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水滨花草香 千年文脉长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4-04-17 10:44:46 我来说说 阅读

图①:荔浦塔 (资料图片)

图②:建于唐朝的鹅翎寺,是荔浦古八景之一

  (荔浦市融媒体供图)

图③:荔浦古八景之青山晚照 (荔浦市融媒体供图)

图④:银龙古寨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苑

  许多人知道荔浦,是因为荔浦芋,也有人因荔浦盛产衣架而关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然而,你也许并不知道,这座钟灵毓秀的古邑已不知不觉穿越了两千多年。自然之美、人文之韵,让这座小城续写千年风华。

  “浦”意为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荔”带草头,与植物有关。由此可知,荔浦这个地方与水、与自然植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荔浦不仅有青山绿水,还有文脉悠长。自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至今2100多年,“荔浦”的名字从未更改过。岁月的积淀、时光的洗礼,让这块风水宝地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韵味。

  “荔浦芋之乡”“广西文场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华诗词之市”“中国衣架之都”……与其透过一个又一个响亮的“名头”了解荔浦,不如走进它,在历史的印记里感受这座千年古邑的古韵和新章。

  水之滨 草木盛

  “荔浦”之名,浪漫之意

  荔浦位于桂林市南部,距市区104公里。发源于金秀瑶族自治县的荔浦河(又称“荔水”“荔江”),从西南缓缓流向东北,贯穿大半个荔浦,流经金秀和平乐,最后汇入桂江。而荔浦其名的由来,就与这条河密不可分。

  为何叫荔浦?《荔浦县志》(1991—2005)中记载,荔浦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县治地江边盛长荔草,似蒲而小,蔚然成片,气味芳香,即以此名为荔蒲县,后改称荔浦县。另一种说法是,因荔江边有小出水口,通往其他地方,称“浦”,荔浦因而得名。

  不管是哪种说法,荔浦得名都与水有关。

  逐水而居,傍江而生,在长长的人类史上,水之滨,一直是人们的栖居之所和浪漫之地。无疑,荔浦也是这样一个地方。

  史料记载,早在秦朝时,荔浦就属桂林郡地。西汉元鼎六年置荔浦县,县治在今荔浦市城西荔水北(青山镇荔江坪附近),辖及今平乐、蒙山、荔浦等,隶交州苍梧郡。甘露元年(265年),析荔浦县永丰乡置永丰县,与荔浦县同隶始安郡;析荔浦县之西乡置建陵县,隶苍梧郡;析荔浦县昭潭地置平乐县,隶始安郡。晋因之。梁大同六年(540年),荔浦、建陵随始安郡属桂州。隋开皇十年(590年),析荔浦县地置隋化县(今蒙山县地),永丰县省入阳朔县,荔浦县属始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以荔浦、建陵、隋化等县地置荔州,与荔浦县同治;贞观十二年(638年)废荔州重置荔浦县,崇仁县并入荔浦县,属桂州。宋熙宁四年(1071年),修仁、永宁两县并入荔浦县为镇,属静江府。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荔浦县属桂林府,废立山县为乡,归荔浦县辖;弘治四年(1491年),荔浦县属平乐府。清袭明制。民国元年(1912年)袭清制。之后,荔浦虽几次被修改归属地区,但其名字从未被更改。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8月,撤销修仁县,所辖九个乡并入荔浦县。1958年,荔浦县改属桂林专区。1971年改属桂林地区,1998年改属桂林市。2018年7月,撤销荔浦县,改设荔浦市(县级),由桂林市代管。

  据了解,两千多年来荔浦是广西唯一保持县级建制且没有更名的县。千年时光,延绵流淌,在荔浦留下了耐人寻味的风华。

  醉美景 添雅意

  诗词美文点亮荔浦

  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从来不乏赞美的诗句。荔浦也是如此。

  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地处粤楚交界的荔浦,因区位优势成了通往粤西、交趾的陆上重要通道。天南海北的人们带来了繁华的商贸,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粤楚文化与岭南文化在此碰撞,擦出了绚丽的火花。历朝历代都有大文豪、大诗人、官大夫造访荔浦,并在这里留下诗词和美文。

  初唐诗人宋之问在《桂州三月三日》中曾有“荔浦蘅皋万里余,洛阳音信绝能疏”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牧在《送荔浦蒋明府赴任》曾为荔浦写过“路长春欲尽,歌怨酒多酣。白社莲塘北,青袍桂水南。驿行盘鸟道,船宿避龙潭。真得诗人趣,烟霞处处谙”。李商隐也曾经到荔浦巡行,并作《赛荔浦县城隍文》《赛曾山苏山神文》《祭长安杨郎中文》三篇文章。“荔浦园林瘴雾中,戎州沽酒擘轻红”——这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曾在荔浦写下的优美诗句。

  此外,多部古籍记载:宋代李纲、李光、孙觌、赵汝藤、范成大,元代托克托,清代张英、纪昀等8个宰相吟诗20多首颂赞修仁茶;历史上的许多名人如周匡物、柳宗元、黄庭坚、徐霞客等都曾在荔浦留下足迹并寄情于此。

  据统计,荔浦民间有600多处石刻碑记记载着这些丰富的人文史料,其中仅鹅翎古寺就存有石刻诗词100多首。目前已收集到的历代吟咏荔浦的诗词有3000多首,这些诗作是荔浦有史以来人文昌盛、诗词繁荣的重要佐证。浓厚的诗词氛围和文化底蕴,为荔浦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千百年来,在诗词美文的滋养下,一代又一代的荔浦人受到熏陶和感染,读诗、品诗、写诗、爱诗成为荔浦人的传统。

