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林下经济让瑶乡“青山”变“金山

来源: 桂林生活网 2024-07-30 12:11:15 我来说说 阅读

  


瑶族村民背着竹篓正在采摘成熟的仿野生灵芝(蒋宏伟摄)

  灌阳县洞井瑶族乡地处都庞岭余脉与海洋山交汇处,雨量适宜,土壤肥沃,老百姓家家户户都种植杉木,森林覆盖率达86%,山高林密,日照充足,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杉林深处种灵芝,林中坡上养土鸡。这是洞井瑶族乡党委和政府靠山吃山,依托山林资源优势,带动瑶乡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7月26日走进洞井瑶族乡保良村山中的灌阳县年丰种养家庭农场灵芝种植基地,在一棵棵高大笔直的杉树下,一朵朵褐色的灵芝遍布山林,形态饱满,煞是喜人。几位瑶族村民正背着竹篓在林间穿梭,小心翼翼采摘成熟的灵芝。

  “今年种植的灵芝有200多亩,收成还不错,预计总产量3000斤左右,按市场价钱计算,总收入应该有三四十万元吧。今天来采摘的是第5批,前期已采摘了4批,产量有2000多斤,卖了二十多万元。”种植大户唐鸿强高兴地说。

  据了解,唐鸿强是保良村的脱贫户,种植灵芝已有8年多时间。2016年他瞄准当地杉木林地独特的地理优势替力,通过政府的小额信贷作为启动资金,初种了5亩仿野生灵芝,试种的第一年就净赚了2万多元利润,第二年还顺利脱贫摘帽。在挣到“第一桶金”之后,唐鸿强逐年流转土地,扩大灵芝种植面积,成立“灌阳县年丰种养家庭农场”,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收入越来越好。到2023 年,灌阳县年丰种养家庭农场仿野生灵芝种植面积超过200亩,年产值超过60万元,年纯收入40万元左右。产品远销上海、福建等全国各地,形成了育棒、种植、晒干、包装、销售一体化的“绿色原生态”灵芝产业链。


“鸡大哥”蒋小兵正在给他的“桂香园”瑶乡生态土鸡喂食(蒋宏伟摄)

  灵芝种植基地不远的山坡上,我们看到另外一番景象。空旷的杉树林中传来的一声清脆的哨响,走近一看,散布在林中的土鸡扑打着翅膀,围到主人身旁,“咕咕”地唱出一首首乡村振兴“致富曲”。

  “我的土鸡全部采取林下散养模式,树林是它们的天然‘健身房’,充分的运动让生态鸡肉质结实,味道鲜美。现在这些鸡也都有主了,别人早早就下了订单,一点都不愁销路。”蒋小兵兴奋地说。

  蒋小兵妻子是洞井瑶族乡保良村人,夫妻俩从小到大与鸡结上了“缘”,儿时不仅喜欢拿鸡当宠物玩耍,长大后还特别喜欢吃鸡。2003年夫妻俩利用家中仅有的7万元积蓄购买了1000只鸡苗白手起家,但因当地“不在外家耕田”的风俗,最初她们没有在保良村养殖,而是在蒋小兵家乡新圩镇长渡村租用山场放养。夫妻俩像呵护婴儿一样饲养鸡宝宝,但也经历了一些挫折。每次挫折后,蒋小兵都在反思怎样才能养出与众不同的林养生态土鸡。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经历无数次分析论证,他不仅掌握了全套林养鸡的防疫技术,而且还摸出了一些独到的诀窍。2017年夫妻俩打破传统思想把鸡群搬到了外家保良村。这里的杉木林下土壤肥沃,空气新鲜,特别适合养鸡。蒋小兵流转山林土地200多亩,建立厂房4000多平方米,让鸡群终于安上一个长久的“家”。同时成立了“灌阳县益多福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桂林市大发种鸡有限公司长期合作,还将自己的鸡注册了“桂香园”瑶乡生态土鸡商标。“桂香园”土鸡皮脆肉香,细嫩无肥肉,市场供不应求,远销广东、湖南、四川、云南西双版纳等区内外,蒋小兵成了瑶乡远近闻名的“鸡大哥”。合作社仅蒋小兵饲养基地每年就能养殖20批左右,每批放养10000只以上鸡苗,饲养周期一般在5至6月个月,年产量约在20万只左右,按市场批发价40元/公斤计算,年产值可达1000万。今年合作社总投入33万土鸡苗,预估总产值1500多万元。

  “自己富不算富,共同富裕才算富”,在自身创业有成的同时,唐鸿强、蒋小兵还联农带农,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灌阳县年丰种养家庭农场采取“家庭农场+农户+统销统购”抱团发展模式,通过整合山林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辐射到保良、野猪殿等周边多个行政村40多户230人,其中带动吸纳10多户脱贫户参与仿野生灵芝种植,户均年增收4万元左右。灌阳县益多福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的运营方式,走向了一条规模化、产购销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蒋小兵以合作社为媒吸纳17户农户90人参与养殖生态土鸡,安排了30人脱贫人口就业。如今,“鸡大哥”蒋小兵自不仅是一个养殖户老板,更要是一个贸易销售总经理。

  洞井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盘智云说:“林下经济不仅鼓起了我们瑶乡群众的“口袋”,林上杉树通过吸收灵芝菌、生态鸡遗留的有机肥料养份,生长茂盛,长势更快,将来也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蒋家凤蒋宏伟)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