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外卖餐饮浪费新规出台
你的外卖造成浪费了吗?
![](https://nimg.guilinlife.com/?url=https%3A%2F%2Ff.glshimg.com%2Fimage%2F2025%2F0214%2F112210001c1e456dc80b98a3dfd039d3.jpg%21shw-800.800)
一位骑手在为顾客送外卖上门。 记者黄敏 摄
□本报记者 张苑
“您有一份新的外卖订单。”用餐时间,餐馆里的电脑提示音接连不断。外卖员扎堆进出餐馆,忙得不可开交。
如今,点外卖成了许多上班族、学生族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然而,外卖经济持续升温的同时,由此造成的餐饮浪费不容忽视。餐食过度包装、消费者超量点餐、为了“凑单”盲目加量……这些现象持续引发社会关注。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规范营销行为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外卖商家可能引发餐饮浪费的营销行为予以引导,明确相关环节防范餐饮浪费的具体要求,目的是进一步规范外卖商家的营销行为,落实网络餐饮平台的主体责任,防范外卖餐饮浪费。
一份“小外卖”,关乎浪费的“大问题”。外卖餐饮浪费的根源在哪?如何才能杜绝外卖餐饮浪费现象,让网络餐饮优良新风尚蔚然成风?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市民、商家以及市场监管部门。
外卖点单超量,主观原因?客观无奈?
“一份小炒肉、一份番茄炒蛋、一份青菜,再加一个鸡腿……”午餐时分,桂林某大学大二学生小马在手机上点外卖,看着照片上诱人的菜品,他的购物车不断“加货”。一餐下来,他点了4个菜,共计56元。“可能会吃不完,但是我总觉得一两个菜不够满足,我喜欢丰富的菜品。”小马直言,其实他每次点外卖也挺烦恼,因为在外卖平台上,很多店家没有明确标明每份菜品的量,即使注明了“一人份”,但却不明确具体克重。他一个人点餐却想吃多个菜,不知不觉中就超量了。
1月10日中午,在桂林某公司门口,外卖员将新鲜出炉的一份外卖快餐送到客户小罗手上。一份饺子、一份凉菜、一份甜品……“呀!感觉点多了。”看着手中的外卖,小罗无奈地说,“但是没办法,这外卖得15元起送。”小罗告诉记者,其实她食量不大,每餐一份不到10元的饭或面食就足够了,很多时候是因为达不到起送价,她不得不额外加量。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除了点单者自身的主观原因外,为了达到起送价或者因满减活动而“凑单”,以及无法明确餐食的分量等客观原因,也是造成餐饮浪费的重要因素。
设置起送价是外卖平台的普遍现象。记者采访了解到,商家设置起送价主要跟成本相关。因为每一单外卖网络平台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此外还要扣除骑手的配送费用,如果起送价太低商家就不划算,甚至会亏本。但记者留意到,如今网络平台上有一些商家建立了免起送价的外卖模式,通过成本核算调整配送费,从而取消起送门槛。例如,肯德基等连锁餐饮商家不设置起送价,改为每单按距离收取配送费,消费者点任何单件食品,商家均可配送。
“不管是设置起送价,还是按每单收取配送费,都是商家基于成本考虑的无奈之举。”一些商家表示,他们虽然设置了起送价,但也在菜单中设置了不同分量的菜品,以及单人套餐、两人套餐等,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商家权益的同时,尽量减少食品浪费。
此次发布的《指引》中提到,鼓励外卖商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减少原料、成品浪费,提升餐饮供给质量,合理设置起送价格,优化满减优惠机制,明确不得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直播或者音视频信息,进一步引导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期待《指引》的出台能更好地规范商家行为。比如,外卖的起送价能不能降一些,哪怕我们多出一些配送费都可以。”市民陈先生说。大学生小马建议:“外卖餐馆最好可以按顾客个性化需求来配置餐食分量,因为不同的人对食物分量的需求不一样。”
商家响应节约理念,“小份菜”“单人餐”成外卖主流
此次发布的《指引》要求,网络餐饮平台以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优化餐品信息展示的方式,鼓励平台对积极推广小份餐品的外卖商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支持,建立健全外卖餐饮浪费评价评估机制,推动反食品浪费源头治理。
经常点外卖的市民会发现,如今在外卖平台的商家菜单上,小份菜越来越普遍。事实上,随着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正式施行,外卖平台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联合餐饮企业和中小餐饮商家,积极推出“小份菜”“一人餐”等。这样既能满足消费者不同食量、多种口味的需求,又能减少食物的浪费,符合环保和节约资源的理念。
近日,记者在美团等外卖平台上看到,许多商家都推出了“单人餐”“双人餐”等按人数规划的套餐,并且平台设置了“提醒”功能,当食客点餐超过4份时,界面便会自动弹出“点餐请适量,环保又健康”的温馨提示。“我们的小份菜很受顾客欢迎,不论是堂食还是外卖,都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桂林一家连锁餐饮企业的负责人说,“小份菜对于顾客来说更经济实惠,对于我们商家来说,也能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减少食材的浪费。”
按需备餐、适量点餐,这一理念如今日益成为商家和消费者的共识。如何才能用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手段推动其更好落实呢?
