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规划纲要》提出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四大战略定位。即: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重要平台。这四大战略定位实质上赋予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丰富内涵。[详细内容] |
|
|
|
第一步,2012—2015 年,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第二步,2016—2020 年,国际旅游胜地基本建成,成为世界一流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详细内容] |
|
|
|
“一轴”即中心经济轴。包括泉南高速公路和包茂高速公路桂林段的桂林市区和全州、兴安、灵川、临桂、永福、阳朔、平乐、荔浦等县的部分乡镇。 “两带”即:“东部资源经济带”和“西部生态经济带”。[详细内容] |
|
|
|
桂林世界旅游城将以“四大理念——旅游、生态、创新、低碳”建设23个功能区,建成后的桂林世界旅游城,统筹了“吃、住、行、游、购、娱、文、史、展、养、学、研”等内容,将成为集古今中外旅游元素之大成的旅游城。[详细内容] |
|
|
|
漓江及其漓江流域是桂林旅游资源的精华所在。1982年11月,漓江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漓江从发源地到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214公里,其中,兴安至桂林市区为上游,长105公里,桂林市区至阳朔为漓江游览风景区,长83公里。从发源地至梧州,统称桂江,全长426公里,属于珠江水系。漓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地表径流71.9亿立方米。[详细内容] |
|
|
|
桂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生态山水名市”。强调坚持环境优先,强化生态意识、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正确处理漓江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搞好污染综合防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生态文明城市,努力把桂林市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际生态城市最佳实践区。[详细内容] |
|
|
|
桂林市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市的要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8.75万公顷;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自治区下达的控制目标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69.15%,森林蓄积量达到8189万立方米。[详细内容] |
|
|
|
桂林位于湖南、广东、广西和贵州四省中间的地段,距离长沙、广州、南宁、贵阳的直线距离都在400公里左右,是湘、粤、黔、桂四省的中心城市。桂林市不仅地处“湘桂走廊”,还处于以广东为核心的“泛珠三角”经济圈和以南北钦防为中心的“泛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圈层,有着非常良好的区位优势。[详细内容] |
|
|
|
统筹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开放、多元、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保障体系,提高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推进新能源开发,改善电源结构,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扩大电网规模,优化电网结构。[详细内容] |
|
|
|
桂林市旅游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在旅游电子政务、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旅游企业信息化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1.加快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初步实现政府、社会、企业活动数字化和网络化。2.完善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3.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详细内容] |
|
|
|
桂林构建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初步打造了山水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会展商务旅游产品、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民俗风情产品、城市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产品、专项与特种旅游产品八大产品系列,并推出了多条旅游精品线路。[详细内容] |
|
|
|
‘六个一批’项目包括:1.打造一批旅游精品。 2.打造一批旅游精品。3.建设一批旅游服务基地。4.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镇(村镇)。5.建设一批休闲养生度假基地。6.建设一批重点旅游基础设施。[详细内容] |
|
|
|
一是充分发挥桂林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通过整合资源、完善设施、丰富内涵、提升品质,开发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八大系列旅游产品。二是根据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和桂林市的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重点打造八大世界级旅游精品。三是完善服务设施,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详细内容] |
|
|
|
1-重点培育“桂林国际”系列会展品牌,以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为核心,打造“中国桂林国际旅游”系列品牌。2-对桂林房?车节、桂林名优产品展销会等专业会展,着力发展成为知名品牌会展。3-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与特色经济活动紧密结合的县域节庆品牌。4-积极引进和承办好国内外高端会议、论坛和大型展览。[详细内容] |
|
|
|
充分利用桂林的优势条件,通过举办国际通行又有桂林特色的旅游体育娱乐赛事,培育体育健身市场。通过策划举办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日韩职业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国际热汽球比赛、国际漂流大寨、国际攀岩比赛等大型赛事活动,打造有桂林特色、影响力大的品牌赛事。积极发展徒步游、登山、野外拓展等户外运动项目,开发民俗体育活动。建设一批体育训练基地。[详细内容] |
|
|
|
桂林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桂林生态环境良好,桂林森林覆盖率达70%,城市绿化覆盖率也升至44.3%,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桂林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大于95%;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良好;市区声环境质量保持较好等级。2011年,桂林荣获“全国绿色模范城市”和“全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详细内容] |
|
|
|
将桂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同时提出要推进“低碳与循环经济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坚持走具有桂林特色的低碳与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建设美丽桂林。 1.大力推广低碳技术。2.积极发展生态产业。 3.建立循环经济支撑体系。4.建立低碳城市和低碳经济示范区。 5.支持低碳旅游。[详细内容] |
|
|
|
桂林地市合并后,市区与市所辖12个县的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形成桂林旅游的“航空母舰”,大大提高了桂林旅游业的竞争力。“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永久落户桂林,为桂林又搭起了一座沟通国际旅游市场,开展国际贸易的桥梁。同时这也意味着桂林已经成为世界旅游组织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巨大旅游市场的窗口。[详细内容] |
|
|
|
桂林是农业大市,农林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农业发展迅速,成为桂林优势产业之一。桂林的森林覆盖率近70%,动植物2500多种,名优土特产品极为丰富。永福、平乐、阳朔和恭城瑶族自治县被评为中国名特产之乡,罗汉果、银杏、金桔、马蹄、沙田柚等驰名中外。药材资源丰富,有“天然药库”的美称。[详细内容] |
|
|
|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发展目标将分为两步走:2012—2015年,确立服务经济主导地位,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和旅游市场认知度。桂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达到西部地区的先进水平;2016—2020年,国际旅游胜地基本建成,成为世界一流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详细内容] |
|
|
|
作为重要的国际旅游城市,桂林承担着以旅游业发展带动服务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外向型经济、培育区域新经济增长极的重任。改革创新,要求创新发展模式,实施科学合理政策措施,选择产业联动、均衡、可持续发展,探寻区域和城市综合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出发展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集聚强势资源,积极探索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详细内容] |
|
|
|
桂林要加大财税、投融资、土地、生态与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等政策的支持和资金投入,同时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机制,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现阶段,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非常重要的。政策支持的前提是改革创新,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详细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