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休:留下英名当誓词,坚持抗战莫罢休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4-05-22 10:43:26 我来说说 阅读

  □本报记者 周文琼

图①:莫休像

图②:莫休墓碑

图③:莫休墓志铭


图④:《空军四烈士生平事略》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阳朔公园是当地居民平日里散步的好地方,屏风山、独秀峰、钟灵山独立于园内,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考察过的龙洞、碧莲洞、来仙洞也在此,双月溪横穿园中,林木葱茏,景色幽雅。沿着屏风山的台阶拾级而上,抗日空军烈士莫休的墓就在这里,来来往往的人们总能看到有人驻足墓前,缅怀英烈事迹。

  1938年3月25日,莫休在“归德大空战”中牺牲,战友们向他的遗体宣誓:“莫休,莫休,你留下英名当誓词,坚持抗战莫罢休!我们一定继承你的遗愿,坚决抗战到底,绝莫罢休!”

  归德空战中他伞下中弹壮烈牺牲

  在史料的记载中,莫休是有一点倔强的青年。1932年他高中未毕业,就决定报考广西航空学校,学习飞行,保家卫国。他父母听说要去报考航校,怕有危险,极力反对,但是他立志救国救民,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到柳州报考,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为广西航校第一期飞行生,实现投笔从戎的心愿。

  对于这群青年来说,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战斗在云霄,胜败在一瞬间。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全国奋起抗日。此时,莫休在中央空军第三大队第八中队服役,加入抗日行列,先后在兰州、西安、襄阳、信阳等地担任空防任务,保卫这些地方不受敌机侵袭。

  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妄图侵占徐州,打通津浦线,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部展开了“徐州会战”,莫休与战友们多次飞临前线,摧毁敌人阵地,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极大鼓舞了抗战士气,受到李宗仁的赞扬。

  1938年3月25日,徐州会战愈加激烈,莫休与战友们驾战斗机14架,再次支援徐州前线,扫荡滕县、临城的敌人,又一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任务完成后,返航至归德附近上空,与敌人战斗机18架遭遇,随即展开“归德大空战”。空战之烈,前所罕见。莫休与战友们挺身迎击,勇猛冲杀,协力拼搏,共同击落、击伤敌机6架后,不幸座机多次中弹,油箱着火。莫休立即跳伞降落,可是,敌机不顾国际公法,竟对莫休开枪射击,莫休伞下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7岁。

  “突遭狡猾之敌来一次同时上下夹攻,使我穷于应付,不幸座机中弹起火。敌见火光烛天,即停止射击。火势从机头向后猛扑,整个座舱充满了火焰,我无法回顾,因戴皮手套的笨手,一时摸不着安全带的扣绊,打不开安全带,离不开飞机。是时也,真正体验到热锅上蚂蚁的滋味,我想唯一办法,是将机头拉高,让机尾先行下滑,使火苗向机头方向飘去,那知机头很快失速又掉下去,火焰又扑向脸部,十分辣痛!遂以手遮蔽,没想到却在腭下,碰着了安全带扣绊,顺手将之打开,立刻将机滚转,以舱口向下,利用自身重量,掉出座舱。此时全身感到清凉舒适,可是心中突然升起一阵莫名的痛楚,那就是永远看不见我心爱的座机了!它是我辛辛苦苦,从冰天雪地的西北接飞回来,我视同第二生命,这四五个月来,我们形影不离,于今牺牲了它,实在令人难过!当我掉出机舱火窟,置身于清凉悠悠的碧空里时,心为之安定,自信是得救了……”这是1938年3月25日“归德大空战”中跳伞幸存的第八中队的韦鼎峙在后来回忆参加台儿庄空战和负伤经过里写到的,同样在最后时刻跳伞的莫休却没那么幸运,那时的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何感受,有何所思所想,后来人只能在仰望天空的云时无限想象……

  莫休牺牲的噩耗传开,他的战友们悲痛万分,语不成声地向他的遗体宣誓:“莫休,莫休,你留下英名当誓词,坚持抗战莫罢休!我们一定继承你的遗愿,坚决抗战到底,绝莫罢休!”

