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位于阳朔县城内的羊角山。 (资料图片)
图②:位于阳朔县白沙镇的仙桂桥,距今有800多年历史。
(阳朔县民政局供图)
图③:阳朔渔火节。 (阳朔县民政局供图)
图④:阳朔兴坪镇关帝庙古戏台。 (阳朔县民政局供图)
图⑤:阳朔县朗梓村错落有致的古民居。
(阳朔县民政局供图)
一方水土,孕育一个地名;一个地名,承载一方文化。
自2022年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发布之后,如何加强地名文化建设、保护地名文化遗产,成为全国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个古老的地名能够跨越千年沿用至今,它们的背后一定有写满斑驳的光阴故事和道不尽的乡愁记忆。2022年,广西民政厅启动第一批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和“千年古村落”评选认定活动。2023年12月,自治区民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地方志办联合评选认定了第二批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通过两次的评选认定,桂林目前共有4个县(市)被认定为“千年古县”、2个镇被认定为“千年古镇”、3个村被认定为“千年古村”。
这些穿越了千年的地名,就像一部高度浓缩的地方志,汇聚成了桂林历史文化长卷中一个又一个的“高光点”。今起,本报开设“千年桂林”专栏,走进这些千年古县、古镇、古村,看看能和读者一起,寻觅到怎样的古老故事?又会发现怎样的古今碰撞?
开栏语
□本报记者 张苑
清澈的漓江水蜿蜒而过,绕过万千奇峰九曲回肠;竹筏顺流而下,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夫撑着细长的船篙,载着鱼鹰和河鲜满载而归;渔歌久久萦绕在山间河畔……
在你的脑海中,一定有一幅令人神往的“山水渔归图”。而这一帧画面,正是阳朔风光的代表。阳朔是位于桂林南面的一个美丽县城,这里的山光水色被看作是漓江风光最精华的部分。千百年来,阳朔的名气一点不逊于桂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诗人韩愈描述阳朔百里山川、奇山秀水的诗句穿越古今。由此可见,阳朔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从隋开皇十年(590年)建县,到如今的“中国最美名县”;从秀丽山水到古老遗址;从文化荟萃到中西合璧……走过1400多年的历史,阳朔这个响亮的名字正不断丰盈内涵,化作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以山为名
穿越古今
在阳朔县城的北面,有一座两个山峰组成的小山。两个尖尖的山峰神似山羊的犄角,因此得名“羊角山”。可别小看这羊角山,据考证,它便是阳朔县名的由来。
据史料记载:“阳朔山在县北门外,三峰差小,隋时以此名县,俗呼为羊角山,又名解元峰。”而在阳朔地方语言里,“羊角”与“阳朔”谐音,阳朔因此而得名。
翻开《阳朔县志》,里面记录着这座古老县城清晰的历史脉络——
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在郡县制下,今阳朔县一带属桂林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在位时,今桂林市阳朔县一带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期,该地区属荆州零陵郡,为始安侯国地。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阳朔一带成为东吴的疆域。南朝宋泰始年间(466—471年),改始安郡为始建国,熙平县属其辖地。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熙平县的县治由熙平迁今阳朔镇,县衙建于羊角山下,以“羊角”谐音“阳朔”为县名。由此,就阳朔县这一建制,始于隋朝初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分阳朔县设立归义县,与阳朔县同属桂州辖地。唐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在位时,撤销归义县并入阳朔县,为岭南西道桂州辖地,县治在今白沙镇的旧县村南侧。五代十国时期,阳朔县依然隶属于桂州这一建制。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改桂州为静江府。阳朔县属静江府所辖。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静江府为静江路,阳朔县属静江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改静江路为桂林府,阳朔县属桂林府。清朝取代明朝后,阳朔县属广西桂林府。到了1913年,废府设道,阳朔县属桂林道,桂林道后改为漓江道。1926年,漓江道废,阳朔直属广西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阳朔县,属桂林专区。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划归桂林市管辖,成为市辖县,延续至今。
上千年的历史,沉淀了这片山水宝地厚重的底蕴。至今,在阳朔县境内还保存着建于三国时期的熙平县城遗址、建于唐代的归义古城遗址、乐州古城遗址,以及建于近代的中山纪念堂、徐悲鸿故居等文物古迹。这些写满沧桑的古老建筑,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们在饱览河光山色之后的“探古之地”。人们走进自然山水映衬下的古村古屋,仿佛穿越回千百年前。很多外国人选择老屋作为居所,并赋予了老房子新的时尚魅力;走在古镇古村里,随处可见健朗的长寿老人,他们或围坐烤火唠家常,或打扫庭院,或生火做饭……仿佛时光不老,永远定格在这份闲适与安宁中。
秀美宝地
名人荟萃