  “荔浦文化底蕴积淀丰厚,诗词文化底蕴丰厚,诗词创作大有作为。”2023年4月,中华诗词学会第六届高级研修班在荔浦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诗词专家会员,对荔浦市浓厚的诗词氛围和文化底蕴赞不绝口。

  山水有清音,诗文烁古今。当荔江之畔建起诗词文化长廊,千年古塔下充盈着琅琅读诗声。荔浦这座千年古城的气质和雅韵也被精心点亮。

  人文美 古韵长

  一砖一石的古老诉说

  荔浦历史悠久,从发掘出土的历史文物及遗址证明,自旧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创造、繁衍、生息。据统计,荔浦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这些文物最早始于旧石器时代,有的建设于宋代、明代,多数建于清代。有古文物、古遗址、古墓葬、古石刻、古建筑、古村落等。

  对于荔浦而言,高耸的文塔,便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的重要象征。这座写满沧桑的古塔矗立在荔浦市区城东南的滨江边上。荔浦文塔高30多米,塔身为砖木结构,塔尖冠以葫芦宝顶,塔檐彩绘古色壁画,上下层镶嵌有色琉璃瓦,每层塔角均有彩绘狮子麒麟。南宋时,这里曾建有魁星楼。明代正德十四年(1519年)贡生张宪为祀文昌在此建魁星阁,后因雷雨侵袭魁星阁倾塌,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此修文昌塔,共五层,上层为魁星阁,塑有魁星神像。光绪五年(1879年)知县周望增建两层,是为七层文塔。同时,在长生岭上另建一七层塔,与文塔隔江相峙,合成文笔一对。可惜,因历史原因,两座七层文塔均被损毁。如今的荔浦文塔是1981年后重新整修过的。数百年来,荔江之畔的浓厚崇文之风,仍能由这座文塔窥见一斑。

  如果说文塔是荔浦的文脉之地,那么银龙古寨则是荔浦民间文化的生动见证。

  小青山屯银龙古寨为第一批入选的国字号历史传统村落。古寨坐落于荔浦市马岭镇,始建于北宋年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寨依山傍水,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寨内清溪川流其间,蜿蜒曲折,青砖、灰瓦、古寨门、古庙、牌坊见证了古寨悠久的历史。相传宋仁宗年间,杨家将第三代人物杨文广奉命镇守“南蛮”,屯兵小青山,麾下将士见此地气候温和风光秀美,便安家繁衍后代。当地原住民多姓龙,四周连绵山峦如条条银龙,顾得名“银龙古寨”。

  在荔浦,古老的印记远不止这些。

  在双江镇苏村水岩中,迄今3万年的荔浦人化石遗址在静静讲述着桂林最早先民征服自然的历史。而在荔城镇东南的鹅翎寺,参观者络绎不绝。这个建于唐代的古寺,几经兴衰,香火不断。今尚存摩崖石刻32处、大小佛像数十尊,被视为佛教文化圣地,也是荔浦古八景之一。

  据了解,荔浦市馆藏文物主要以汉陶居多,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在册的文物有600余件,主要以陶器、银器、青铜器为主。这些馆藏文物工艺精美,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对研究荔浦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荔浦牌”扬天下

  地理标志传承厚重文化

  承载两千多年的历史,荔浦的地名早已和这一方宝地的风光、物产、民俗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多年来,荔浦芋、荔浦砂糖桔、荔浦马蹄等以荔浦命名农产品屡屡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不仅让荔浦的特色产品名扬四海,同时不断助推着荔浦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在荔浦,荔浦芋的种植历史悠久。文字记载始于清朝康熙四十八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朝康熙年间就被列为广西首选贡品。荔浦芋淀粉含量高,且有独特的芋香味,利用荔浦芋的香、酥、粉、粘、甜,可加工成30余种菜肴和加工数十种食品,用荔浦芋与五花肉做成的“荔浦芋扣肉”酥香可口,素有“一家蒸扣,四邻皆香”之赞誉,是荔浦人宴席上招待宾客必不可少的一道传统名菜。

  砂糖桔也是荔浦的特色农产品之一。荔浦市地处国家规划的湘南—桂北柑橘优势带内,种植砂糖桔历史悠久,被称为“中国砂糖桔第一县”。近年来,荔浦市大力实施“优果工程”,积极引导和扶持群众发展以砂糖桔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砂糖桔成为助力农民致富增收的特色产业。

  荔浦马蹄是荔浦传统经济作物,也是主要产业之一,其种植历史悠久,相传清代就已经有种植马蹄的习惯。荔浦马蹄具有个头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无渣、爽脆可口等诸多优点。既可以做蔬菜也可以做水果。由于荔浦生产的马蹄品质优越特殊,为了与其他地区生产的马蹄区分,广大消费者习惯将产于荔浦的马蹄称为“荔浦马蹄”。

  除此之外,荔浦在民间艺术方面有着鲜明的特色。荔浦是“中国曲艺之乡”“广西文场之乡”。荔浦纸扎工艺、荔浦文场两个项目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经千年的古老遗存、传承千年的丰厚文化……关于荔浦的故事似乎很老、很长。

  荔浦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荣膺广西“千年古县”称号,将提高荔浦在区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千年古邑,今朝奋起。

  如今的荔浦正走在新时代的大道上。聚焦富裕文明、生态宜居、幸福和谐的“三个新荔浦”建设,古老的荔浦正在奋力谱写新篇章。


责任编辑:李毅兰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