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区吾悦广场永辉超市内,不少刚下班的年轻人在挑选货品。记者黄敏 摄
超市蔬菜区。(资料图)
超市五谷杂粮区。(资料图)
一位市民在观看桂林南城百货超市安厦店宣布停止营业的公告。(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黄敏
近两年来,全国范围内的超市关闭潮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众多著名连锁超市纷纷宣布闭店。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全国超过100家超市门店关闭,其中不乏行业巨头。
桂林也出现了多家超市闭店的情况:4月12日,桂林南城百货超市国展店、南城百货超市安厦店2家门店宣布4月30日正式停止营业;9月13日,大型连锁超市人人乐联达店发布公告,宣布于9月27日之前撤场。
超市陷入“闭店潮”,透露出哪些市场变化和行业趋势?对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传统商超如何应对挑战?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研。
大型超市闭店,市民表示惋惜
近日,记者来到联达商业广场看到,广场上人迹罕至,显得格外冷清。只有几位老人带着小朋友在一角玩耍,他们的身影在空旷的广场上显得格外孤单。阳光虽然明媚,但广场上的商铺大多紧闭,昔日的热闹场景已不复存在,只有偶尔几声孩童的欢笑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家住附近的市民李叔叔每天都会带自己的外孙来这里散步。他告诉记者:“今天是工作日,这里的人会少一些,周末的时间会相对热闹一点,但跟以前比,人流量少太多了。”
问及人人乐超市联达店闭店一事,李叔叔表达出惋惜之情。他说:“自人人乐超市联达店开业以来,我几乎每周都会去那里购物,买点生活用品和新鲜蔬菜。即便什么都不买,也会去逛一下。现在闭店了,就少了一个去处。”
李叔叔回忆说,那天看到超市门口贴出的撤场公告时,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伤感。“这不仅仅是一家超市,可以说是我们家生活的一部分了。从我女儿结婚、怀孕,到外孙如今2岁,我们一家在这里度过了无数个周末。可以说,这里承载着我们的记忆。”
同样,在南城百货超市国展店、南城百货超市安厦店两家门店宣布停止营业时,也有不少市民表达出惋惜之情。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市民写下了自己与南城百货之间的“独家记忆”。
网友“科学哥”写道:“2005年在桂林读大二,南城百货刚开业时跟宿舍三个哥们特地骑自行车穿越大半个桂林去那里吃了一个12.9元的黑椒烤鸡,还没出炉就一大堆人在排队等着了。一罐菠萝啤、一只黑椒烤鸡,南城带给我满满的美好回忆。”
名叫August的网友说:“疫情那几年在七星区上班,每天中午都跟同事兼闺蜜骑个小电动车赶着去买南城超市七块钱的盒饭。如今一切已成回忆。”
还有网友表示:“2009年至2012年在这上面的写字楼上班,每天中午都趁午休去超市买第二天要吃的菜,晚上下班带回家。我们公司实习的老外则天天到超市买打折的水果,吃得好开心,说回到俄罗斯就吃不到这么便宜又好吃的水果了。”
亦有自媒体博主写道:“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商圈风云也是变幻莫测。那些曾风靡一时的地标,现在也难觅往日的喧嚣与繁华。看到南城百货超市紧闭的大门和暂停营业的通知,难免唏嘘感叹。”
通过浏览网友的分享,记者感受到,市民们与这些关闭的大型商超的故事,如同时间的胶片,记录着每个人的生活片段,也映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超市的关闭,带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段段珍贵的社区记忆。这些记忆,如同广场上空回荡的孩童笑声,虽然渐渐远去,却永远留在了那些曾经在这里驻足的人心中。
超市陷入“闭店潮”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分析现阶段超市陷入“闭店潮”的原因,不少市民认为,这与大家消费习惯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我现在几乎不逛超市,平时的菜和水果在社区附近的小型便利店就能买到,其他生活用品都是网购后直接送货到家。”90后市民张纤告诉记者,“不仅仅是我,我身边的大多数朋友都这样,周末去商场的时候偶尔才顺道去一趟超市。”
市民刘芸也表示:“如今我们家都是周末带孩子去一趟超市,购买一些零食,平时去得少。小区附近的小型商超都挺方便的,什么都能买到。”
今年60岁的市民刘文绣则说:“我们这些老人家平时买菜都在家附近的菜市场或者小店里,家里的日用品大多是年轻人买回来,不需要我们特意去买,所以去超市的次数不多。”
在记者看来,现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消费主力军们更倾向于便捷和高效的购物方式,他们更习惯于使用手机网购、生鲜APP购物等懒人式消费方式,不仅节省时间,还能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这种偏好导致他们更少前往实体超市购物,而是选择在线购物平台,这对传统超市构成了挑战。
根据媒体报道,业内人士认为,超市“闭店潮”的出现是由多重因素引起的:
首先,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已经发生显著变化。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在线购物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这种便捷、快速的购物方式对传统超市构成了巨大挑战。社区便利店和生鲜超市的兴起也分流了传统超市的客源,尤其是在生鲜商品领域对大型超市构成了直接竞争。
其次,租金和运营成本的上升也是导致超市闭店的重要原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业地产租金不断上升,人力成本、物流成本等也在不断攀升,进一步压缩了超市的利润空间。
