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京漓泉公司全自动化生产线。
开栏语:企业是桂林经济的主体,是桂林创新驱动的领跑者,是桂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力;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企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创造了一个个辉煌,有力推动了桂林经济发展。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中的主角,是创造就业和财富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征程中,市场机制激励了桂林企业家精神,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鼓励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持续改革创新,激励更多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积极投身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火热实践,前段时间,自治区工信厅、广西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对一批广西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进行了通报表彰。其中,我市共有6家企业和7名企业家上榜。
2025年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年动员部署会指出: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以开年即开干、实干建新功的精气神,全力以赴拼经济,凝心聚力抓发展,奋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推动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突破。
即日起,本报推出“优秀桂企中的桂林亮色系列报道”,聚焦我市部分广西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坚定信心、顺势而为,扎根桂林发展壮大,推动桂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本报记者徐莹波 文/摄
在桂林,谈及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几乎无人不知,许多“老桂林”喜欢亲昵地称它为“啤酒厂”。该公司生产的各品种漓泉啤酒,更是市民餐桌上的“常客”,特别是宴席和宵夜,如果不点上几瓶,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多年来,燕京漓泉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生态”啤酒品牌,用高质量产品开拓市场,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力桂酒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近期,该公司还被自治区工信厅、广西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表彰为广西优秀企业。
连续23年位居桂林工业企业纳税第一
2月14日,记者来到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生产基地,道路两侧绿树成荫,阳台、天台上种满了各类植物,处处显得生机勃勃,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工厂跃然眼前;酒香飘散在空气中,让人为之心醉。
“燕京漓泉公司从诞生到成长,再到崛起成为全国优秀啤酒企业的历程,与桂林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正是桂林持续深化改革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为公司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燕京漓泉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副总经理何忠顺说。
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大力发展轻工业,原轻工业部实施“72家房客计划”,其中一个项目是计划在桂林建设产能为5万吨的啤酒厂。由于一些原因,该项投资一分为二,即产能各为3万吨的桂林啤酒厂(燕京漓泉公司前身)和南宁万力啤酒厂。从此拉开两家企业持续多年的商战序幕。
桂林啤酒厂于1987年11月正式投产。第一批漓泉啤酒进入市场后,尽管有很多人称赞产品口感好,但由于品牌初创,难以得到消费者认可,1988年只卖了5000吨,1989年卖了8000吨,两年亏损8000万元。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亚组委在桂林设了招商办事处,但招商困难。知悉这一情况后,为提升产品知名度,桂林啤酒厂向招商办赞助了5万元;随后,亚组委许可该厂使用亚运会标识。
借助亚运会东风,桂林啤酒厂开展了模特巡游和啤酒有奖促销活动,漓泉品牌效应大幅提升。1990年上半年,漓泉啤酒销量仅为2000吨;此次宣传启动后,当年下半年销量达1万吨。漓泉啤酒在桂林市场站稳脚跟,亏损降为2000万元。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中国大地掀起又一轮改革开放热潮——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春风拂过桂林,我市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加快推动改革步伐。
当年,桂林啤酒厂启动股份制改造,成为桂林首家股份制企业——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桂林漓泉启动第二轮改制。改制后的桂林漓泉焕发无穷活力,在市场上持续攻城略地,产销量节节攀升。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桂林漓泉全面超越万力啤酒,市场份额超过50%,成为广西第一啤酒品牌。
数据显示,2001年,桂林漓泉累计生产销售啤酒23.6万吨,实现利税1.6亿元,其中利润5115万元。
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啤酒市场进入整合时期。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雪花啤酒等企业陆续上市,拥有大量现金,并在各地“圈地”收购啤酒企业。2001年,青岛啤酒收购南宁万力啤酒厂,借道进入广西市场。青岛啤酒资金雄厚,收购万力啤酒后,对餐饮企业实施“门对门”服务,全力攻占广西市场。
面对猛烈攻势,桂林漓泉原决策层研究认为,短期内可以顶住压力,但无法长期抵御。
与此同时,燕京集团向桂林漓泉抛来了橄榄枝。2002年7月,燕京集团收购了桂林漓泉部分股份,成为控股股东。随后,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漓泉成为燕京集团旗下企业,并彻底解决资金不足难题。
