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畔发现新物种引发关注 听科研人员讲讲发现阳朔风筝果的故事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2024-10-16 11:03:41 我来说说 阅读

  漓江畔发现新物种引发关注

  听科研人员讲讲

  发现阳朔风筝果的故事

  近日,漓江流域发现全新物种——阳朔风筝果的消息引发大众关注。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了解到,该物种是研究所“中国西南—中南半岛喀斯特植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创新团队”在开展漓江沿岸特有植物种群动态与现状调研时发现的,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科学期刊《生态学与进化》(Ecology and Evolution)上。

  据了解,阳朔风筝果目前仅发现分布在漓江畔海拔约120米处的喀斯特石山上,数量极为稀少,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等级划分标准,该物种为极危物种。阳朔风筝果是如何被发现的,它又有怎样的独特性状?记者采访了科研人员,带大家了解发现新物种背后的故事。

  惊喜发现:

  只因在树林中多看了一眼

  “大部分的新发现都源自意外。”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谭珂是阳朔风筝果的发现者之一,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段经历,“2023年4月,我们团队到漓江流域进行实地考察时,发现了这一新植物。”

  谭珂说,他是研究所“中国西南—中南半岛喀斯特植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创新团队”的一员。那时,团队正在开展漓江沿岸特有植物种群动态与现状调研,恰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来到桂林拍摄纪录片《漓江》,于是两批人结伴一同探访漓江。“一方面是在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专业知识保障,另一方面我们也想对之前发现的一些珍稀植物群落进行回访。”

  故事正发生在这次回访当中。在团队沿着漓江来到阳朔福利镇的一处山崖边时,研究人员走入一处小树林开始对当地植物进行采样观测。当谭珂和同事们站在林中检查身边的植物时,一株开花的灌木丛忽然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株小树上开着成簇的粉红小花,在一片绿色之中十分显眼。谭珂走近观察,发现它的花瓣近似圆形并且有锯齿状缘毛,在形态上与此前已经发现的多花风筝果十分类似。本来觉得已经知晓该植物身份准备离开时,谭珂又看了看它的果实和叶片。这一看让他惊奇不已——这株风筝果的叶片和果实形态都与现有资料记载不同。“多亏我们一行人被它的花朵所吸引,在树林里多看了它一眼,这才发现了这个新物种。”

  谭珂说,刚开始大家对发现新物种还存有疑虑,于是便采集样本回去做进一步验证,越来越多性状差异被找出之后,他们逐渐有了把握。2023年下半年,他和同事又在不同的季节数次返回这片树林进一步观测,最终完整掌握了新物种的生物特征,并形成论文发表于科学期刊《生态学与进化》上。

  “经过形态比对和分子系统学分析,我们最终确认这是此前文献从未记录的风筝果属新物种。因为它的模式产地在桂林市阳朔县,所以我们最终将其命名为阳朔风筝果。”

  分析比对:

  系数量极为稀少的极危物种

  那么,阳朔风筝果到底是什么样子?谭珂给记者上了一堂简单的科学课。

  谭珂说,风筝果之所以获得这个名号,要归功于它的果实长有三只叶片状的“小翅膀”,这些“翅膀”会带着果实像风筝一样随风飞翔。“这种果实一般被称为翅果。在下落的过程中,‘小翅膀’会像螺旋桨一样带动着果实不断旋转,飘落到更远的地方。”

  与资料已经记载的风筝果不同,阳朔风筝果的开花期为4月,结果期为4月至5月,它们的芽、叶及果实等部位有着明显区别。

  首先是植株嫩芽,风筝果长有淡黄褐色或银灰色的绒毛,而阳朔风筝果则是锈色的长直绢毛。其次是植株的叶片,风筝果叶片是长椭圆形,而阳朔风筝果叶片呈现卵形。最后两者翅果的“小翅膀”,风筝果长着的是1至1.4厘米宽的椭圆“翅膀”,而阳朔风筝果的“翅膀”呈现锥形,一端宽而另一端尖,最宽的部位也只有0.6至0.7厘米。

  谭珂告诉记者,由于阳朔风筝果仅发现分布在漓江畔海拔约120米的喀斯特石山上,数量极为稀少,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等级划分标准,该物种为极危物种。

  深入研究:

  继续挖掘漓江这个生态宝库

  “阳朔风筝果的发现不仅充实了漓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也丰富了我国植物资源宝库。”谭珂说,植物是反映地区生态特性的“风向标”,当地的气候、昆虫种类、降水量等环境因素都会在植物性状上有所体现。即便是很微小的不同,也是帮助研究地域生态特性的宝贵数据。

  “比如风筝果花蕊的间距这个性状,在海南岛和云南西双版纳发现的风筝果花蕊距离为2至4毫米,在贵州及云南东南部就增大到10至12毫米。通过这个差异能侧面推断各地负责授粉的昆虫种类和大小。”研究所一科研人员告诉记者,阳朔风筝果的性状数据是研究漓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宝贵财富,对科研人员研究桂林的喀斯特地貌下植物演化和生态适应有重要意义。并且,他们相信漓江的生态资源潜力还不止于此。随着近年来漓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漓江逐渐成为科研人员心中数一数二的生态宝库,他们有信心在桂林发现更多珍稀物种。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对漓江流域发现的各类珍稀植物群落进行系统分析,在挖掘漓江生态资源的同时,继续加强生态保护,为维护漓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贡献力量。”一位科研人员说。

  记者阳聃甫(图片均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提供)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