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记者从自治区林业局获悉,由该局实施的2023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广西水松群落资源调查和生态特征研究及迁地保护,现已初见成效,成功繁育出700余株水松幼苗,并将其中500多株幼苗在多地实施了野外回归。
水松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是一种经历冰川世纪的古老的孑遗植物,我国仅在南方的少数地区幸存下来,已被列为濒临灭绝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目前,全国野外分布的水松仅900余株,而在广西现有6处分布点的水松母树只有7株,均为孤立木状态的古树。
郁郁葱葱的水松幼苗。梁永廷 摄
广西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松保护项目负责人梁永廷表示,水松本身的自然更新能力弱,生长虽然需要一定的水湿条件,但种子不能在常年水浸的湿地上萌发成幼苗。在远古时代,一棵树上万颗种子落下来,种子依靠“以量取胜”顽强扎根生长。然而,由于水松用途广,常被人类过度砍伐利用,如今能形成群落的水松非常少,尤其是偏南的省区更稀少。
记者了解到,自治区林业局项目组对现有母树实施了“一树一策”的救护与复壮措施,同时在平乐县水松母树附近适宜区域开拓一处基地开展种苗扩繁试验。2023年3月,播下的6000多粒种子,经过一年时间培育出700余株幼苗。项目组筛选出较为壮实的500余株存活幼苗,在南宁、桂林、柳州、玉林等地与原生境相近且有人管护的单位或区域进行了野外回归工作,种下时树高约0.9米。
据悉,这些幼苗目前的成活率在八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