此外,传统超市在供应链和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导致库存积压和商品缺货问题,影响了顾客满意度和销售业绩。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传统超市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我市某大型超市销售总监李经理则这样分析:
随着消费者对购物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超市的购物环境和服务质量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许多超市在布局、商品陈列、促销活动等方面缺乏创新,无法吸引消费者。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零售业态如精品超市、体验式购物等,以其独特的购物体验和高品质的商品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进一步削弱了传统超市的市场份额。
其次,超市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也加剧了闭店现象。许多超市在商品种类、价格、促销活动等方面高度相似,缺乏差异化竞争,导致消费者对超市的选择变得麻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超市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等手段,这虽然短期内能够吸引顾客,但长期来看却损害了超市的盈利能力。
由此可见,超市“闭店潮”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消费习惯变化、成本上升、竞争加剧和政策影响等多重压力下,传统超市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面对这样的挑战,超市需要进行转型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李经理强调。
我市商超尝试数字化升级与服务创新并行
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现阶段商超面临的困境与调整,我市一些超市已经开始尝试转型。
一些超市积极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业务。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下单,超市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这种购物方式非常方便,他们可以在下班前下单,回到家时商品已经送达。同时,超市也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扩大销售渠道。在第三方平台上,超市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和特色商品组合,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此外,一些超市还提供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服务,方便那些喜欢亲自挑选商品但又不想在超市花费太多时间的顾客。
近日,记者在临桂区吾悦广场永辉超市内看到,不少刚下班的年轻人在挑选货品,工作人员忙碌地穿梭其中为线上订单拣货打包。“一斤排骨,一盒鸡蛋……”一位工作人员一边梳理着手里的订单,一边告诉记者:“如今线上订单比以前多了不少,一般都是买菜的居多,购买者应该都是上班的年轻人,网上下单直接送到家,他们回家就能做饭了。”
市民朱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我和老婆经常这么操作,还挺方便的。”记者了解到,朱先生和妻子两人平时工作较忙,鲜少有时间下班后逛超市买菜,于是线上购物成了他们的首选。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能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轻松安排好家庭生活所需。
永辉超市的这一举措,是其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服务体验的缩影。据了解,该超市不仅加强了对商品质量的把控,还提高了配送团队的效率,力求让顾客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商品。
除了提升线上服务,一些超市还在商品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进口商品、有机食品和特色商品的比例,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商品的需求。同时,减少了一些滞销商品和低利润商品的库存,提高了商品的周转率。
李经理告诉记者,还有一些超市在购物环境和服务质量上进行升级,例如改善超市的布局和陈列,增加休息区、儿童游乐区等设施,为顾客提供更加舒适的购物体验。同时,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让顾客感受到更加贴心的服务。
总体来看,面对“闭店潮”的挑战,我市的超市正在积极探索转型之路,通过建立电商平台、调整商品结构、加强与供应商合作、提升购物环境和服务质量等方式,努力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相信在未来,这些转型措施将为超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购物选择。
在采访的最后,李经理说:“我相信,家门口的超市将会一直在,而且越来越方便和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