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搞活动,只要8800”!网友:真的太疯狂了,最可怕的是…

来源: 法治网 2024-04-26 11:04:48 我来说说 阅读

  “保证有实习证明,百分百支持背调”,你有在网上看到过这类付费实习的信息吗?

  就读于重庆某大学会计专业的大四学生悠悠(化名)在刷小红书时,就看到了这样一则付费实习的帖子,她心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参加实习,增加一些工作经验。

  于是她联系到网上发布这则信息的中介。中介告诉她,“百分百有实习证明,还能盖实习章,也支持背调,现在搞活动,只要8800。”此时,悠悠还是有些犹豫,中介又给她看了一些成功案例,悠悠一咬牙,直接交了钱。

  一开始,她并没觉得奇怪,毕竟实习都是从“打下手”开始的,但令她疑惑的是,一直到实习期都快结束了,她仍然不清楚自己所跟的项目到底是什么。于是,她去问了中介,得到的回答却含糊其辞,“实习本来就是做这些工作……”,甚至到后面直接是已读不回。

  最后,悠悠虽然拿到了实习证明,但却发现对于自己的求职并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她从网上看到的一位人力资源专家关于求职应聘方面的经验帖中了解到,在HR筛选简历时,一般看到类似她的那种付费实习经历时往往都是会心一笑,然后毫不犹豫地筛掉。

  有相似遭遇的还有就读于南京某校审计专业的李梦 。据媒体报道,她通过一家中介机构获得了一个远程实习机会,也是直到实习结束前一周,她察觉根本没有和所谓的带教老师之外的其他员工联系,而所谓的带教老师竟然也是“小黑工”。这让她对最后拿到的电子版实习证明不抱任何希望,因为一点含金量都没有。

  关于这类“付费实习”行为,网上的讨论也有不少。

  有网友认为:真的太疯狂了,最可怕的是这些机构还真的有生意,这些耗费的钱对于实习生来说一年都攒不出来。

  有网友不解:明明已经有这么多人曝光,告诉大家付费实习这事儿很不靠谱,居然还有人在找付费实习?

  还有网友调侃:为了找工作先要实习,为了找实习,先要找实习的实习,这已成为一个死循环。

  


  


  图源:网络

  据了解,此类现象多发生在初入社会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或留学生身上,那些中介机构多是承诺可以帮忙获取内推资格,保证能获得实习资格,大厂的“名企效应”让不少大学生有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只为争取一个名企的实习资格,于是不惜“斥巨资”去付费实习,从而被骗。

  为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熊丙奇认为,付费实习和实习内推确实在一些学校和企业中存在,这早已不是新鲜事,该问题也早已被媒体曝光,付费实习的运作,实际上是中介机构搞定一些大厂的实习机会,将其卖给正在寻找实习机会的大学毕业生,把售卖实习机会当商机,而有些大厂内部人员通过与中介机构“里应外合”,以此谋利。

  对此,《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政律师指出,中介机构在宣传和介绍此类培训套餐、实习培训计划时,应尽到告知义务,即这些培训只是有利于提升劳动技能,而与是否被用人单位录用并无必然关系。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邢芝凡律师表示,若是中介机构通过该种承诺招揽到了实习生并收取相应费用,如果所承诺的内容本身是虚假的,则可能涉嫌诈骗;若是企业内部人员与中介机构串通,则还涉及到内部人员对企业规章制度的违反、通过职务便利牟取私利可能涉及职务侵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等刑事犯罪。

  法治网记者注意到,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劳动者财物。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教高函〔2019〕12号)也明确提出,严禁高校委托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代为组织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高校和实习企业不得违规向学生收取费用,不得扣押学生财物和证件。

  “企业招聘、使用实习生,本是为了参与人才培养,推进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现人才,但当前存在的一些现象——一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与学校合作,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每年都有媒体报道这类强制实习;二是一些学生追捧的企业,并未发挥出应有的示范作用,卷入到出售实习机会的违规违法运作之中——这暴露出这些企业的管理与价值观存在问题。”熊丙奇说。

  对于如何才能避免此乱象发生,熊丙奇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时介入调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监管部门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将存在实习乱像的企业纳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开,并向寻求实习机会、求职的大学生发出预警。

  郭政律师建议:首先,中介机构在合法的经营范围内,可以通过自有资源有偿向求职者提供企业实习信息和内推资源,但机构必须要确保所宣传的内容真实有效,不能将原本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岗位包装成需要付费内推的岗位;其次,用人单位不能因为付费实习有利可图,就将其作为常规的实习生招聘渠道。要对单位内部员工的行为、同中介机构的互动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此规避风险。

  选题策划|法治网研究院


责任编辑:杨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