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6日,在临桂区政协召开的《临桂村落考源》编撰出版工作总结暨“临桂文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一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的《临桂村落考源》系列丛书,格外引人注目,与会人员爱不释手地捧着散发墨香的新书翻阅。这部历时8年、以临桂1373个自然村屯为撰写和拍摄对象的文史典籍,学术性、现实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兼备。2700名参与者撰写的660多万字、近3000幅珍贵照片,组成了11个乡镇的11卷“临桂村落百科全书”。
守正创新:开启千村考源征程
临桂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 勤劳智慧的临桂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为临桂政协文史工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多年来,临桂政协紧紧围绕“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方针,从1988年3月编辑印制第一辑临桂文史资料开始,(后更名《临桂文史》),至2024年2月编印《临桂文史》35辑550多万字;出版了2015年获得广西铜鼓奖的《临桂村名凤头联》及《诗韵新城》《诗韵新桂林》《临桂状元》《临桂女子诗词集》等系列图书。随着文史工作的不断推进,如何拓展临桂文史书籍的编撰出版领域、系统挖掘临桂村落文化、全面梳理临桂村落文明,为坚定临桂人的“文化自信”和推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作出政协贡献,成为推进临桂政协文史工作走深、走实的落脚点和发力点。
2014年,临桂部分热心文化的民间人士发出征稿启事、设计信息采集表、走村串巷、现场采访,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撰写了部分“村落考源”初稿。为完成此浩大的工程,民间文化人士以“委员提案”的形式,积极推动这项工程。
撰稿人下村采访
2017年12月,临桂区政协在李先赠主席的主导下,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调研和论证,充分意识到:村落作为以农业生产者为主的定居场所,拥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村落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一些具有文史价值的人、事、物,如果不进行抢救性的挖掘记录,对后世将是极大的损失。做好村落历史文化的考证记录、编撰出版工作,有利于增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尊重、相互欣赏借鉴和学习交流,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遂推动“临桂村落考源”工作,在全区11个乡镇全面铺开。
溯源见远:探寻村落文明根基
村落考源,在全国都未有先例,无成功经验可借鉴。2017年12月,临桂区政协在茶洞镇正式启动《临桂村落考源》编撰工作。主抓此项工作的区政协副主席李燕青、11个乡镇分管领导、部分作者参加会议。此后七年,在区政协的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和各乡镇的团结协作下,《临桂村落考源》编委会、文字撰写编辑团队和图片拍摄编辑团队,持之以恒,克难攻坚,精益求精,不断把村落考源工作做实做细。
临桂区政协在茶洞镇启动村落考源工作
临桂区政协共组织文史专家、作家、摄影家以及各乡镇、村委2700人的队伍,以村落简介、村名起源、立村溯源、姓氏流源、村落古迹、村落掌故、村落人物七大板块为经纬,聚焦临桂每一个自然村落的考源工作。图书撰稿人紧扣七大板块,以族谱家谱、墓碑石刻、文献典籍为主要依据,以访谈采集、回忆口述和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为线索,不辞辛劳调研、采写、收集、整理资料。
编撰人员从古碑刻中查找资料
古老的村落,有其源远流长的生命史。我们的先祖来自哪里?有过怎样辉煌的过去?有过怎样曲折的经历?这些都是值得考究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各姓氏家族的兴衰流转,众多承载审美价值与情感记忆的精美建筑、富有内涵的传统习俗、值得记忆的逸闻轶事,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既是考源,故而所涉史料年代久远,稽考难度较大。大家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进村入户,民居火塘边访古稀老人,田间地里聊村落掌故,找家族长者查阅族谱家书,考证立村时间和姓氏流源等;到村前小河上探古桥古树、到村后山岭中考墓碑石刻,论证古迹资料。夜里桌前梳理信息资料,进行整理、辨析、取舍,记录成文,反复修改完善。为求真、求实,有的一个自然村就有十几个讲述人和七八个执笔人,需要反复对比探求真实。经过两年多的资料采集,多数乡镇按时完成村落考源的初稿,为编辑整理夯实了基础。
