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血粑豆腐的过程。
▼色香味俱全的“年味”。
▼准备熏制的血粑豆腐。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伍丽 舒文艺 文/摄
中国人的年,是从置办年货开始的。春节将近,一个个红灯笼、一副副春联映红了资源县的街道。风雨桥上人头攒动,资源的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自制香肠、血粑豆腐、家酿甜酒、糍粑、自制腐乳、土鸡土鸭、高山牛肉、瓜子花生、各种菌类……几十种特产在风雨桥上串起了资源小城里的年味,也串起了久违的烟火气。浓浓年味在资源县街头蔓延开来。
在资源传统的年味里,血粑豆腐是必不可少的美味。其外形椭圆,色泽红润,味道咸鲜而腊香。可汆烫品其本味,亦可佐以辣椒、蒜叶炝炒。无论哪种做法,一口血粑豆腐下去,干香滋润且绵韧耐嚼,颇受资源人的喜爱。
在资源县,每年进入初冬后,血粑豆腐就开始进入制作期。家家户户选用自家的黄豆磨成豆腐,捏碎后放入猪血、橘子皮等搅拌均匀,再将其揉捏成丸子,悬挂于炉火上方自然熏烤。随着时间流逝,制作成功的血粑豆腐留下的便是家的味道。
1月30日,记者来到资源县合浦街刘满莲的家中,一探血粑豆腐的美味“奥秘”。
首先,要制作豆腐。将黄豆去除杂质,淘洗干净,用水浸泡后,磨成豆浆、过滤、烧煮、点豆腐、凝固、压榨……将豆腐做好。
早上6点,刘满莲便和自家姐妹忙活了起来。豆腐成形之前,先来上满满一碗豆花,这便是早饭。豆腐制作好以后,需要人工捏碎,然后将猪肉剁成肉末,加上新鲜的猪血、调味料,混合后用力揉搓,让所有的材料均匀地互相渗透,最后变成粉红色。凭借多年来的经验,刘满莲做得一手好血粑豆腐,塑形、修理、晾晒一气呵成,最后需熏制半个月,血粑豆腐才算真正完成。
“我已经六十岁了,还坚持做血粑豆腐,主要是享受这个过程,亲戚朋友一起说着话,亲手制作年货,非常有意义。”在刘满莲看来,期待了一整年时间,岁末之时,农家腊味与故土、亲情、年节糅合在一起,是回味无穷的乡愁。
诚然,在忙碌的日子里,一件件年货被用心筹备,待妥当后年已悄然而至,所有期待瞬间绽放为团聚的欢欣。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勤劳智慧,也是属于东方的浪漫。
在资源,春节将近时,血粑豆腐也迎来了销售旺季,每天来买血粑豆腐的人络绎不绝。
1月31日,记者来到资源县资源镇浦田村梅柒腊味作坊,读取家常“丸子”变身致富产业的密码。
“我们是凌晨4点钟就开始磨豆子、做豆腐,一天能做七八百个。”梅柒腊味作坊老板易秀林坚持传统工艺,用石膏点豆腐,纯手工拍打成丸,燃烧硬木熏烤,这样制作的血粑豆腐又香又脆,带有浓浓的家乡味道。
“我们这个血粑豆腐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工艺为主,没有任何添加剂,每天早上我都是从外面拿新鲜的猪血和新鲜的肉回来,每一道工序都严格制作。”易秀林说,她卖血粑豆腐已经第四年了,如今来的都是回头客,客人也越来越多。
记者了解到,目前通过微信联系易秀林的订单已经排到过年当天,大多是销往资源县和桂林市区。“销路不成问题,今年准备了10吨黄豆,预计收入可达60余万元。我们梅柒腊味作坊还吸纳了8名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及脱贫户来做工,为乡亲解决就业贡献一份力量。”易秀林说。
黄豆、猪肉、猪血等基本原材料直接决定血粑豆腐的口感与质量。因制作血粑豆腐需要大量的黄豆,在了解到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补贴政策后,易秀林便在梅溪镇三茶村流转了160亩撂荒土地种植黄豆,把材料供应抓在自己手里。下一步,易秀林还将继续扩大产业规模,进一步完善种植、制作、包装、销售产业链,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一资源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