特色的“清漓+N”慈善品牌影响愈发有力、名声愈发响亮。
此外,全州县稳推低保扩围增效,兜底保障精准到位,保障人数同比增长6.56%,全市排名第一。临桂区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体系,开展各类关爱活动42场,发放助学款项25.44万元,发放慰问物资价值20余万元,受益儿童1.2万余名。龙胜各族自治县开展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以“暖心救助·幸福成长”为品牌,打造“少数民族山区县社会救助家庭儿童服务类社会救助”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