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油茶
“中国咖啡”的百亿产业之路
▲喝油茶已成为部分市民的正餐。
▲目前,恭城油茶产业发展集团推出了恭城油茶伴手礼,而柳州市相关企业也在着力推广侗家油茶伴手礼。
▲一家油茶生产企业的袋装油茶生产线。
▲周黎维在制作恭城油茶。
□本报记者徐莹波 文/摄
新闻背景:油茶,桂林饮食文化的一道精华,被誉为“中国咖啡”,它是用茶叶和姜等捶打而成,搭配炒米、麻旦果和花生米等一起食用。据史料记载,油茶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分地域来看,又包括恭城油茶、资源油茶、平乐油茶、灌阳油茶等。
进入“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围绕打造桂林世界级美食中心目标,加快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桂林油茶作为我市一张新的、有文化底蕴的饮食特色名片已初步成型,并朝着百亿元产业的目标迈进。
从路边摊夜宵到饭店正餐,油茶在市区餐饮业中持续升级
近日,市民毛桂翔与几个朋友来到五美路上的一家油茶店,点上油茶、几块船上糕、一碟炒粉,就是一顿晚餐。此时店里已经坐满了顾客,他们中的很多人喝油茶不过几年时间,却已热衷于此,每周都要约朋友喝上一两次。
像这样的油茶店,如今已经遍布市区大街小巷。
“油茶店在市区火爆只是近10多年来的现象。与恭城、资源、平乐、灌阳等地不同,市区群众早期并无喝油茶的习惯。”桂林油茶美食协会会长余佳骏说。
余佳骏与油茶结缘是在16岁,当时就读高中的他经常到班主任家中吃饭,班主任是恭城人,喜欢打油茶,喝着喝着,他也爱上了油茶。
余佳骏介绍,油茶原本主要是部分县域群众在家中喝的,并没有形成产业。其中,恭城油茶的名气最响亮,但油茶并非恭城人的专属,平乐、灌阳、龙胜、资源、全州等地群众也有喝油茶的习惯,只是在配料和喝法上各有不同。如制作灌阳油茶要用到鱼或排骨,伴以粉丝、酸辣椒、米花等,口味丰富,正式喝油茶前还要品尝苦茶、甜茶,仪式感十足。平乐油茶又叫水上油茶,口味与恭城油茶接近,但会同时食用花生奶茶、酿菜等,极具地域特色。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神州大地,桂林各县的市场经济日渐活跃,在恭城县城里,陆续出现了一些油茶店。进入上世纪90年代,灌阳、平乐等地也陆续涌现一些当地特色的油茶店。
余佳骏介绍,随着越来越多的恭城人来到市区工作,恭城油茶店也在市区陆续出现。最早,油茶店主要集中在叠彩区芙蓉路、龙珠路,以夫妻店、姐妹店的大排档或路边摊形式经营,油茶只是作为早餐或夜宵的附属品,常喝油茶的人也以恭城人为主,并非市区群众的主要食品。
进入21世纪后,油茶店逐步在市区各地开枝散叶,各类门店越来越多,但多数停留在大排档层次,只是零星有了一些中档饭店。
“油茶真正在市区火爆起来,是在2010年后,特别是2012年以后。”余佳骏说。
2012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公款吃喝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光盘行动”全面兴起,餐饮行业的奢靡之风不断衰退。油茶,以其实惠的价格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油茶产业逐步兴旺发达,产业链不断延伸。在产业链上游,油茶工业化正持续推进,研发袋装油茶、浓缩油茶和油茶伴手礼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在产业链下游,一方面,油茶门店朝着中端化、连锁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袋装油茶、油茶伴手礼也在陆续进驻网店、本地土特产店和外地超市等。”余佳骏说,不仅是专业的油茶店,很多普通饭店为了吸引客流,也为顾客提供免费油茶,油茶从原本的早餐、夜宵变成了正餐,并登上大雅之堂。
余佳骏介绍,在近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桂林餐饮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而油茶行业却实现逆势增长。据统计,2021年全市各地1600多家以经营油茶为主的门店营业收入突破35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2%;今年1月,各店营业收入又同比增长25%以上。截至目前,桂林油茶美食协会已有会员单位70多家,还陆续有油茶店在加入中。油茶工业化也在推进,我市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油茶加工企业已有7家,其中恭城4家,龙胜、灵川、叠彩各1家。
如今,桂林油茶产业链不仅辐射到乡镇、村庄,带动村民种植茶叶、生姜、红薯、芋头,制作麻旦、炒米、糕点等原材料,还推动电子商务、物流、宾馆酒店等产业共同发展,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产业。
油茶门店转型升级的探索:连锁化、中端化
“油茶店是油茶产业的消费终端,在市民‘消费升级’的刺激下,越来越多油茶店不断提升门店装潢水平和服务质量,朝着中端化、连锁化方向发展。这也是油茶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然,近几年崛起的新郭记油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余佳骏说。
记者在位于滨江路上的新郭记油茶店看到,时值傍晚饭点,店内几乎满座,吧台前有几位客人正询问是否还有座位。记者看了看菜单——油茶3元/位,炒粉10元/份,船上糕2.5元/块,价格比较实惠。
“三号桌油茶喝完了,快帮客人添点;五号桌的客人催了,先上一锅油茶……”见到郭军秀的时候,她正在店里忙个不停,她是新郭记油茶店的老板兼创始人。
郭军秀是灵川人,1998年,她在初中毕业后来到市区打工。最初是在餐馆做服务员,学习配菜。由于工资微薄,她萌发了创业的念头。几度尝试,没能成功。
