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核心景区的游览竹筏基本实现“油改电”升级

来源: 桂林日报 2024-12-18 09:40:12 我来说说 阅读

  还世界一条“静悄悄”的漓江

  12月的桂林,还不算冷。在阳光底下,漓江上阵阵微风迎面吹来,让人感到十分惬意。游漓江,乘坐竹筏或许是许多人能想到的最浪漫的方式。其实,桂林山水从未离开过大家的视线。20元人民币上,一人一筏、一山一水构成漓江的自然之美,再加上以身入景的体验,向世人展现了独属桂林的东方神韵。

  不过,此前来桂林的游客,体验却并非完美,尤其是江面上竹筏嘶吼、吃力地载人前行,让游漓江的心情大打折扣。

  2023年,首批纯电动排筏投入漓江风景名胜区运营以来,目前已经有1000余条电动竹筏在漓江投入使用。这些电动竹筏样式统一、干净整洁,最大的优势就是行驶过程“静音”,让人有了沉浸山水的条件,还给世界各地游客一条“静悄悄”的漓江。

  01

  竹筏“油改电”解放了耳朵

  桂楫轻舟下粤关,谁云岭外客行艰?

  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涛声枕上山。

  古往今来,描写漓江风光的诗作很多,明朝俞安期的七绝《漓江舟行》堪称经典。篇幅虽短,却把卧躺小舟漂流漓江的奇妙感受描写得生动有趣、诗意盎然。

  依舟作诗,渡筏对唱,舟筏作为过去主要的交通工具,也贯穿了漓江从一条江变为一处景的全过程。

  近日,记者前往杨堤码头,感受了一把“静音竹筏”。竹筏主题呈现黄色基调,配备了崭新的座椅,行驶过程颇为平顺,最主要的则是“解放”了耳朵,在游江的过程中有了沉浸式的体验。

  其实,2023年首批纯电动排筏投入漓江风景名胜区运营以来,目前已经有1000余条电动竹筏在漓江投入使用,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行驶过程“静音”。

  今年国庆,来自重庆的游客林女士惊喜发现,漓江竹筏“变安静了”。“漓江一如既往的美,别的地方比不了。竹筏不吵了,能安安静静欣赏风光感觉特别好。我家小孩在竹筏上都睡着了。”

  今年4月,杨堤乡完成200条竹筏“油改电”,杨乃文开了几个月电动竹筏,只觉神清气爽。

  “因为噪声,我们与游客互动得扯着嗓子喊,久而久之互相都不想沟通了。”今年41岁、有11年撑筏经验的杨乃文作为杨堤乡的筏工,也讲出自己多年来开燃油竹筏的真切感受,“油筏开一天下来,头昏脑涨。”

  今年暑假,网友晒出暑假漓江上的竹筏大军,并配文“知道的是来旅游了,不知道的以为在演赤壁之战”。视频一经发出,火遍全网,也唤醒了大家对漓江游的回忆。

  “我大概是十年前到桂林游漓江,景色很美,至今记忆犹新。不过江面上竹筏的吵闹,也让我记忆深刻。”记者通过网络,连线到网友“明天”,他告诉记者,受影响还不只是江面,“我们除了游漓江,还参加漓江两岸徒步活动,只要竹筏一过,大家都恨不得捂住耳朵。相信现在不会如此了。”

  在雁山区草坪回族乡一条观景步道沿江穿过潜经村的千亩竹林,近看满目青葱织绿锦,竹影婆娑,遥望江面游船、对岸远山,视野开阔。

  “我很喜欢中国人在诗歌和画作里表现出来的浪漫,中国人也很善于在生活中经营这种浪漫。在漓江边徒步,江水在面前缓缓流淌,两岸的山形状各异,就像一幅画。我发现置身这样的环境,我也正在融入这种浪漫当中。”来自德国的游客康斯坦丁说。

  02

  传统竹筏为漓江保护再添“一抹绿”

  目前,漓江核心景区的游览竹筏已基本实现了“油改电”升级。在杨堤码头的浮桥上,时常能看到几位工人给停靠的竹筏熟练更换电池的景象。

  “每艘电动竹筏都会配置2块电池,一块用于供能,另一块作为储备能源。每当电动竹筏靠岸后,工作人员会马上用满电电池换掉竹筏上亏电的那一块,并将换下的电池送到充电站内充电。”杨乃文说。现在,杨堤、兴坪码头新建了2座专用充电站,这样接力的运行模式让每艘竹筏都能出行无忧。

