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荔浦市城区全景图。 何彰贤 摄
◤2010年荔浦县城全景。 何彰贤 摄
□本报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周俊远
回首过去十年,荔浦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建设硕果累累。时间这位最忠实的记录者,通过城市建设这扇大窗口,把荔浦十年巨变忠实记录与呈现。
近日,记者来到荔浦市,探寻她在过去十年间的奋进足迹,感受她从普通县城到美丽都市的完美蝶变。
高品质发展目标 指引城市建设“加速跑”
20世纪90年代,“三路一桥,一小时就走遍县城”,是对荔浦县城当时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荔浦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广西综合实力强县为目标,全力打造富裕文明、生态宜居、幸福和谐的现代化新城。
据荔浦市住建局局长冯艳萍介绍,从2013年开始,当时的荔浦县就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制定了城市发展规划,确定了以县城南即荔江河南岸为新城区的主要发展方向,确立新城区为集旅游度假、行政办公、文化体育及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的城市中心区。
高品质的城市发展目标,指引着荔浦市的城市建设“加速跑”。十年来,按照规划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城市基础项目。2018年8月,荔浦撤县,设立县级市,又迎来城市建设新高潮。
2020年,荔浦市以EPC的建设模式,经公开招投标成功与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荔浦市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综合提升工程合同。该合同的建设内容分为社会服务中心项目、市政基础设施、城市供水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和健康养生共5大类,包含21个子项目,合同金额约17亿元。
2022年,荔浦市总投资约6亿,用于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风貌改造提升、城市生态功能修复等六大项共9个项目。这一年,荔浦市成功实施城市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一期),共改造17条背街小巷,总长度约12公里,投资2800多万元,获得广大市民的好评如潮。
近两年来,荔浦市又重新谋划了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其中包含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等十大项共26个子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5.38亿元。当下正在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前期筹备工作,该市又以力争获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城市为奋斗目标,加速前行。
砥砺十年磨一剑 闪耀荣誉纷至沓来
砥砺十年磨一剑。过去数年来,以滨江两岸为核心的城市建筑群逐步形成,半岛影视城、半岛国际酒店、滨江商贸城项目等陆续完工,滨江公园、蓝泊湾等项目竣工,一座通达大气、崭新亮丽的“现代新城”正在荔江河畔崛起。
初秋时节,漫步在荔浦市滨江大道,但见荔江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曲径通幽。置身其中,宛如“人在景中、景在画中”。谁也不曾想到,这里曾是一片荒芜的沙滩。经过数年持续建设,滨江大道已建设成为荔浦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条大道全长4.7公里,融自然山水、现代建筑和古民居于一体,集防洪、旅游、观光于一体,是当地群众休闲、健身的首选之地。
张燕林是荔浦市荔城镇沙洞社区居委会主任,也是这一片区的原住民,她见证了荔浦市城区建设的“蝶变”过程。她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沙洞社区所在地原叫沙洞村,村民们大多居住在荔江两岸,靠种田和捕鱼为生,且大都不富裕。随着荔浦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地建起了高档小区,村民也盖起了小洋楼,有了房屋租金,还被安排就近务工。在收入提高的同时,她还发现:“道路修起来了,绿化搞起来了,美轮美奂的滨江夜景让人好像生活在大都市一样。”说起这些变化,张燕林语气中难掩兴奋。
其实,还有更多的居民和张燕林一样,在不断感叹:荔浦山美、水美、城市美,越来越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近年来,荔浦市收获的各项殊荣也在无声且有力地证明:荔浦的城市发展确实了不起。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第三批创建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十年来,荔浦先后获得了50多项国家级称号。2017年,荔浦成功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2018年获评“广西特色旅游名县”,2018年12月18日,荔浦成功撤县设市……2021年10月14日,广西荔浦市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COP15)的生态文明论坛上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这些闪耀的荣誉,见证了荔浦市的努力,也见证了属于每个荔浦市民的荣光。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荔江两岸亮化工程的璀璨灯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荔浦市委书记李玉清说,接下来,荔浦将进一步营造敢干、敢闯、敢试、敢首创的发展氛围,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推动县域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实现新跃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发展荔浦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