2004年,郭军秀和弟弟在恭城一位亲戚家喝到了油茶,她越喝越觉得过瘾。亲戚说:“在恭城,家家户户都打油茶,去市区打工的人多了,也带动市区很多人喝油茶。估计10年以后,油茶就会在整个桂林普及开来。你想创业,可以试试开油茶店。”
郭军秀和弟弟商量后认为,经营油茶店有较大前景,且初期投资较少,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随后,两人一起辞职,在恭城学习打油茶。很快,她不仅学会了打恭城油茶,还充分借鉴平乐油茶、灌阳油茶的优点,打出了自己的“郭记特色油茶”。
“我先请亲戚朋友试喝了我和弟弟打的油茶,大家都认为我们的油茶比外面油茶店卖的好喝多了。终于坚定了信心,我们决定自己开店。”郭军秀说。
郭军秀开油茶店又遭遇了几次失败,她并没有气馁。经过多方寻找,2010年,她在凤北路八角塘租下一家门面,并正式打出“新郭记油茶店”的招牌。
“八角塘可能是我的福地,在这里,我们终于站稳了脚跟。”郭军秀说。
从2012年起,伴随着喝油茶风潮的兴起,新郭记油茶店生意越来越好,郭军秀也逐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2015年至今,她又连续开办了4家油茶店,新郭记油茶正式走上连锁化经营道路。2019年,新郭记油茶店客流量达到120万人次;目前,员工规模扩大到260多人。
郭军秀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暂缓了开新店的速度,重点放在提升现有门店管理水平和培训人才方面。等疫情彻底结束后,我们将继续扩大规模,在合适的路段增开新店。同时,我们正围绕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产业振兴战略部署,朝着油茶工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引进人才,开展浓缩油茶、油茶伴手礼的研发,并尽快解决保鲜难题,争取让桂林油茶走出去。”
恭城人迈出“一小步”,推动产业发展“一大步”
恭城于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建县,始称茶城县。境内重峦叠嶂,群山之中生长着许多野生茶树,在隋朝时已是茶叶种植和贸易的重要地区。唐代以来,瑶民从湖南、广东、江西等地迁入恭城,多住在崇山之中,居住环境潮湿,瘴气阴重。为了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聪明智慧的瑶民就地取生姜和茶叶这两种常见的食材,通过浸泡、热炒、捶碾、熬煮、过滤等工序,制作出色泽黄亮、滋味甘爽醇厚的油茶,以驱寒避瘴、提神醒脑。
恭城油茶协会秘书长、恭城油茶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恭城油茶产业发展集团总经理周黎维介绍,在千年的传承过程中,恭城油茶也形成了特定的茶礼、茶规、茶俗。“恭城油茶的产业化始于上世纪80年代,崛起于新世纪。”周黎维说,为了推动油茶产业发展,扩大恭城油茶这一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的影响力,树立恭城油茶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品牌,从2011年以来,恭城每年都要举办油茶文化节。经过10多年的努力,油茶文化节已成为桂林知名节庆品牌。
2011年,“恭城油茶”注册为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广西首个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规范恭城油茶产业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和恭城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2017年,广西出台了两项地方标准——《恭城油茶制作技术要求》《恭城油茶服务质量规范》。
2019年6月15日,2019名瑶族同胞在恭城油茶小镇同时“布阵”、同时开始、同时开槌、同时出锅,在30分钟内制作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油茶,创造了“最多人一起打油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1年,恭城“瑶族油茶习俗”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恭城瑶族油茶习俗和全国其他42个茶项目一起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前正在审核中。
近年来,恭城县委、县政府还启动了恭城油茶“万亩原料基地、百亿产业”计划,将油茶产业链延伸到乡镇、村屯等。目前,恭城油茶餐饮业获得快速发展,无论是油茶餐饮环境、品种,还是服务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这也为恭城油茶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
周黎维说,随着恭城油茶餐饮受到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的喜爱,油茶产品内涵的不断挖掘、油茶生产技术的大幅提升,恭城油茶的生产已经开始延伸至油茶深加工环节,罐装浓缩油茶、速溶油茶、油茶副食产品等油茶深加工产品已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市场认可。
在油茶工业化领域发展较为成功的是桂林恭城福龙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唐毅说,恭城人每家都有自己打油茶的秘方,味道也各有特点,为了找到最适合大众口味的恭城油茶,他花了几年时间研发浓缩油茶。经过努力,唐毅在传统恭城油茶的基础上,研制生产出“福龙康牌”浓缩恭城油茶,保留了传统的风味,不用煮,只要用开水一冲,马上就调出一碗原汁原味、色香味俱全的恭城油茶。2021年,公司实现产值1000万元。
