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好的白糖发糕。
□本报记者刘菁 秦丽云 李忠波 通讯员肖春媛 赵梓西 文/摄
近日,记者来到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镇大地村,凛冽的空气中,弥漫着甜丝丝的香气。循着香味儿,记者穿过种满青菜的菜园,走过堂屋,来到厨房,终于看见了正在制作发糕的李凤青。
每年春节,李凤青都会精心制作发糕,不仅是为了满足家人朋友的味蕾,更是为了传承这份独特的年味。“你们快坐,再等一下,第一锅发糕就蒸好了,等下你们一起尝尝。”
而第一锅仅仅是个开始。李凤青又拿出面粉、酵母、黄糖、白糖、红枣,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其实做发糕很简单,就是需要一些耐心。”说罢,她先把整块的黄糖用破壁机打成粉状,用热水将黄糖粉充分溶化。再拿出白糖,如法炮制,就得到了两盆香甜四溢的糖水。接着,她用手在面粉中打出一个小窝,加入适量酵母粉,再将黄糖水、白糖水分别倒入面粉中充分搅拌均匀。“搅拌糖水和面粉的时候要往一个方向用力,这样搅拌出来的才细腻。”随后,记者也体验了一下,搅拌的动作看似简单,糊状的面粉在记者的手上,仿佛“不听话”了,还是要李凤青亲自出马才能将其“驯服”。
随后,等待面糊醒发即可。“如果是在28摄氏度左右,醒发半个小时就好了。但是现在气温较低,我就把它放在火炉旁边醒发40分钟。”接着,李凤青手脚麻利地将红枣洗干净,剪成小块,这些红枣将为发糕“锦上添花”。
在等待发酵的过程中,李凤青向记者讲述了发糕在当地的传统。发糕寓意着“发财”“步步高升”,在春节吃发糕,是希望新的一年里能够财源广进、生活蒸蒸日上。而且,发糕还是走亲访友时极佳的“伴手礼”,走亲访友或者邻居来家里串门,送上发糕,代表着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福。
初次醒发完成后,面糊看起来膨胀了许多,李凤青在装面糊的盆中加入一些猪油。“加一些油,吃起来口感更弹,一会蒸出来,也好脱模。”再次搅拌均匀后,进行二次醒发,即可上锅蒸。
古老的灶台上架着蒸笼,蒸笼里不断冒出腾腾热气。“在蒸之前,要震一下这个面团,把表面上冒出来的大泡泡震掉,再上锅蒸。”李凤青说,面团需要排气,这样蒸出来口感才细腻。“现在把红枣摆上去,就可以蒸了。”经过红枣的点缀,金黄色面团,看起来更诱人。为了方便分享,李凤青拿出装蛋糕的杯托,将白糖和红糖制作的面糊倒入纸杯中,同样点缀上红枣。
大约半个小时,发糕就熟了。“蒸熟了之后再焖10分钟,口感会更好。”不多时,李凤青打开蒸笼,一股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发糕表面金黄,色泽诱人,上面的红枣亮晶晶的,像是镶嵌在发糕上的宝石,格外亮眼。
李凤青将发糕从蒸笼中取出,放在案板上。待发糕稍微冷却后,便招呼家人邻居一起品尝,记者也跃跃欲试。发糕表面看起来十分蓬松,香气从表面的气孔溢出,吃起来松软可口,香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
看着大家吃得十分开心,李凤青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说,春节前制作发糕,已经成了她的惯例。发糕对于她来说,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承载着对新年的祝福,也承载着浓浓的乡情和亲情。
春节将至,大地村飘满发糕香,乡亲们的每一口,都是对未来的甜蜜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