  记者了解到,如今杨堤、兴坪2座充电站配置了76台充电设施,共328支充电枪,可同时为数百条电动竹筏提供充换电服务。有了强劲的“后勤保障”,电动竹筏每天可服务游客超一万人次。不仅如此,阳朔亦同步进行着跨江线路拆除,泊位岸电全覆盖,兴坪镇大河背村“绿电岛”“零碳村”等建设。

  “现在我开的竹筏每年节省下来的油钱和保养费有一万多元,降低了我们自己去加油、保养的人工成本,同时也等于是让我们多赚了一万多。”杨乃文说。

  “到旅游旺季,我们就放下农活来开竹筏。”在旺季,潜经村村民白志斌做筏工每月收入至少2000元,其他时间则在家务农。据了解,潜经村村民共有100多人在桂林草坪东岸漓江小镇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就业,仅竹筏工就有90多人,年收入在2.5万—4万元之间。

  从漓江保护的角度来说,传统排筏使用的是燃油,会对大气造成污染,也存在一定的漏油风险。记者从相关技术人员处了解到,在目前技术状况下,要求电池的防护等级达到了最高级,就算沉入水中,都不会发生泄漏。另外,通过定期保养等方式,传统排筏的活络部件润滑油污染漓江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漓江1000余条竹筏实现‘油改电’后,相较燃油竹筏1.5元/公里的用油成本,电动竹筏用电成本为0.55元/公里,能耗成本降低了63%。每年充换电量可达250万千瓦时,可减少碳排放2492.5吨。景区运营成本明显降低,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桂林阳朔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卉说。

  如今的竹筏产生的噪声已不足60分贝,而昔日却高达120分贝以上。这一转变让乘筏之旅变得宁静而舒适,游客得以更加轻松地聆听河流的自然之声,沉浸于更加纯粹的观光体验中。

  “游客高兴,我们也高兴。我们住在漓江边上,也非常支持旅游发展,过去竹筏吵得厉害,但大家从来都不会说什么。现在耳朵清静了,我们更加举双手支持旅游发展。”杨堤乡官岩村村民卢阿姨说。

  03

  打造文化与山水同美的“世界范”景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2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要曾到访桂林并对漓江美景赞叹不已。在《阿凡达》《星球大战》等好莱坞电影场景中都能找到漓江的身影。漓江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等世界级名录中。

  多年来,桂林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推进旅游改革,年接待海外游客人数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成为欧美游客到中国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我们去过意大利威尼斯,‘水城’独特的出行方式和威尼斯的文化融为一体,本身也是一道风景线。在桂林,竹筏也是老百姓出行的传统交通工具,也是最贴切漓江气质的交通工具,我觉得这样的体验很好。”来自巴西的游客弗雷德里克说。

  如今,在桂林全面推进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漓江旅游品质,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话题”。

  和弗雷德里克有着相同认识的还有来自成都的游客张仕东,他告诉记者,今年他曾去过敦煌鸣沙山,游客对沙漠骑骆驼的愿望甚至比观赏沙漠的兴趣还浓。“我记得当时排队十多分钟后,才得到了在沙漠里骑骆驼的机会。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已经不存在‘旅游就是看风景’的观念了,我们想要真正体验在风景区里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催生出的文化。在漓江我就有这种感受,坐在竹筏上,听浪打竹筏,听凭山水在眼睛里‘流淌’,我很喜欢这种桂林的‘浪漫’。”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精华,也是一张独一无二、享誉世界的“中国旅游名片”。正如网友讨论的那样,桂林在保护、开发漓江的众多项目中,竹筏“油改电”或许手笔不算最大,但用心程度绝对“满分”。

  “今后我们将以‘一叶轻舟’为设计理念,不断提升电动排筏的能动性与观赏性,让其更环保、更静音、更适配漓江山水,打造与山水同美的‘世界范’景区。”阳朔县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金峰说。

  来源丨桂林日报社记者 刘健 何月

  通讯员 黄桉鲆

责任编辑:申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