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已认证,桂林4地上榜!“千年古县”当之无愧

来源: 桂林晚报 2024-12-20 10:02:32 我来说说 阅读

  近日,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地方志办联合发布通知,公布2024年“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名单。经过普查登记、调研考察、审核评估、实地核验、评审论证、公示等程序,确定融水等18个县(市、区)为“千年古县”、宾州等4个镇为“千年古镇”。

  具体名单如下

  2024年“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名单

  一、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1.融水              10.平南

  2.全州              11.博白

  3.兴安              12.兴业

  4.灌阳              13.北流

  5.平乐              14.宜州

  6.苍梧              15.南丹

  7.藤县              16.罗城

  8.蒙山              17.象州

  9.岑溪              18.龙州

  二、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

  1.宾州(宾阳县)

  2.安德(靖西市)

  3.怀远(河池市宜州区)

  4.思恩(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据了解

  千年古县认定标准

  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置县1000年(含)以上,且今为县级行政区划建制。地名专名传承至今达1000年(含)以上,或历史上虽有短暂变更但又恢复使用至今的。地名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知名度高。

  古县实体文化应含有下列一个(含)以上特征:特征明显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特且富有传承价值的传统文化。

  名单中

  我们看到了来自桂林的

  全州、兴安、灌阳和平乐

  都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

  全州县

  全州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连湘桂,是中原文化和岭南百越文化交汇之地。全州行政区划历史悠久,前身可追溯至古零陵,“零陵”是我国夏代以前已有的34个古地名之一,从秦置零陵县,到汉置洮阳县、零陵郡,隋改湘源县,五代后晋设全州,后又历经清湘县、全州路、全州府、全县多番更替,直至如今的全州县,从公元939年置“全州”起,“全州”这一地名至今已有1085年的历史。

  全州县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盛产金槐、柑橘、葡萄、水稻等,是湘桂走廊重要的“鱼米之乡”,有历史悠久的湘山寺,风景如画的天湖,红油米粉、醋血鸭、禾花鱼等美食独具风味,全州也是红色革命热土,红军长征湘江战役在此打响,有湘江战役纪念园、三大渡口等红色旅游景点18个。全州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广西十大最美县域、首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

兴安县

  兴安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要冲。秦为长沙郡零陵县地。汉为零陵郡零陵、始安两县地。隋为始安县和零陵郡湘源县地。唐武德四年(621)始置临源县,属桂州,为今境有县治之始。大历三年(768)改全义县,属桂州都督府。五代后晋开运三年(946)改德昌县,属溥州。北宋乾德元年(963)复改为全义县,属静江府。太平兴国二年(977)避太宗赵光义名讳改为兴安县,以“兴旺安定”之意取名,沿用至今。

  兴安县旅游资源丰富。有千古灵渠、“华南第一峰”猫儿山、5A级旅游景区乐满地休闲世界、红色研学胜地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公园等,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广西首批特色旅游名县。是“全国矿粉之乡”“中国毛竹之乡”“中国银杏之乡”“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广西特色农业蜜桔核心示范区”。

灌阳县

  灌阳县位于湘桂交界之地,是瑶族发祥地、桂剧发源地。历史悠久,行政区划历经多次变迁。夏商周时期就有其所属记载,西汉已建县称观阳县,后隶属不同郡、国,隋大业十三年(617 年)改称灌阳县,此后虽有并入他县再复置等情况,但 “灌阳” 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灌阳县历史悠久,人文沉淀极深,县内有新石器时代至先秦时期遗址或文物分布点 40 余处,古窑址 2 处,西汉古城遗址 1 处,战国至唐宋时期的古墓 10 多处。

新街镇江口村

洞井古民居

  灌阳县自古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涌现了抗法抗日名将、台湾巡抚、桂剧奠基人唐景崧等文人名士,唐景崧、唐景崇、唐景崶“一门三进士,同胞三翰林”。红军三次经过灌阳,是中央红军进入广西的第一道关口,是打响湘江战役第一枪的地方,是中央红军长征在广西首次制定少数民族政策之地。灌阳生态优良,物产资源富饶,有千家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灌江国家级湿地公园等,先后荣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示范县等国字招牌。

平乐县

  平乐,这座漓江、茶江、荔江三江汇合的古城,自古便是桂北南部文化、经济的交流中心。早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三国吴甘露元年始建县,唐武德四年平乐县地设置乐州辖4县。唐贞观八年改乐州为昭州,1282年前唐天宝元年改昭州为平乐郡,至此平乐这一专名便登上历史舞台,新中国成立后平乐县人民政府成立,属平乐专员公署管辖,1951年平乐专员公署从八步撤到平乐镇,1958年7月撤平乐专员公署,平乐此后属桂林管辖至今。

  平乐县素有“两粤通衢”的美称,桂江数千年的舟楫往来使中原文化、湘楚文化和岭南文化在结合,衍生了包罗州府文化、船家文化、妈祖文化、廉政文化、桂剧文化、过山瑶文化的平乐文化。平乐山川秀丽,风景宜人,被评为“广西森林县城”,境内有榕津千年古榕、原味漓江、月亮山、沙子古镇、粤东会馆、仙家温泉、德定瀑布、十八酿特色小吃、水上油茶等众多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漓江“最后一公里”在平乐县境内,呈现了“一样的漓江,不一样的风光”。

来源丨“桂林晚报”公众号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李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