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桂林已有学生被骗!都是一个套路

来源: 桂林头条 2025-04-17 09:49:01 我来说说 阅读

  “你好,我们是XX公安”“你因XX涉嫌诈骗,请配合我们调查”

  这是“冒充公检法”诈骗的经典开场白学生,这个涉世未深的群体正逐渐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近期桂林市连续发生两起学生被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案例。临桂公安来揭开这类诈骗的真面目,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01.真实案例

  2025年4月7日,蒋女士12岁的女儿小雯(化名)收到一条陌生信息,信息发送者自称是“公安”,声称小雯所在的QQ群涉及诈骗,要求其配合进行“调查”。

  由于害怕被卷入案件,小雯迅速退出了该群。紧接着,对方发来了一个二维码,诱导小雯添加为好友,并通过QQ语音要求她查看母亲微信绑定的银行卡号,并将微信余额提现到银行卡上。在随后的交流中,对方以“资金核查”和“原路返还”为借口,不断索要小雯手机接收到的10多条短信验证码,哄骗她进行多次转账操作。直至次日蒋女士进行账目核对时,才发现账户资金已被盗取,损失5万余元

  02.真实案例

  2025年4月7日,11岁的小婷(化名)在浏览短视频平台时,突然收到一个陌生账号的私信,对方以有急事为由要求进行视频通话。小婷误以为是朋友,便接通了通话。通话中,对方伪装成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称小婷的抖音账号被盗用,涉嫌诈骗他人500元。

  惊慌之下,小婷按照对方指示操作,将手机对准母亲的手机屏幕,绑定了母亲的银行卡并修改了支付宝密码。接着,对方以“资金核查”为由,诱骗小婷向其支付宝账户充值,并要求她提供每次收到的银行验证码,同时删除了相关的短信记录。在此过程中,对方还通过询问作业和家长情况等话题,降低小婷的警觉性。直到当晚小婷的家长敲门查看小婷情况,这场骗局才暂时中断。第二天,小婷母亲收到银行的扣款短信,这才察觉被骗,损失5万余元

  诈骗套路揭秘

  1精准筛选目标

  诈骗分子通常会在社交APP(如小红书、快手、抖音)、游戏平台(如蛋仔派对)和直播平台(如斗鱼直播、虎牙直播)等学生们常用的网络平台上寻找目标。他们利用孩子的喜好,比如发布免费获取游戏皮肤道具、参加抽奖活动资格等信息,吸引学生主动联系,或者直接添加未成年受害人为好友。2冒充公检法人员

  一旦与学生建立联系,诈骗分子就会冒充警察、检察官等司法机关人员,通过展示假冒的证件,甚至搭建虚构的警务工作环境,让学生们误以为他们是执法人员,利用学生对权威的信任,降低他们的防备心。

  3制造恐慌与威胁

  这是关键的一步,诈骗分子会编造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谎言,比如“涉嫌诈骗”“账户涉案”等,再用“拘留”“坐牢”等后果对学生进行恐吓、威胁,让学生陷入极度恐慌之中,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

  4诱导转账或套取信息

  以学生是未成年人、操作错误导致账户被冻结为由,诱导他们转账,或者以配合调查为名,要求学生偷拿家长手机,通过视频连线,诱导学生点开付款链接,支付、转账、贷款,甚至直接获取手机验证码来进行转账。

  防骗指南请牢记

  01

  公检法机关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不会以任何形式和理由让你转账,或是要求你把资金归集到一个账户。并且,公检法机关绝不会采取电话、短信、微信、QQ等形式进行案件办理,不会在网上发送“拘留证”“逮捕令”等文书,更不会通过这些渠道索要密码或要求转账。如果有人自称是公检法人员,通过网络要求你做这些事,那一定是诈骗!

  02

  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支付账号,不要让孩子知晓支付密码,最好关闭“免密支付”功能。平时要多和孩子交流,加强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关注孩子上网时浏览的内容和社交情况。告诉孩子,遇到可疑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

  来源:临桂警讯

责任编辑:申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