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区”如何建? 看阳朔这样书写新时代答案

来源: 桂林生活网 2025-04-25 11:19:03 我来说说 阅读


漓江阳朔段白鹭翻飞  阳朔县漓江景区公司供图

  作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先导区”“试验田”,阳朔正通过深层次变革,努力从传统旅游胜地迈向中国山水旅游高质量发展样板、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样板。

  漓水如练,峰林叠翠。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阳朔紧扣区、市部署,以“建设阳朔先导区 建功桂林世旅城”为目标,夯实队伍作风改进、执行能力强化两大基础,实施城乡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提速、旅游服务提升三项攻坚工程,将生态优先理念融入发展血脉,构建“文旅+生态+消费”多产融合格局,在生态价值转化、文旅产业焕新、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取得多重突破,助力桂林世旅城建设。

  锚定生态优先 重塑山水价值

  阳朔始终把“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作为政治使命,秉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构建全域生态保护格局,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见效。

  为强化生态保护根基,阳朔筹措资金完善“两个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契合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需求。累计投入70余亿元,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等47项重大工程。今年1月完成漓江核心景区最后一处跨江通信线缆改迁;2024年推动1000艘漓江游览排筏“油改电”,绿色低碳旅游模式加速成型。漓江治理入选国家首批“美丽河湖”案例,保护经验连续两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建成南方五省区首个“零碳村”兴坪镇大河背村。目前,全村民宿达30家,年总收入突破600万元,村民们放下渔网,端起“生态碗”,实现从“外出打工”到“家门口致富”的转变。

  生态保护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兴坪镇大河背村建成南方五省区首个“零碳村”,30家民宿年总收入超600万元,村民实现家门口致富;阳朔镇鸡窝渡村以生态振兴带动产业升级,30家精品酒店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1万元,获评广西改革集成十佳村。北京游客秦先生评价:“这里的村落、民宿设计布局非常有特色,景色也相当宜人。”

  在生态共建方面,今年“3.12”植树活动中,各界代表与400余名来自20多个国家的志愿者参与,通过“认养—管护—评比”机制,打造四季皆景的美丽阳朔,凝聚全球生态保护共识。

  作为全国GEP试点县,阳朔森林覆盖率75.8%,林下经济产值11.7亿元,空气质量与漓江水质稳居全国前列。2020-2024年累计发放生态补偿3.5亿元,惠及36万人次,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效转化。

  阳朔县委副书记秦太平表示,阳朔遵循“两山”理论,正以“山水价值重构者,加快生态价值转化”的使命担当,以山水为卷、科技为笔、人文为魂,秉持“诗意栖居、智慧服务、永续发展”核心理念,持续构建享誉国际的中国山水旅游高质量发展样板。


广西首台宇树科技G1 EDU人形机器人“入职”阳朔遇龙河景区 陈曦文摄

  文旅融合焕新 重构体验边界

  阳朔以“文旅 +”战略驱动产业升级,推动文旅从传统观光向旅居目的地转型。上线“i 游阳朔”智慧平台,实现滑翔伞、民宿、美食一键预约,集成路线规划与停车服务,游客满意度达90.6%。搭建广西首个智慧管理系统,实时监测遇龙河全流域环境、天气及筏工服务,依托“人证合一”系统杜绝倒票乱象,“AI 游遇龙河” 进一步优化信息服务,2025年春节筏工获表扬工单85件。

  全力创建遇龙河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新增7条竹筏航线,“金龙巡游”商业运营,“诗画遇龙”“水上火壶” 等夜游项目成新IP,“通航 +”模式入选全国交旅融合示范案例。同时,打造国际户外胜地,“空中白鲸”飞艇首秀,滑翔伞、岩邦天梯、阳朔铁人三项赛、始祖鸟国际攀岩山地课堂等项目构建“水陆空”立体运动格局,获国际攀岩爱好者高度认可。

  在消费场景建设上,海旅免税・阳朔奥莱入驻500余知名品牌,外籍人士支付便利区覆盖“一江一河一街”,外卡受理率由21.37%提升至97.95%,阳朔西街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025年1-2月接待入境游客4.89万人次,占全市旅游外汇收入的46.06%。

  城市管理创新方面,通过“1+2+N”试点培育473家“信用赋码 + 放心消费”主体,旅游投诉处理效率提升50%,舆情量下降85.2%。培育17个国家级旅游品牌,低空旅游、高端民宿、文创产业等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推进招商引才,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组建“全球推介官”团队深化国际交流,全方位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阳朔县县长黄小雪表示,阳朔将全力推进漓江、遇龙河创建世界级景区、度假区;强化水陆空立体监管,对标国际标准提升旅游服务,让游客体验“山水之美+服务之优”;依托“i游阳朔”智慧平台,融入AI技术提升文旅体验,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质生产力“破冰”。


铺设沥青、安装上路灯的福利大桥,通车在望。(无人机拍摄)唐一平摄

  重大项目引擎 夯实发展底盘

  以“顶层设计—基层实践—制度创新”闭环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先导区”建设。在全市县级率先成立县委世界级旅游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组建阳朔县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建设促进局,梳理谋划重大政策、事项、项目“三张清单”,构建“谋划—签约—建设—投产”全周期服务机制。2025年阳朔县列入自治区、市级统筹推进重大项目26项,总投资205.86亿元,计划投资15.96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3.3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21.05%。

  阳朔针对重大项目逐一组建专班,将关键交通项目定为县委“一号工程”,通过“一把手”周例会、县领导挂帅,乡镇与多部门协同保障,高效推进建设。目前,希尔顿花园酒店等项目竣工运营,阳朔智慧停车等文旅项目稳步推进;2025年1月桂东北天然气环网桂林-阳朔-荔浦项目竣工,木浪岗水库扩容等多个民生项目开工建设。

  4月23日,福利大桥施工现场机械轰鸣。福利大桥工程技术部长吴援君介绍,工人们正抢晴天,战雨天,进行桥面第二层沥青混凝土摊铺,全力推进工程进度。作为市领导联系、县委书记主抓的“一号工程”,福利大桥仅用90天便实现主体贯通。此外,阳朔至兴安公路延长线、阳普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也在加速推进。

  阳朔连续7年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百强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县级水网先导区等荣誉,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笃行者,梦终圆。阳朔县委书记孙国梁表示,建立“谋划—签约—建设—投产”全周期服务机制,坚决打赢县委“一号工程”重大项目攻坚战,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推动“建设阳朔先导区 建功桂林世旅城”不断向高处迈进。

  当前,阳朔正处在高质量发展关键期。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与发展机遇,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阳朔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导区的历史使命催人奋进。全县干部群众牢记嘱托,锚定战略蓝图,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大发展格局、更强责任担当,深耕改革创新“试验田”,勇立开放发展潮头,全力激活县域经济新动能。“山水阳朔”画卷徐徐铺展间,这座千年古邑正以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文明中国”建设注入诗意注脚,向世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样本。

  乔小娟 钟玲丽 尹妮 钟敏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