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区医共体心电中心启动仪式暨培训会。(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该院影像专家正在查看乡镇卫生院上传的医学影像。(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医生正在会诊CT影像。(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临桂区医共体内信息互联互通之后,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心电平台上能看到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上传的心电报告,并开展远程会诊。(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临桂五通镇中心卫生院远程会诊中心里,该院医生、患者正在与上级医院医生进行远程会诊。(五通镇中心卫生院供图)
在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城市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是很多乡镇患者梦寐以求的事。随着各地医共体的建立,如今远程诊疗已经不再罕见,上下级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也让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
2019年,临桂区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区。今年,在原先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临桂又率先在全市实现医共体内病历系统互联互通,为实现乡镇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服务的目标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强基层
构建“三一”紧密型医共体新模式
在临桂,每个乡镇都设有卫生院,尽管是基层老百姓“家门口”的医疗机构,但以前乡镇卫生院的门诊及住院病人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乡镇卫生院的诊疗能力不足以满足基层百姓的就诊需求。
“之前乡镇卫生院大多承担的是公共卫生方面的职能,基本是‘公卫为主,治疗为辅’,很多卫生院只能看基础病,稍微复杂一些的病情就处理不了,当地的患者只能往上转院。”临桂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曾小红表示,这就造成了乡镇及农村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低,从而没有在乡镇卫生院就诊的意愿。
她告诉记者,乡镇和农村的部分患者还有这样一种思维,如果病情不太严重,不少人会拖着不就诊。等小病加重成大病之后,乡镇卫生院也已经无法医治,患者就只能再到上级医院治疗。“通常患者在上级医院完成前期治疗后,医院会建议他们回到离家近的乡镇卫生院进行后续康复诊疗,但很多乡镇卫生院却因为诊疗能力的限制,‘接不住’这些下转的病人。”
为了“强基层”,全面提高乡镇卫生院的诊疗能力,临桂构建了“三一”紧密型医共体新模式。临桂区医共体办公室主任谢福生介绍,临桂区医共体以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为牵头单位,还包含11所乡镇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城区妇幼保健院。
曾小红表示,很多地方的医共体都是由三级医疗机构帮扶二级医疗机构,再由二级医疗机构带动一级医疗机构发展。“但临桂和桂林其他县区不同,得益于临桂有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这家三甲医院,所以临桂的医共体建设可以由三级医疗机构直接与一级医疗机构对接,通过‘三带一’的形式开展帮扶。”这样一来,不仅让基层诊疗水平的提高有了更强有力的支撑,也更有利于临桂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信息互通 实现乡镇和县级医院同质化管理
自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区以来,临桂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临桂区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联互通同质化管理是很重要的一步,对为辖区内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分级诊疗的有序就医格局有着重大意义。
2021年2月,临桂区医共体开通了影像(CT、DR)远程会诊系统;同年6月,开通了远程心电会诊平台;2022年3月,超声远程会诊系统投入使用。记者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临桂区医疗卫生共同体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区域心电诊断中心等中心看到,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该院医生能够直接看到乡镇卫生院上传的心电图、医学影像等诊疗记录。而在超声诊断中心,医生更是能通过远程会诊系统,直接看到卫生院为患者做超声检查的实时情况,对其进行操作指导,并现场给出诊断结果。
“乡镇卫生院的医生阅读心电图的能力很有限,基层也很缺乏医学影像、超声的专业人才,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可能都不太能看得懂诊断结果,但培养这部分人才花费的时间较长,而通过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这一举措,就能充分将三甲医院的人才资源利用起来。”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王海鹏介绍,该院医生阅片后,会整理出报告发送回去,帮助基层医务人员开展治疗。
继开通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中心、超声诊断中心、临检中心等6大中心后,今年,临桂区医共体依托牵头医院的支持,在全市范围内首创了医共体内病历系统信息化互联互通模式,为基层能够接得住下转病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曾小红介绍,病历互联互通之后,医共体的成员单位可以互相查看病历、检查结果、医嘱等,也就是说,在同一病人、同一病程、同一病症的情况下,当患者病情稳定时,乡镇卫生院可以直接参照上级医院开具的既定处方对患者进行治疗。这给“上下转诊”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也更加方便患者就近看病,让他们能更加安心地在卫生院接受治疗,从而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率。
她表示,病历系统互联互通,让基层医院可以查阅上级医院的检查检验结果,居民在医共体内就医可以拥有完整的健康档案,有利于慢性病的管理及延伸处方的实施,能够进一步实现乡镇和县级管理同质化。
“同时,病历系统互联互通也能让总院专家查看各分院的病人、病种信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培训。”谢福生说。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让乡镇患者更安心
日前,记者来到了临桂区五通镇中心卫生院,记者看到,从影像会诊到超声诊断,再到病历系统,该院拥有一套完备的远程诊疗系统。
因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五通镇桐山村的邓奶奶经常要到医院接受治疗。“以前乡镇卫生院的治疗能力不太好,我总要跑到二附院去看病,现在卫生院的水平提高了,我肯定更愿意在这里住院,离家才三四公里,也方便儿女照顾我。”
五通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展宇飞介绍,自从去年进行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设后,卫生院的诊疗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患者到该院治疗的意愿也显著提升。
“我们有专门的远程会诊室,如果遇到无法确定的病情,可以通过视频让二附院的医生帮我们的患者看诊。”他告诉记者,在上级医院的指导和帮扶下,如今卫生院能开展的项目进一步增加。“现在我们也能给患者拍CT了,彩超的项目也增加了,以前院里只能做腹部彩超,如果患者要进行甲状腺等其他部位的彩超检查,就只能转院,但现在在卫生院也能直接做。”
据他介绍,医共体内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后,卫生院的门诊人数、住院人数、病床使用率等均有所上升。2021年,五通镇中心卫生院的门诊量从2020年的4.4万人次上升到了5.7万人次;住院病人从2020年的940人次上升到了1800人次。
在他看来,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特别是病历系统互联互通之后,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在信息互联互通系统中,能看到患者近三年在临桂医共体成员单位详细的门诊和住院诊疗记录,对基层医务人员来说,不仅能了解到上级医院的治疗方法,也能提高他们写病历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了人力资源共享,让老百姓在基层、不辗转奔波、不增加经济负担的情况下,就能享受到三甲级别的优秀服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临桂区内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连续性。自临桂区医共体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以来,截至目前,共完成影像会诊及报告8247人次,心电会诊及报告71915人次,疑难心电图会诊660人次,超声会诊20人次。
谢福生介绍,由于目前远程视频会诊仍有一定局限性,需要患者、乡镇卫生院与上级医疗机构事先约定时间才能实现,因此,在下一步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建设工作中,临桂打算尝试远程查房,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方便。“我们计划在二附院各科室以及乡镇卫生院的病房中配备终端设备,这样患者从上级医院转回乡镇卫生院后,仍然能随时联系到在上级医院治疗时的主管医生,他们在卫生院住院时就会更加安心,同时也能更好地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
记者唐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