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市政协文史委、市社科联共同主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桂林抗战文化遗产保护研讨... [详细]
9月30日晚上8点,我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音乐会(广西师范大学专场)———... [详细]
来自桂林市艺术学校“小桂花班”的戏剧“苗子”们,以全身所学奉献给喜爱桂剧、彩调、文场等桂林传统戏剧的市... [详细]
1945年
1944年
1943年
1942年
1941年
1940年
1939年
1938年
1937年
沿着热闹西街往县政府方向走,很快就能找到著名画家徐悲鸿的故居。白粉墙、小青瓦,还有略带土黄色的檐口,那是旧时光韵味。 [详细]
1939年1月10日,《救亡日报》在桂林复刊出版发行。救亡日报社旧址在当时的桂林太平路12号。目前旧址是2011年重新修缮过的。 [详细]
在桂林市解放西路15号,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枣红色的外墙、厚重繁复的窗棂、充满民国特色的建筑风格,处处彰显独特韵味。 [详细]
70多年前,新安旅行团(简称“新旅”)的小朋友们徒步旅行大半个中国,从东到西,又从西到南,到处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详细]
广西学生军,是一支由国民党广西当局组建,得到中国共产党大力支持,并由共产党人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抗日救亡团体。在抗日战争中,广西先后组建了三届学生军。 [详细]
1945年农历四月二十五日(6月5日),荔浦县大塘镇义敢村抗日自卫队与侵华日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自卫队牺牲了6名队员,成功抵御了日军的侵犯 [详细]
桂林沦陷后,周边出现了多支人民抗日武装。在这些队伍中,有一支公开打出共产党旗帜,它就是“桂东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临阳联队”(简称“临阳联队”)。 [详细]
据记载,资源县抗战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位于资源县中峰镇现育才初中旁,立于1939年7月。纪念碑0.45米见方,高1.4米,用青石条刻制,碑四面刻有文字 [详细]
8月28日,88岁的抗战老兵陈义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这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特别为每一位抗战老战士授予的一份殊荣。 [详细]
1944年农历七月上旬,国军从武冈、新宁过八十山这条湘桂古军事间道进入全州地界,连续几天如蚂蚁牵线一样地过大西江(老百姓称“走兵”)。听说日本鬼子马上要进入全州了,当地的老百姓都人心惶惶的。 [详细]
92岁的蒋世轩是一名抗战老兵,他曾跟随中国远征军辗转印度、缅甸的抗日战场。作为一名工兵,他也曾多次冒着敌人的炸弹和炮弹,运输军用物资,抢修桥梁、公路。他与战友们用鲜血和汗水筑起了钢铁长城。 [详细]
说到从军抗日那段日子,许老记忆犹新。他说,1943年端午节,自己已满24岁。当时前线抗击日寇很是吃紧,国军在柳州招募军用汽车司机,说是要到缅甸打日本鬼子,被称为中国远征军。彼时他正年轻,血气方刚,一听要去打日本鬼。 [详细]
1938年11月,新安旅行团来到桂林,他们在桂林开展“岩洞教育”、利用教授知识、文艺演出等形式对民众进行抗日宣传,并在桂林致和村(今巫山脚村)积极筹建新安学校。在桂林老百姓的心里,留下了一个个个深深的印记。1938年11月,新安旅行团来到桂林 [详细]
“当时的桂林,南北一条街,东西一座桥,沿街的房子基本上都被烧光了。”赵旭光说。1944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空袭桂林市区北部,很多地方被炸起了火。叠彩风洞山南侧、独秀峰附近黑烟冲天,大火蔓延。之后,市内省政府驻地一带也起了大火。 [详细]
黎行恕生于旧县村,早年父母双亡,依靠堂叔生活。先后毕业于广西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三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炮兵科。毕业后,先后担任湖南军队排、连、营、团长等职。回桂后率部参加击败旧桂系军阀的历次作战,协助李宗仁、白崇禧统一广西。 [详细]
“清水塘”,枫木寨村及附近村庄的人都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令人难忘的阻击日本鬼子的战斗。70年前,在这个平静的水塘边,枫木寨村民自卫队采取游击战术,联合周边乡镇的自卫队与日寇发生激战,打跑了日本鬼子,保卫了家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