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立春,不仅标志着天文意义上春天的开始,更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萌发的起点。
藏在仪式里的春日祈愿
01春牛 “闹” 春,农耕祈丰
打春牛是一项古老的民俗,盛行于唐宋两代。人们在立春日用泥土塑制成肚子里塞满五谷的土牛,向春牛叩头后把春牛打碎,众人争抢谷粒和春牛泥土,寓意着鼓励农耕、祈求丰收。现在大部分农村已不再有这项习俗,与之相关的舞春牛、闹春牛等民俗活动,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供人们欣赏。
02咬春尝鲜,春日食光
立春这一天,人们会吃春盘、春饼、春卷等食物,谓之 “咬春”。不同年代的春盘略有不同,但生菜、萝卜丝、韭菜等依然是常见食材。咬春不仅是品尝春天的味道,更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3迎春接福,春至人间
最初的迎春活动是国家祀典,后来发展为民间活动,如贴宜春帖、挂春幡等。在江南地区,立春日要在门上贴上 “迎春春来,接福福到” 的字样;而在陕西铜川一带,立春日母亲会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以 “鸡” 喻 “吉”,祝愿 “春吉(鸡)” 。
立春至,春日运动正当时
立春起,养生重点在养阳,其关键在于“动”,立春天气转暖,人们从“静”待寒冬闭户的生活,转变到更愿意出门户外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增强自身素质,从而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散步是安全、简单又经济的有氧代谢运动。
体质较好的中老年人和年轻人适合快步走,时速在5~6公里,每分钟约行走120步左右,坚持快走锻炼能提高人体的心肺技能,降低体脂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发生几率;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宜选择缓慢散步,每分钟约80步、时速2~3公里,可帮助稳定情绪、消除疲劳,亦有健胃消化的作用。
伸展运动,以唤醒身体。
比较简单的拉伸动作就是伸懒腰,伸懒腰可以拉伸身体两侧、后背肌肉,促进周身血液循环,推动气机运行;可缓解疲劳、肌肉酸痛,改善肝郁气滞导致的胸胁胀满不适、腰腹疼痛等症状。
八段锦,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使得五脏能够更好地升发阳气。
作为中华医学重要的健身功法,八段锦巧妙的将机体的形体运动和呼吸模式进行了结合,因此其具有诸多功效和作用,主要包括:拉伸筋骨,疏通经络和防病治病的功效。
立春,是新的开始,是希望的起点。今天,不妨和家人一起,遵循传统习俗,品尝春的味道,同时注重养生保健,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顺遂。
来源丨人民网科普综合人民网健康“个人健康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