如果说,从村落立村、姓氏源流上考证,是纵向的经脉梳理,那么以摄影图片呈现人文古迹、山川景致和村落面貌,则是对文字的佐证和有纬度的延伸。负责图片拍摄的摄影师,在2020年第一版初稿出来即开始图像采集和记录工作,他们跋山涉水,反复穿行于临桂的村村寨寨与崇山峻岭间。镜头紧追历史的脉络,与时空对话,一边访问一边拍摄,许多富有传承价值的古民居、古桥、碑刻、牌匾、民俗文化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精益求精地寻访,作为传承人类智慧和村落文明的依据,被重新发现并留下珍贵的影像记录。如,书中记录的一座座几乎被岁月遗忘的古桥,都是摄影师先用镰刀锯子把荒草杂木砍掉,让古桥和碑刻重见天日,才拍摄。记录舞龙、舞狮、彩调以及各种节庆民俗等,只要有与村落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不管刮风下雨、过年过节,大家都没休息,赶着时间去拍摄。其间,摄影师共拍摄留存了10000多幅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珍贵照片。
精益求精:为传承和弘扬乡魂
《临桂村落考源》面世才十天,索书要书求书的,有市、县、乡村各级干部,有大学教授、专家学者,有普普通通的各村群众,大家都想一睹为快。之所以广受追捧,是因为这是一本属于大众的最接地气的有温度的书。一卷在手,人民群众能更全面深入了解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增强文化认同感和爱国爱乡情怀;有助于我们回顾历史、审视今天、展望明天。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套优秀的书,离不开优秀的讲述人、执笔人、摄影人,离不开优秀的编辑团队,更离不开政协领导班子的始终坚持,不忘初心。从2020年开始,临桂村落考源用时5年进行编辑工作,其间组建了5批共35支编辑队伍,每支编辑队伍有执行编辑1-3人,编审10-30人,负责将零散的稿件整理成书稿,并进行资料的辨析考证、补充完善、语句修改、规范表达等,不厌其烦、精益求精提升史料价值高度。第一批执行编辑是桂林师专中文系的教授和老师,他们整理了第一批原始资料,参照《临桂县地名志》所收录的信息,梳理村落数量,理清缺稿村落,完成第一版书稿和第二版书稿。第二批编审队伍由临桂区直机关有关人员组成,每个乡镇10-20人,他们回到家乡动员作者补充资料,完善稿件,完成第三版书稿。第三批编辑队伍定位为执行编辑,从2021年8月份开始,负责整个乡镇的稿件梳理,对稿件内容进行取舍、布局,并从突出“考源”要义的角度深度挖掘村落文化,突出乡愁、铸魂。其间进行乡镇交叉编审,梳理跨越乡镇姓氏流源等时间上的矛盾问题,完成第四、五版书稿。第四批执行编辑每人梳理2-4个乡镇,进一步提升稿件的考源要义和文史特征。最后的执行编辑,在此基础上再一次对11卷图书通篇梳理修改,包括文字和插图校对,找出问题并给予解决完善。经过五批编辑团队满怀热情、精益求精的编辑提升,书稿得到全面地规范和完善,提升了史料的存史价值高度。
执笔人黄土福访谈村落知情人
政协领导班子对村落考源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到乡镇做动员,推动考源工作的启动和开展;亲率编辑团队到自治区政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等上级相关部门,召开专家评审会,对书稿进行论证指导。在工作启动时,将出版印刷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到年底,书稿尚未定稿,就将预算经费转到下一年,如此连续坚持了整整五年,有力保障了图书的顺利出版。
召开编撰出版总结大会
在《临桂村落考源》编撰出版工作总结会上,也同时启动成立临桂文史研究会,目的是推动《临桂村落考源》的续编和拓宽文史研究工作,用好8年来逐步形成的编撰队伍、核心骨干、体例框架以及编撰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编撰出版更多的集学术性、权威性、现实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传世精品,成为宣传临桂、推介临桂和展示临桂的靓丽名片。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桂区委员会 文:李金兰 图:政协教科文卫体供图
桂林市临桂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