“两处争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唐代诗人沈彬的诗句表达了古代文人对阳朔这一方山水的迷恋。近代爱国志士吴迈的诗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更是道出了阳朔山水与桂林山水既一脉相承又青出于蓝。
从上千年的历史中走来,多少往事俱云烟。阳朔这片奇山秀水的宝地,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毫泼墨、吟诗作对,留下了众多的诗词歌赋,为阳朔增添了更多的诗意与浪漫。不仅如此,这一方美丽的山水间也孕育了许许多多英才雄杰。“人杰地灵”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在阳朔县城北路,有一处天然的岩洞。岩前石壁上刻着明代大学者解缙的诗句:“阳朔县中城北寺,人传曹邺旧时居,年深寺废无僧住,惟有石岩名读书。”相传这是晚唐著名阳朔籍诗人曹邺青年时的读书处,旧时这里建有慈光寺(亦称城北寺),现已无存。如今,洞旁建有阳朔图书馆,山后桃李园建有“读书亭”,登临可观阳朔全景。
曹邺是阳朔人引以为傲的名人代表之一。他是唐代诗人,也是一代清官。唐大中四年(850年)他考中进士,曾为天平节度使掌书记,后任太常博士、历祠部及吏部郎中、洋州刺史等官职。阳朔浑然天成的纯美山水孕育了曹邺朴实刚正的性格,以及浪漫诗意情怀。他在文学创作上有不小成就。清代举人泗城教授王维新在《阳朔道中怀曹邺》一诗中说:“唐代文章原后起,岭西风气实先开。”指曹邺不仅在晚唐的诗坛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是广西地区诗风的开创人物。他的诗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以及对贪官污吏的讽刺。如《捕鱼谣》:“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又如《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诸葛平是阳朔走出的又一位贤士。他自幼发奋攻书,精通经史。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解元。初任应城知县,后调任乐会知县。任职期间,乐会人民曾异口同声地说:“很难得到像诸葛公这样爱民如子的父母官。”由于他治县有功绩,封吏部主事,升为郎中,出任湖南参议,政治声望很高。后乐会人民将他祀于名宦祠,阳朔县人民将他祀于乡贤祠。
如果说诸葛平是“父母官”的代表,那么,同处明代的苏术则是直言敢谏的忠臣代表。苏术,字双柏,阳朔福利镇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举人,曾任广东英德教谕。嘉靖五年(1526年)中进士,派任江西新建知县,历补贵溪、清丰县正堂,后升四川道监察御史。任职期间,他向朝廷建议武官亦应遵守各地方法律。朝廷认为他是狂妄更改祖宗法规,贬职为直隶滦州州判,又转任南驾部主事、武选司郎中、绍兴太守等职。他为官清廉简政、严于律己,享有较高声誉。苏术辞官回家乡居住,潜心研究学问。他对诸子百家学说和历史知识有很深的造诣,对于典章制度又非常熟悉。本县的学者生员很敬重他博学多才,“尊若泰山北斗”。著有《粹言录》一书传世。
除此之外,千百年来,阳朔还走出了清朝清官覃梦榕,爱国志士林责夫、张国权,共产党人曾金全、赵志光等一大批仁人志士。这些历史人物如璀璨的星星,让阳朔这片奇秀的土地千百年来持续绽放熠熠光芒。
乡土风情
韵味悠长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特产、地方美食、民俗风情等成就了一个地域最美妙的乡土记忆。作为千年古县,阳朔有许多以地名命名的特产,诸如阳朔啤酒鱼、阳朔沙田柚、阳朔金桔、阳朔九龙藤蜂蜜……它们承载着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让阳朔的地名韵味悠长。
如果到阳朔,不品尝一顿正宗的阳朔啤酒鱼肯定会让人留下遗憾。
正宗的阳朔啤酒鱼是用漓江河里面的鱼来做的。鱼肉没有腥味且营养丰富。烹饪这道菜不仅要加葱姜蒜、番茄、辣椒等配料,最重要的是加上漓江水酿造的啤酒,使其汤汁酸、咸、鲜、甜,融合得恰到好处,滋味无穷。2002年5月阳朔啤酒鱼以外香内嫩,皮黄汁浓,入口唇齿留香在“奇山杯全国迷宗菜交流比赛研讨会”上一举夺得金奖。由此,阳朔啤酒鱼堂堂正正地“游”进了全国各地。2018年9月,阳朔啤酒鱼又被评为“中国菜”之广西十大经典名菜。
除了啤酒鱼,阳朔的特色美食还有在民间流传了百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阳朔船上粑”、用当地特产沙田柚的叶子制作的“阳朔柚叶艾粑”,等等。且不说这些美食悠久的历史,单凭这些诱人的名字,就会让人胃口大开。
阳朔丰厚的环境资源还造就了一大批本土优质特色农产品。近年来,“阳朔金桔”“阳朔九龙藤蜂蜜”“阳朔沙田柚”先后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系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获批和运用,大大提升了阳朔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了品牌影响力,有力推动了阳朔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民俗风情方面,阳朔县保留有距今400多年历史的兴坪“九月十九”庙会、留公“十月香”活动,还有始于清代流传至今的白沙“六月廿三”会期、福利“五月八”会期,等等。在这些原汁原味的民间传统活动中,我们能窥见这座千年古县丰富而多彩的文明。
千年古县,千年文化、千年传承。从羊角山下的美丽小镇,到以山水盛名享誉世界的“地球村”,阳朔这一古老县城留住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还有延绵的历史文脉。
据悉,近年来阳朔当地政府正在深挖地名资源,传递地名背后的历史故事,并赋予古老地名遗产新时代的内涵。与此同时,随着地理标识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老地名也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