“‘万亩原料基地、百亿产业’计划就是我们对恭城油茶未来发展的雄心壮志。”周黎维说,在这一计划里,不仅要巩固原(辅)料种植、构建完善的原(辅)料生产供应体系,还要在以恭城油茶餐饮业为主导、加快推进油茶餐饮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油茶加工业、大力推动油茶农旅跨界融合发展和油茶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油茶康养产品体系和推进油茶康养品牌建设,力争把恭城打造成为“中国油茶之乡”。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奔着喝一碗正宗的恭城油茶而到恭城旅游,甚至要带一套打油茶器具回去,以便随时体验打油茶和喝油茶的乐趣。
在“小产业”上做好“大文章”
当前,桂林正在加速推进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油茶产业的价值更加凸显,日益受到决策层的关注。
“虽然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喜人,但总体来看,还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不高、经营管理粗放、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市贸促会会长陈立高说,近期,有兄弟城市也在谋划发展油茶产业,桂林再不抓紧时机,有可能导致油茶产业落后于兄弟城市。
“油茶其实也是一种饮料,它的食用效果可以替代红牛、咖啡。”陈立高认为,要真正把油茶产业打造成百亿元产业,发展门店只能解决销售终端问题,必须用工业理念来培育这一产业。建议我市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制定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油茶产业链条。同时,引导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研发新产品,进而扩大工业化生产。此外,还需要加强油茶伴手礼的宣传,努力打造“网红”产品,向国内和海外市场推广宣传,才能培育出更大的市场。
为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桂林市正在全面发力。在市级层面,我市出台了《桂林油茶店建设与服务规范》和《桂林油茶》标准,将桂林油茶店分为三个等级,即三星级(桂林油茶店)、四星级(桂林特色油茶店)、五星级(桂林示范油茶店),等级的划分以设备设施、原料管理、油茶与菜品质量、卫生管理、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等硬软件进行评分确定。
市贸促会组建成立“桂林国际商会促进油茶美食产业发展委员会”,经常性开展产业调研和座谈;指导油茶行业人士组建桂林油茶美食协会、国际商会桂林油茶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谋划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和油茶产业标准草案,组织业内龙头企业深入发掘独具民族特色的“油茶”非遗文化,打造集“茶、餐、戏、礼”于一体的独特桂林油茶美食餐饮文化;协助恭城、灌阳制订油茶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引领产业健康发展。该会还着力提升桂林油茶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与文旅部门协调,将桂林油茶列入“桂林有礼”品牌名单。
在县域层面,灌阳县出台《灌阳地方饮食文化之灌阳油茶灌阳十大碗扶持暂行办法》,对在广西各市开办灌阳油茶的餐饮企业、连锁餐饮企业或个体经营户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
2019年以来,恭城瑶族自治县每年安排县级财政预算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恭城油茶产业发展。2022年,该县从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600万元用于茶叶种植、加工及油茶辅料种植奖补。
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当前,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把打造恭城油茶品牌、推广恭城油茶全线及衍生产品都上升到发展战略的定位上。恭城将充分借鉴柳州螺蛳粉“出圈”的经验,推进油茶产业化发展,加快落实恭城油茶产业园建设。同时,将产品的加工、展示、研发、电商物流等各环节全面配套,为客户带来完整的恭城油茶全过程体验。高标准、高要求做产品,让恭城油茶品牌的优质形象口口相传,让这块金字招牌创造出更大效益。
“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整合资源,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产业带动等方式,不断延伸壮大桂林油茶产业链,把油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发展丰满有力的‘羽翼’,在‘小产业’上做好‘大文章’,促进油茶产业化工业化高质量发展。”陈立高表示,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相关县域和金融机构的帮扶下,在全市油茶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桂林油茶产业一定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