何忠顺表示,进入燕京大家庭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燕京集团均对公司给予了大力支持,公司在短时间内就与燕京集团实现了完美融合。借助燕京集团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资本优势和品牌优势,再加上原有的本土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和机制优势,企业迅速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2002年10月,燕京漓泉公司投资8000万元,启动建设西南地区的第一条纯生啤酒生产线,该生产线于2003年6月底竣工投产,新增产能5万吨。
2004年12月,燕京漓泉公司投资2.38亿元在玉林建设基础设施20万吨、装备能力10万吨的国内一流啤酒生产基地。玉林基地投产后,使公司在广西的战略布局更加合理,有效缓解桂林基地在旺季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缩短了销售半径,降低了运输成本,为进一步挺进桂南市场,开发粤西、海南,进军东盟市场奠定了基础。
进入新时代以来,燕京漓泉公司继续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拥有桂林、玉林、昆明、贵阳四大生产基地,整体啤酒年产能从成立初的30万吨增长到180万吨。公司也成为燕京集团下属生产规模最大、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外埠企业,并从一个区域性地方啤酒品牌,成长为中国西南、华南啤酒市场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燕京漓泉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以企招企、以商招商”的部署,充分发挥企业的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吸引上下游供应商到桂林投资建厂。目前,除麦芽供应以外,公司把包括纸箱印刷、易拉罐、玻璃包装、啤酒拉环盖在内的所有上游供应商全部吸引到桂林建厂,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啤酒产业链条,每年直接或间接拉动地方工业产值数十亿元,解决各类就业岗位上千个。公司还带动周边县粮食种植户4万余户,种植稻谷9万余亩,促进农民增收,为桂林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2024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了202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漓泉啤酒”以品牌价值365.28亿元名列第296位,较2023年上升2位。
2024年12月,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发布了“2024桂林上交税收企业10强”榜单,燕京漓泉公司榜上有名,并在全市工业企业中位列第一。这也是该公司进入燕京集团以来,连续第23年位居桂林工业企业纳税第一。
多年来,由于燕京漓泉公司为广西及桂林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公司还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广西链主型龙头企业(绿色食品产业)、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桂林市市长质量奖等荣誉。
坚持实干为要,着力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产业
记者进入燕京漓泉公司桂林生产基地包装车间看到,这里是干净整洁的环境,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和完善的电脑操控;步入其中如同进入啤酒的海洋,让人惊叹于现代工业的壮观。
“因为临时接到了新订单,从2月3日(大年初六)起,包装车间就复工了。”燕京漓泉公司包装部经理蒙健说,尽管当时春节假期尚未结束,但大家返岗后都是精神饱满、斗志昂扬,65名员工实行“三班倒、连轴转”,其中2月5日当天,灌装啤酒产量达7.2万罐/小时,破了公司生产记录。现在,大家正全力以赴做好生产工作,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
当前,中国啤酒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已成激烈厮杀的“红海”。在广西,除了青岛啤酒外,百威哈啤、珠江啤酒、雪花啤酒均投资设厂。市场上还涌现各类进口啤酒。强敌环伺之下,燕京漓泉公司面临重大挑战。
燕京漓泉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光俊介绍,针对市场变化,公司围绕我市工业振兴战略部署,确定了“提升质量,从中国制造向世界制造迈进”的全面质量转型升级发展目标。对标世界一流啤酒生产企业,在技术研发、质量控制、生产制造、原料供应、物流保障等各环节,持续打造高标准、高稳定、高质量的“产品制造过程”,使公司产品品质发生质的飞跃。在销售方面,公司维持主力产品98系列的基础销量,并积极开发战略新产品和新兴渠道,市场盈利能力稳定。公司每年还投入大量经费开展技术研发,持续推出口感好、品质佳、多风格的啤酒,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2024年10月,中国酒业协会公布了“2024中国国际啤酒挑战赛天禄奖获奖名单”,公司新产品“漓泉麦巴赫”荣获“天禄奖·特色拉格组·二星”称号。
“公司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将深入贯彻落实广西‘新春第一会’、2025年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年动员部署会等会议的有关精神,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以开年即开干、实干建新功的精气神,全力以赴拼经济,凝心聚力抓发展,奋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助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突破。”李光俊表示,2025年,公司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提升产品质量,着力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产业。同时,发挥广西链主型龙头企业的支柱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和延伸地方啤酒产业链条,全面拉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同合作,推动产业增链补链强链,持续稳固广西基地市场,以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桂林工业振兴和桂酒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