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整个胃被摘除,医生清理出10斤......紧急提醒

来源: 极目新闻 2025-02-10 10:56:50 我来说说 阅读

  近日,在江苏南通,一名41岁的女子因反复暴饮暴食导致感染性休克,腹部肿胀如球,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手术时医生从她的胃里清理出重达10斤的食物,还有无数结石。

  近日,#女子暴饮暴食医生胃里取出10斤食物#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图片

  41岁女子暴饮暴食

  胃里取出10斤食物

  “原来吃撑真的会死人,职业生涯第一次遇见!”近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副主任医师郭青松发了个这样的朋友圈。

  患者张女士因反复暴饮暴食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医护团队奋斗一夜,操作全胃切除伴食管空肠吻合术,总算将张女士从死亡线上拉回。

613a99135bd3ff6a31cefbd739d00c8.jpg

图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微信公众号

  家住南通的41岁张女士日常食量就大,一个月前有腹胀不适的感觉,肚子也比以前大了一些,但是并未调整饮食习惯。过了两周,腹胀、呕吐越来越严重,几天前早上吃了柿饼,整个腹部都开始疼痛,家人紧急把张女士送往医院治疗。

  当地医院判断可能为重症胰腺炎建议到上级医院治疗

  病人转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时,出现昏迷,为了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医护团队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做检查检验发现患者血红蛋白仅为66g/L(正常值110g/L)、白细胞高达26*10^9/L,腹部肿胀如球高高隆起,CT提示十二指肠升部有可疑胃石,胃腔及十二指肠扩张,胃内大量“潴留物”(指胃内容物积贮而未及时排空)。

  “患者感染性休克,还面临着急性肾衰竭的威胁,随时会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药物无法有效控制。有明确的手术指征,必须马上手术。”前来紧急会诊的郭青松判断道。

患者切除的全胃 图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微信公众号

  19点30分,手术开始。当郭青松一层层打开腹壁,他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十二指肠梗阻导致胃极度扩张,多发胃壁坏死穿孔,大量的食物残渣、胃酸、胆汁进入到腹腔内,胃底处薄弱如潮湿的卫生纸。郭青松介绍柿饼中鞣酸含量高,与胃酸结合后会形成胃石,进入肠道后“卡壳”引发了肠梗阻,是患者剧烈腹痛的导火索。

  手术团队首先清理了超过3000ml的胃内容物,有大量的咸菜等,重达10斤,还有6cm大的胃石无数,切除全胃再重建消化道,用肝移植拉钩拉开胃壁、暴露膈肌、分离食道贲门,吻合小肠和食道,取出十二指肠的胃石,历经近6小时,凌晨2点,手术结束。术后,张女士回到重症监护室继续严密监护治疗。

  吃撑后

  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表面来看,一两顿大餐不会造成明显伤害,但身体内部可能已经乱作一团,后续甚至会加重代谢紊乱,继发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脂上升等问题。心肺受挤压

  身体内部空间有限,胃迅速膨胀至正常饮食时的数倍后,只能去挤占心、肺等其他器官的位置,造成肺部扩张受限。

图片

吃撑的胃有多大(图源:生命时报)

  短时间内进食大量食物后,常会让人有种“撑得喘不上气”的感觉,并且可能引发呼吸困难、胸前区不适,甚至心肌缺血、心绞痛等情况。

  胃部被“灼烧”

  正常情况下,胃消化一顿饭需要2~4小时,但一顿大餐后,即使胃部加大胃液的分泌,也需6小时左右才能消化完。

  部分胃液还可能反流进食管,造成胃灼热,出现“烧心感”,甚至有少数人的胃壁因过度撑大,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局部坏死、出血和胃穿孔。

  胰腺会自残

  胰腺是机体第二大消化腺,会因大量高脂、高糖食物进入高强度工作,加大胰液的分泌。若胰腺无法在短时间内排出胰液,便会开始“自我消化”。

  如果同时摄入大量酒精,胰腺局部受到刺激,可出现炎症反应,更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轻则引发急性腹痛,重则有生命危险。

  免疫被削弱《自然·免疫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突然的一顿高脂大餐,足以使全身免疫进入短暂的抑制状态,增加肠道对致病菌的易感性。简单来说,每吃一顿大餐都会开启限时的致病性感染“窗口”。

  大餐后“补救”很重要

  大餐后第二天,即使食物已消化完毕,但各大器官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亢奋和混乱,也要给予恰当的安抚。

  少量多次饮水适当多喝些白开水、绿茶或柠檬水,以少量多次为宜,达到2000~2500毫升。

  让肠道动起来建议饭后20~30分钟做点轻量运动;若腹胀持续时间较长,可服用健胃消食片等药物帮助消化;第二天可适当做些力量训练。

  三餐正常饮食大餐后限制饮食或者节食可能会适得其反,加重胃肠的损害,保证三餐正常饮食即可,但少吃高热量加工食品。

  如果大餐后出现剧烈呕吐、腹痛、发热、腹泻等不适,可能是胃穿孔、急性胰腺炎、肠胃炎的信号,需尽快就医。来源:新闻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微信公众号、央视网、生命时报、现代快报、江苏新闻


责任编辑:李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