记者留意到,此次发布的《指引》鼓励网络餐饮平台依法依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分析餐饮供给和消费需求,为外卖商家开发改进餐品、按需备餐、防止和减少浪费等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对此有市民提出,商家可以依托一些大数据平台的功能,探索外卖配送共享机制,比如同一地址的外卖可以拼单、凑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浪费,又满足了商家的营销需求。还有市民建议,外卖平台可以多推出积分、奖励等互动措施,激励消费者选择绿色、健康的餐饮方式。
监管部门探索餐饮浪费监管有效路径
近年来,我市市场监管系统积极倡导厉行节约、防止餐饮浪费的新风尚,积极探索餐饮浪费监管的有效路径,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并从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对餐饮浪费现象进行监管。
记者从桂林市市场监管局网监消费部门了解到,为督促网络餐饮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执法人员定期深入网络餐饮平台运营企业,督促平台企业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信息公示义务,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防范外卖餐饮浪费。
去年以来,我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召开网络餐饮外卖平台防范外卖食品浪费行政指导会,指导和督促平台建立健全外卖餐品描述、外卖点餐消费提示、消费教育引导、优化商家管理服务等制度。同时,倡导平台探索建立对商家的正向激励制度,督促入网餐饮商家积极配合平台开展反浪费行动。例如,指导桂林市椿记烧鹅等餐饮连锁企业和商家利用自建网站、App小程序等落实反对餐饮浪费有关要求。与此同时,市场监管人员还积极指导平台在页面的显著位置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避免浪费,上线“小份饭”“小份菜”模块,在平台页面向消费者提供食品重量、规格、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还督导网络餐饮平台加强平台内经营者的管理。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行为,督促平台采取措施坚决制止,并认真审查平台内经营者的各项经营资质,杜绝无实体店铺、无营业执照、无许可证“三无”外卖,保护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除了线上监管,线下监管也在积极推进中。“我们要求餐饮企业不仅要保证食品安全,还要将节约理念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始终。”桂林市市场监管局食品餐饮安全监管科负责人说。据介绍,自制止餐饮浪费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指导力度,督促餐饮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开展自查自纠,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中。执法人员每次到餐饮企业检查,都会提醒餐饮企业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杜绝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的现象,并自查经营过程中的浪费现象,等等。此外,执法人员还多次深入高校食堂,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主题活动、上培训课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反餐饮浪费的理念和做法。
记者手记
杜绝餐饮浪费,期待更多“灵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年,“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等理念深入每个国人心中。从国家到地方都在积极行动,出台多种举措,研究新思路,倡导节约新“食”尚。
一份外卖造成的浪费看似不显眼,但成千上万份外卖造成的浪费却不容小觑。此次市场监管总局出台《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规范营销行为指引》,是从餐饮营销的角度出发,堵住外卖餐饮浪费“漏洞”,同时也是面向全社会的一次反餐饮浪费教育。
堵住餐饮浪费的“漏洞”非一日之功,而是持久的“全民战”,需要政府、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出台相关政策,对过度点餐的行为进行限制和惩罚;其次,商家应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避免过度宣传和诱导点餐的行为;最后,消费者也应该提高环保意识,理性消费。
事实上,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还需要更多的来自不同层面的“灵感”。
例如,在南京,餐饮协会牵头成立“反餐饮浪费联盟”,在联盟商家设立“光盘行动倡导员”“文明就餐引导员”,对就餐“光盘”的顾客给予餐费打折、赠送优惠奖励等;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检察院等部门约谈平台企业,督促平台企业优化营销规则和协议规则,落实杜绝浪费相关责任义务。
又如在常州,政府部门牵头,企业积极参与,围绕反餐饮浪费主题,通过“承诺做”“辈辈讲”“数字说”“歌曲唱”“话剧演”等方式,打造出可看、可听、体验感十足的“沉浸式”反餐饮浪费特色街区。还用歌声传递节约粮食放心消费的价值理念,编排表演反浪费话剧《好味好道》,将反餐饮浪费文明新风搬上舞台。
此外,国内有不少地方通过推广“精细化菜单”帮助消费者明白点餐,积极建立制止餐饮浪费大数据监管新模式等。一些地方还开启外卖行业“线上视频监控+线下实地监督”相结合的精准治理新模式,从源头减少浪费。各种创新思路和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依据。
桂林是一座山水之城,也是一座文明之城。期待在杜绝餐饮浪费方面,我市能多环节、多主体系统发力,环环相扣,通过交流、沟通、协作,迸发更多“灵感”。希望每个桂林人都能从指尖做起,遏制“舌尖浪费”,让每一份餐食物尽其用,让餐饮新风尚点亮桂林这座美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