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岭镇“小众”美食:盐糕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4-01-31 16:02:52 我来说说 阅读

  淋上花生酱的盐糕。

  在已经蒸了多层的盐糕上,再薄薄地浇上一层调好的米浆。

  余大姐切出一块盐糕,从侧面可以看出糕体层次分明。

  □本报记者刘菁 通讯员万佳敏/文 记者刘菁/摄

  在荔浦市马岭镇,有一种“限定”的“小众”美食,虽然“小众”,却是许多人回忆起小时候,少不了的一味。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马岭,这个“小众”美食常出没于老街、集市,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的小贩,筐子里沉甸甸的,装满了令人垂涎的美食,响亮地吆喝一声便能引得人蜂拥而至,争相购买,这就是盐糕的魅力。

  时至今日,想要再吃上这道美食,却要花上一番时间寻找。为了寻找马岭人心中最具地位的盐糕,近日,记者专程前往马岭镇德安村,找到了制作盐糕的手艺人。“我们家到我这一代,手艺已经传承了四代人了,味道绝对正宗。”余艳玲大姐告诉记者,她做盐糕的经验已有近30年。若是换做其他人说出这话,记者定是持有怀疑态度,但经过多方打听,在一众村民的热情推荐声中,余大姐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的做盐糕好手。

  盐糕,顾名思义,从口味上来说是咸的,对于偏爱甜食的南方人来说,算得上是独特的一份。“盐糕我们一般都是每年的端午节、中元节和中秋节前后吃得比较多,夏天天气炎热,吃点凉凉的盐糕十分清爽。”余大姐介绍道,“但是今天你既然专程来了,我一定让你尝到正宗的盐糕。”话音刚落,余大姐就将提前打好的米浆端了出来,她告诉记者,制作盐糕要选用糙米或者质地偏硬的米,提前浸泡6小时左右,就可以打浆。

  记者跟随余大姐来到厨房,正式开始制作盐糕。在不足10平方米的厨房里,有两口烧柴火的大锅和一个切菜台,这就是余大姐展示手艺的“舞台”。“接下来把肉炒熟,加水煮开就可以蒸盐糕了。”只见余大姐手起刀落,利落地将肉分成肥、瘦两部分,用肥肉炼油后,就着锅里的猪油将瘦肉炒熟,随后加入食盐和水,将整锅肉煮沸腾。过3分钟左右,余大姐趁着锅里食材沸腾,将整锅食材“冲”入打好的米浆中,再将米浆充分搅拌均匀,就可以蒸盐糕了。

  “所有食材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蒸,做盐糕最重要的就是耐心。”蒸,是盐糕制作的关键。余大姐取一个蒸笼,在蒸笼内舀入一勺配置好的米浆,只是薄薄的一层就需要蒸15分钟。“一般来说,蒸笼够高,我们就蒸满一盆,今天打了20斤米浆,大概在9至11层。”听余大姐介绍着,记者就开始计算蒸制的时间,光是蒸糕这个环节就需要花费近3小时,每隔15分钟就需要加一次米浆,还要不停地烧火,确实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盖上蒸锅的盖子后,余大姐拿来几条湿了水的毛巾将锅盖围绕起来,这就是余大姐能蒸出好盐糕的秘密:不要让汽跑出去,盐糕蒸得就更透。

  那么蒸出来的盐糕该怎么吃呢?余大姐告诉记者,盐糕好吃的关键,还要看“盐水”。“盐水”是当地人的叫法,其实就是吃盐糕的蘸酱。“这个有两种,一种是辣的花生酱,一般是喜欢吃辣的大人吃,还有一种是不辣的芝麻酱,小孩和老人就比较适合。”余大姐拿出已经烤干的花生和芝麻,用破壁机打成浆糊之后,进行熬制。余大姐在花生酱中加入秘制的辣酱,加水煮开后就得到了辣味的花生“盐水”,芝麻酱只需加水煮开即可。

  经过漫长的等待,乳白色的盐糕冒着热气,伴着热气扑面而来的,还有猪油的香气。此时,太阳已经落到了厨房的屋檐,再等待约1小时,盐糕已经充分放凉,这也意味着可以切开品尝了。余大姐用小刀将盐糕切开,再分成小块,从盐糕的横截面可以看出清晰的分层,而这分明的层次,也是吃盐糕的关键。

  在盛好盐糕的碗中加入喜好的“盐水”就可以品尝。“吃的时候你就一层一层分开,蘸着吃。”记者学着余大姐的地道吃法,开始品尝。一口下去,盐糕本身拥有的米香和猪油香扑面而来,蘸着不辣的芝麻酱,米香则更加浓郁,再蘸上香辣的花生酱,辣味直击味蕾,肉香瞬间被激发出来,记者终于理解这一口“小众”美食为何能在马岭人的心中占据如此分量,几个小时的等待也十分值得。

  但也正是由于制作盐糕需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时间投入成本大,价格又卖得不高,所以现在制作盐糕的人越来越少,就连余大姐的孩子也并不十分愿意传承她的手艺。尽管如此,余大姐仍然对制作盐糕有着极大的热情,在蒸制盐糕的当天,村里也来了许多村民,等待着盐糕出锅,一同品尝回忆中的美味,这也许就是余大姐坚持的意义。


责任编辑:曹榕榕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