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19个县市最新规划出炉,未来十年如何发展?

来源: 广西头条NEWS 2024-06-16 08:36:16 我来说说 阅读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田东县、德保县、凌云县、田林县、西林县、靖西市、南丹县、凤山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等19个县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明确这些县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也事关城乡发展和百姓福祉。详情如下:

  

  图为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滩旅游景区美女峰摘星营地。中新网记者 黄艳梅 摄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德保县、凌云县、田林县、西林县、靖西市、那坡县、乐业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平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田东县

  规划定位:西南地区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桂西地区重要的现代化农业基地、综合交通和商贸物流枢纽。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到2035年,田东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1.8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6.3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76.4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8倍以内;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76.49平方千米。

  

  图为百色田东县中国芒果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挑选芒果准备装箱。王伟臣 摄

  德保县

  规划定位:全域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广西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德保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0.7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3.3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71.9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5倍以内。

  

  图为游客体验矮马骑乘。德保县委宣传部 供图

  凌云县

  规划定位:中国名茶之乡、广西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山水生态绿色宜居旅游城市。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凌云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6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8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42.53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5倍以内。

  

  图为广西百色凌云县浩坤湖景区。百色市委宣传部供图

  西林县

  规划定位:桂西地区重要的农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型工业示范基地、区域性民族文化与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将西林县建成特色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具有句町古国特色旅游目的地和生态宜居山水城市。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西林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5.2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1.7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71.9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6倍以内。

  

  图为广西西林县果农正在交易成熟沙糖橘。王伟臣 摄

  靖西市

  规划定位: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沿边区域性中心城市、桂西南边境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旅游基地、边境安宁边民富足的魅力幸福家园。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靖西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7.4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5.9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239.4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6倍以内。

  

  图为靖西壮族端午药市现场。谢徽 摄

  那坡县

  规划定位:建成中越边境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前沿之城,桂西南黑衣壮特色山水康居边城。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6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1.2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4 1.56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9倍以内。【详情】

  乐业县

  规划定位:知名的生态康养和地质奇观旅游目的地,生态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宜居寿城。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1.4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7.8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95.46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5倍以内。

  

  图为航拍俯瞰大石围天坑,四周陡壁悬崖。文嘉仁 摄

  隆林各族自治县

  规划定位:桂西北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山水民族风情旅游城市。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7.0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7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91.6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5倍以内。

  

  图为村民正在搬运百香果。 隆林县委宣传部提供

  平果市

  规划定位: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制造研发基地,产城教体融合的精品山水城市,具有壮乡与红色特色的魅力休闲胜地。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平果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9.7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4.7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97.1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9倍以内。

  

  图为2024中甲比赛现场,广西平果主场火爆,观众热情助威。陈冠言 摄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布局,构建开放式、网络化、集约型、生态化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拓展优化农业生产空间。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空间的保护和管控。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优化镇村体系布局。严守城镇开发边界,严控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做好增量空间分阶段、分时序管控,促进城镇空间集约高效、功能协调。加大城乡存量低效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引导土地复合利用。

  提升城乡空间品质。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统筹安排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安排居住用地,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稳妥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保障公共利益。塑造开敞空间特色,营造安全、健康、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管控要求,加强左右江等红色文化遗产以及各类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强化城市设计,优化城乡空间形态,彰显富有地域特色的城乡风貌。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强化区域间的交通联系,完善城市道路网结构和布局,构建内通外联、复合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统筹完善城乡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健全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体系,保障城市生命线稳定运行,增强抵御灾害事故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高城市安全韧性。

  广西关于河池市南丹县、凤山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天峨县、东兰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南丹县

  规划定位: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物流枢纽中心,西南地区生态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县。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到2035年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3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4.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97.5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3倍以内。

  

  图为“世界白裤瑶乡”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的白裤瑶民众正在敲击铜鼓。林桉帆 摄

  凤山县

  规划定位:世界岩溶地质公园旅游休闲胜地,山水宜居生态城市。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凤山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4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8.1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19.9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2倍以内。

  

  广西河池三门海景区,游人乘船欣赏美景。 俞靖 摄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规划定位:贵南高铁走廊特色旅游城市,毛南民族文化魅力城市。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4.0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7.6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629.2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19倍以内。

  

  图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民众在车站广场载歌载舞庆贺环江县通高铁。 蒋雪林 摄

  巴马瑶族自治县

  规划定位: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瑶族风情浓郁的山水宜居城市。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巴马瑶族自治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8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0.0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24.0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40倍以内。

  

  图为在巴马百魔洞景区,“候鸟人”和游客在“磁疗区”疗养。 张晓曦 摄

  大化瑶族自治县

  规划定位:绿色能源与生态产业基地,富有壮瑶文化特色的山水康养旅游城市。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大化瑶族自治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5.2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1.7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231.7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19倍以内。

  

  图为当地民众把五色糯米饭摆出各式造型图案。韦立辉 摄

  天峨县

  规划定位:生态休闲旅游名城,广西农林加工业示范地,民族文化浓郁的山水宜居城市。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5. 8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0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302.8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1倍以内。

  

  图为航拍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天峨龙滩特大桥。广西交通投资集团 供图

  东兰县

  规划定位: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重要节点城市,世界铜鼓文化和红色旅游目的地,幸福宜居山水魅力城市。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8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2.3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157.1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倍以内。

  

  图为东兰县民众在活动现场跳蚂拐舞。林浩 摄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规划定位:仫佬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绿色产业现代化新城。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5.2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0.3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33.6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19倍以内。

 

  图为吴昌术在指导徒弟制作濒临失传的仫佬族煤砂罐。蒋雪林 摄

  都安瑶族自治县

  规划定位:重要的碳酸钙加工工业基地,瑶族文化生态宜居名城。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都安瑶族自治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6.8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9.9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740.2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3倍以内。

  

  图为广西都安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风光。 莫限涛 摄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布局,构建开放式、网络化、集约型、生态化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拓展优化农业生产空间。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空间的保护和管控。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优化镇村体系布局。严守城镇开发边界,严控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做好增量空间分阶段、分时序管控,促进城镇空间集约高效、功能协调。加大城乡存量低效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引导土地复合利用。

  提升城乡空间品质。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统筹安排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安排居住用地,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稳妥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保障公共利益。塑造开敞空间特色,营造安全、健康、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管控要求,加强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强化城市设计,优化城乡空间形态,彰显富有地域特色的城乡风貌。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强化区域间的交通联系,完善城市道路网结构和布局,构建内通外联、复合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统筹完善城乡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健全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体系,保障城市生命线稳定运行,增强抵御灾害事故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高城市安全韧性。

  广西头条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李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