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安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探索移风易俗工作路径,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小举措”彰显乡风建设“大文明”,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一城文明风,满目皆新景。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全面铺开,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拂遍县城的各个角落,一幅幅文明画卷徐徐展开。
志愿“小分队”进万家
走进严关镇江西坪村,道路干净整洁,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嬢嬢,这是我们‘移风易俗’的倡议书,您看一下,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平时也不能铺张浪费。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参与……”走访宣传过程中,志愿者小王像往常一样结合身边事例,用接地气的乡音、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文明新风送到村民家。
近年来,兴安县成立移风易俗、文明劝导、卫生环保等志愿服务队200余支。积极探索推广移风易俗新模式,开展“四到家门”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喜事丧事到家门、急事难事到家门、矛盾纠纷到家门、关心关爱到家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相关规定。
乡村“小喇叭”入人心
“各位村民,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家风建设,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树立好榜样……”村里的“小喇叭”如往常一样按时播放,“飞”入群众“心间”。
“我们空闲的时候就喜欢坐在树下听听广播,了解一些身边好人好事。”溶江镇村民张大爷高兴的说。兴安县利用村村通“小喇叭”在村民农闲、吃饭等闲暇时间,开展移风易俗学习,同时将本地的“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事迹融入其中,通过用群众听得懂的“土言土语”以及身边榜样带动,弘扬文明新风,引导广大群众争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传播者。
田间“小板凳”话乡风
一块空地、几张板凳、一群乡邻,一个流动的“小板凳”课堂就形成了,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切身体会“我家的老人过世,不像之前那样大操大办,一天就完成了,简化流程以后我们都觉得轻松很多……”,其他村民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
丧事简办,厉行节约的多了,婚事新办,不要彩礼的多了,房前屋后、街边公园参加文明实践活动的志愿者多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多了……这是兴安县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带来的喜人变化,也是持续建设文明乡风的点滴缩影。(通讯员 唐崧杰 付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