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巧用“加减乘除”法 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减负增效

来源: 桂林生活网 2024-09-10 16:06:48 我来说说 阅读

  桂林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安办和自治区食药安办关于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机制的相关部署,聚焦基层需求,积极探索创新,巧用“加减乘除”法,多措并举提升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质效,切实防范形式主义增加基层负担,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宣传培训,做好提质增效的“加法”

  桂林市持续加大宣贯力度,做好政策解读,各级通过会议、培训、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宣贯文件,确保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相关政策精神传达到基层。同时,创新立体化培训方式,实现培训全覆盖。

  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包保督导能力。采取以会代训、以检代训、线上培训和网上自学等方式方法,分层级、分类别组织包保干部和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围绕政策背景解读、机制任务要求、现场督导实务、常见疑难解答等方面开展培训,做到在工作中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将培训“加”在需求点上,真正解决实际困惑,不做无用功。今年以来,桂林市开展各级培训156 次,培训各级包保干部累计约1.5万人次。

  开展抖音直播活动,扩大培训覆盖面。联合中国市场监管报社广西记者站开展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抖音直播培训活动,对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进行政策解读,进一步提升了思想站位和履职能力,培训覆盖了市、县、乡、村各级包保干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等共4.25万人。

  纳入党校培训课程,提升培训质效。推动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课程纳入本级党校培训课程,以《关注食品安全,解读“两个责任”》为题,在市委党校对基层领导干部开展了专题培训,让基层领导干部对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出台背景、工作机制、主要内容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包保干部培训质效。

  创新“现场+监管”模式,开展送教上门。主动靠前服务,将政策送上门,给包保干部发放《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宣传册》和《包保干部工作手册》,组织“食安督”APP使用现场培训,现场指导包保干部如何开展督导。

  开展以检代训,推动“镇(乡)所联动”。 在开展日常监管检查工作中,由市场监管一线执法人员通过理论讲解与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向包保干部和经营主体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指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精心组织部署,做好减负松绑的“减法”

  加强组织领导,印发工作措施。加强基层调研,在保障本地区食品安全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结果导向、放管结合、减负增效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了《桂林市优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措施》,统筹抓好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为基层减负工作,进一步优化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的包保工作机制。

  细化任务清单,减轻包保干部工作压力。结合包保主体生产经营业态、层级分布、规模大小、风险等级等实际制定督导任务清单,将任务清单细化调整为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特食领域四大类,每类清单再逐一细化,最大程度优化减少了17项督导检查项目,指导包保干部照单履职。同时,各县(市、区)可结合本地实际,修订本辖区督导任务清单,杜绝出现任务清单“模板化”、“单一化”、“一刀切”的问题,防范形式主义。

  科学研判风险等级,合理调整督导频次。将原来包保干部须每季度开展一次现场督导的频次,减少为对于获得许可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现场督导每年不少于1次;对于学校食堂、特殊食品、肉制品及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企业等风险等级较高的现场督导每年不少于2次;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由包保干部确定是否开展现场督导,年内至少督导1次即可。通过不断创新督导方式,可视情采取电话询问、召开会议、视频连线、分片包保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督导,大大减少了包保干部的工作压力。

  优化工作流程,畅通问题处置机制。优化承诺书签订机制,实现快捷在线备案,简化问题记录上报程序,对包保督导任务清单无需逐项记录,实现“一键零报”;优化督查考核,取消市级及以下食品安全办落实督导工作的督查检查事项,村(社区)干部协助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不纳入督查检查和评议考核,解决形式主义问题。

  创新监管模式,做好智慧监管的“乘法”

  不断强化智慧管理,统筹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鲜湿粉类生产领域建立食品安全生产过程监控体系,指导食品生产企业利用“互联网+智慧监管”云平台,深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并将相关信息录入平台,该平台通过可视化全流程生产过程控制和生产监控信息共享的监管模式,实时抓取生产过程中的违规问题,及时向企业和监管部门进行预警,通过企业自查整改和监管部门督导整治,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实现风险隐患快速动态清理,有效规避了鲜湿粉类食品生产企业半夜作业的监管盲区,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同时,开发鲜湿米粉类AI监管小程序,方便基层执法人员快速上报、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桂林市已实现36家鲜湿米粉生产企业实时监控系统全覆盖,有效提高了监管效能。

  以问题为导向,做好隐患消除的“除法”

  结合地方实际,建立特色个性化风险管控清单。结合业态、规模、食品类别、生产项目等实际,分类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分析研判食品安全风险点,明确原料采购、从业人员管理、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细化形成贴合企业实际,针对性强的风险管控清单,避免照抄照搬、不切合实际的“大清单”、“假清单”,指导企业建立真实完整的“三本账”原始记录,避免“一勾到底”的“流水账”“无用账”。

  全面排查到位,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桂林市全力开展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提升行动,逐一“过筛子”,时刻保持对风险隐患的敏感性、警惕性,精准研判各类食品安全风险,在全覆盖日常检查的基础上,坚持“以小见大”抓安全,聚焦重点场所、重点区域、重要节点、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截至9月5日,全市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大中型餐饮、农贸市场、便利店6类重点业态排查覆盖率均已达100%,全市共排查发现风险问题数10680个,完成问题整治10680个,整治完成率100%,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137份,立案219起。(文:蒋瑜)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