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乘坐旅游车辆出行,在日益繁忙的旅游线路之上,新能源旅游车能为青山绿水提供更好的生态保护,同时也给游客更舒适的体验。
阳朔一处景区停车场内的新能源大巴在接送游客。
新能源大巴一年节约16万元
近日,从太原到桂林旅游的王敏慧和丈夫带着公公婆婆重游阳朔,这次旅行让他们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王敏慧说:“感受到了桂林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这里的青山绿色,变的是桂林人环保意识的增强。”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就是旅游车辆的变化。11月20日一大早,他们从鼎富旅游集散中心出发,乘坐纯电动旅游大巴到阳朔凤鸣车场。
“也是第一次坐纯电动大巴,安静,舒适,在车边也闻不到尾气。”王敏慧的丈夫说,没有了“突突突”的发动机噪音和难闻的尾气,这让同团的旅游者都有了一个好心情。到达阳朔之后,他们游览十里画廊遇龙河时,乘坐的是阳朔十里画廊遇龙河专线车,车辆采用的仍然是纯电动车,这与周边的生态风景非常契合。
据了解,桂林目前的旅游车辆以各种大、中巴为主,保有量超过4000辆,正是这些车辆保证了每年数千万游客的道路运输,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车辆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汽油和柴油能源,排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给美丽的山水蒙上一层阴影,同时每年也要消耗大量能源。
在环保节能方面,如今取而代之的新能源车辆绿色环保,较传统燃油车安静、舒适、零排放。专业人士算了一笔账,传统的柴油大巴每天要消耗大概70升油,以0号柴油6.5元/升计算,每天的油费就要455元,如果使用新能源车,每年可节省燃油费约16万元。
在排放上,每台新能源车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约83.6吨,这对正在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桂林来说意义不小。
绿色出行覆盖“两小时旅游圈”
在桂林的旅游车市场,新能源化的过程尚在起步阶段,但覆盖范围已经开始“连点成线”。
除了在市区、阳朔、兴安等地的集散中心新能源车辆使用较多外,一些常规旅游线路的旅游专线车已经从传统燃油车辆升级为了新能源车。
以桂林市交控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从2018年率先启用了200台比亚迪纯电动旅游大巴,占集团旅游大巴总数的62%。目前已开通鼎富大厦集散中心至冠岩、古东景区、漓水人家、兴安灵渠、龙胜龙脊、阳朔凤鸣、平乐等区县景区直通线路25条,兴安、全州、灌阳等红色旅游线路5条,阳朔十里画廊遇龙河和高铁专线各1条,这些线路基本都采用新能源车辆。
桂林市交控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介绍,目前采用的纯电动大巴续航里程都达到300公里左右,借助近年来联通各县的高速公路,可以实现当日不充电往返。可以说,从桂林出发的新能源旅游大巴线路已经实现了桂林“两小时旅游圈”覆盖,到龙胜、灌阳、全州等距离较远的目的地也没有任何问题,“比如从鼎富集散中心到平乐温德姆酒店,来回260公里,新能源车辆都能胜任。”
除了传统的旅游接驳功能,新能源车辆在会务经济中也开始发挥作用。在11月结束的首届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新能源大巴作为大会唯一指定车辆,运送国内外嘉宾2000多人次,整洁高效的新能源体验获得了与会人员的赞誉。今年,在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桂林马拉松等会节赛事中,新能源大巴都成为了交通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