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探索
——《寻找春柳社》剧评
在广西省立艺术馆内演出的《寻找春柳社》。 记者李凯 摄
□本报记者周文琼
《寻找春柳社》在桂林上演座无虚席。这部剧立意别致,在嬉笑诙谐中探求话剧之魂,反映了百年前中国话剧启蒙阶段的现实生活状态,当学生们找不到排练方法及出路时,三位各持己见的导演相继出现。其中有坚持传统的老导演,有实行“玩话剧”的年轻导演,也有纸上谈兵的理论家。学生们在每一位导演的言论中寻找出路,虽然最终也没能明白“话剧的灵魂究竟是什么”,但却凭着自己的热情去坚守着话剧舞台这个阵地,继续很执着地走着话剧之路,这也投射出了中国话剧百年的发展历程。
话剧的灵魂是什么?这个论题是《寻找春柳社》所探讨的内容。剧中三个导演角色分别作了各自的阐述——真实、情趣、品位。于是,这三个角色近乎极端地发挥着自己固定的理论,学生们也都分别尝试着一一执行,结果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充满了笑料,而搞笑的同时又充满了映射和讽刺意味。
这部探究话剧灵魂的剧深受观众喜爱,经久不衰,为何普通大众也要追寻戏剧的真理?是在精神领域引发了人们怎样的共鸣?或许是探索。
这部剧的编剧李龙吟说,知道了春柳社后,他关注为什么中国话剧会在日本诞生,为什么改编的是美国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为什么话剧的名字叫《黑奴吁天录》?为什么是李叔同、欧阳予倩、曾孝谷这些非戏剧人在搞这个戏?他说,当时编排这部剧为了寻找中国话剧的本源,自己很顽皮,在剧中提出问题其实是为了让更多人和他一起寻找。这是李龙吟的探索。
欧阳予倩组织春柳社是他们在那个时代为救国而进行的探索。欧阳山尊老人曾回忆,欧阳予倩到日本留学并不是想学文学戏剧之类的课程。他本想投考军事学校,振兴中国,可惜由于是近视眼,没考上。后来他考取了商业学校,但又觉得不能救国,于是就考取了早稻田大学,接触了戏剧。春柳社由一批留学日本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组成,他们看到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的兴起,深感清朝政府的腐败和丧权辱国,同时又受到了日本新派剧的影响,就起来组织这个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宣传中国的自由、独立和民族的命运。《黑奴吁天录》的主题思想就是呼唤中国人民警醒起来,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平等而奋斗。这是欧阳予倩的探索。
剧中的学生为探索戏剧的灵魂找来不同的老师,结果还是没搞清楚。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迷茫,却依旧坚守着话剧舞台这个阵地。他们也以此来成长。这是剧中同学们的探索。
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何尝不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在探索呢?探索人性,寻求自我,探索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我们会找来老师,也会利用各种力量去做意识范畴内的探索,有些人找到了答案,而有些答案如同石子掷入万丈深渊,激不起一点回响。谁也没办法预判这个过程中会遇见什么样的难题或是惊喜,但人人都要接受自己最后探索的结果,因此我们就像《寻找春柳社》中的学生一样,探索的过程中迷茫,却依旧坚守生活的舞台。人们在看戏,又好像是在看自己,舞台上那些思想的碰撞,也在看戏人的脑海中激起浪花、引人思考。
艺术不是装饰,是人们的精神粮食。世界上知名的艺术节都是在历史的特殊时期形成的,在重要的历史关口给人们以精神抚慰,帮助人们振奋精神,最后走出一定时期的困境,有直接关系。《寻找春柳社》赋予了该剧深厚的底蕴,使本剧具有非常深厚的时代感和意义感,而它传递探索的精神永不过时,或许就是多年来,人们依旧能在这部剧中感受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