  空战发生后的第3天,1938年3月28日,《广西日报》首次报道何信、莫休等烈士与敌空战消息。“3·25”空战过后,台儿庄大战进入决战时刻。1938年3月25日和4月10日,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中,广西籍空军飞行员何德璋(何信)、莫休、李膺勋和梁志航等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壮烈殉国。广西暨桂林各界人士专门组织何莫李梁四烈士公祭委员会,以极其隆重典礼致祭四烈士。

  公祭大会定于同年4月29日在桂林南门外老车站举行。何信中学同学、时任《广西日报》采访主任和首席记者哈庸凡负责报道公祭活动。谁知公祭日期临近,而四烈士灵柩尚在途中耽搁。因此,4月29日《广西日报》刊出报道称,因四烈士灵柩未到,公祭改期举行。尽管如此,连日来,前往公祭委员会撰送挽联者极多。

  4月30日,四烈士灵柩由衡阳起运前往桂林,预计当晚可以抵达。何莫李梁四烈士公祭委员会决定公祭日期为5月3日,特函知省会各机关、部队、团体届时派员前往致祭,并刊登报纸俾各界周知。

  5月初,何莫李梁四烈士公祭大会召开之际,哈庸凡在《克敌周刊》第10期发表《空军四烈士生平事略》(署名“凡”)。这是现在可以看到广西空军四烈士最早的生平事迹。

  当时政府以莫休英勇殉国,优恤万金,运忠骨回原籍,1938年5月9日在阳朔公园举行各界隆重公祭后下葬。1986年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他的英雄事迹,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思念跨山河 他永远是年轻的模样

  英雄长眠于故土,牺牲时年仅27岁。他对飞行的热爱,国仇家恨,都化成了命运的音符,飘扬在云间。在史料的记载中,他人生轨迹里那朴实无华的美好品质都深深镌刻在了其中。

  莫休(1911—1938年),广西阳朔县福利镇姑婆寨人,1911年4月出生于一个农民的家庭。1921年,年仅10岁的莫休,为得名师的教诲,便离家到数十华里的普益乡清末举人张夏魁的私塾求学。在短短的两年中,他勤学好问,刻苦钻研,成绩优良,深得张夏魁老师的器重,列为得意门生,举荐到福利小学堂就读。

  1923年,12岁的莫休从私塾走进学校,接触新的科目,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思想和文化,感到一切都新鲜、都有用,因此学习更加奋发努力。当时,他住在福利街胞兄的秀昌杂货店,每天放晚学回家,就帮着看守店铺、卖东西,样样都做,但总是手不离卷,抓紧时间学习。晚上,在煤油灯下,他又聚精会神地温习当天的课程,预习第二天的功课,有时直至午夜才休息。他勤奋聪敏,每考必中,1925年1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桂林中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大好河山被践踏,万民遭殃。适值航空救国的宣传深入人心,莫休热血沸腾,激起了强烈忧国忧民之情,为拯救民族危亡,1932年他高中未毕业,就决定报考广西航空学校,学习飞行,保家卫国。

  在航校期间,莫休刻苦学习,苦练飞行技术和杀敌本领,各门课程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他吃苦耐劳,憨厚老实,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又不计较个人得失,深受师长和同学们的爱慕。有一次广西当局与日本商定,派飞行生八人赴日本明野陆军飞行学校学习,内定名单有莫休,并已起程前往南宁准备乘船东渡。但是,在桂系首脑白崇禧召见八名出国学员讲话时,航校教育长突然向白崇禧提出自己要一同去日本。白说:“名额已商定,不好随便增加。如果你要去,我看哪一个下次再去。”说着说着,白用目光向学员来回扫视,白一下子就看出莫休是个老实憨厚的青年,当即拍板定案说:“这次由教育长带队去日本学习,莫休下次再去。”这突如其来的决定,同学们的视线不约而同集中到莫休身上,他毫无怨言,脸上也没有丝毫不满的表情。大家都为他量大过人的品德而钦佩。

  1934年,莫休在广西航校毕业后,历任广西航空学校少尉飞行员、教导队中尉分队长。军务繁忙,但他始终挂念家人,其间曾回乡与福利街苏秀英女士结婚。1937年各省空军归并中央航空委员会,莫休任中央空军第三大队第八中队中尉分队长。在离开广西之前,他写信回村告诉乡亲,他将于某日驾驶飞机到家乡上空,让乡亲父老看看飞机,也表达自己回乡探望父老乡亲的心愿。果然,在1937年秋的一天,他驾机回到福利的上空,像只无限依恋母亲的雏鹰不停地盘旋。乡亲们扶老携幼,仰望蓝天,不停地欢呼鼓掌,不停地呼喊莫休的名字。好像莫休也听到乡亲们的呼唤,飞机又在老当铺上空低低地飞了两圈,投下一封家信,内装四块银元,写明用来酬谢送信人。当时一名叫黄云秀的老人拾得了信件。

  现今,每逢清明、国家公祭日,机关单位、企事业团体代表和当地居民、游客等都会到莫休墓祭扫,莫休的故事也一次次被述说,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前进。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