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崔家乡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聚焦拓宽代表履职平台,丰富代表履职途径,坚持把规范运行、务实管用理念贯穿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实现站点常用、代表常来、实事常办,切实打通服务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持续建好平台,代表履职“有阵地”。乡人大严格按照“三全三常十一有”标准规范化建设要求,坚持“建、管、用”原则,持续在优化平台、健全机制、创新活动等方面下功夫,目前已提标建成1个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心、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和3个人大代表联络点,实现了乡、村全覆盖。“联络站、点为群众反映诉求提供了阵地,也让人大代表离群众的距离更近了。”据该乡人大主席唐云介绍,2023年以来乡人大积极探索延伸代表履职“触角”,以高泽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试点对全乡所有代表履职平台进行了提档升级,完善配备电子显示屏、桌椅、档案柜等硬件设施,制作代表风采展示墙、代表履职积分榜、代表联系基层群众一览表等模块,公开人大代表基本信息、联系电话,推动代表在闭会期间积极履职践诺,形成“站点常用、代表常来、实事常办”的工作格局。
加强规范运行,用活用好“提质效”。乡人大坚持把规范化管理和高效化运行作为代表联络站建设的重要一环,不断健全完善联络站管理相关制度,切实将联络站真正地“用”起来。联络站全面推行“请进来+走出去”模式,即明确每月10日为“选民接待日”,由1-2名驻站代表在联络站与选民“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为前来咨询、反映问题的选民和群众做好服务。同时,常态化开展走访选民活动,让代表们深入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听民声访民意,收集意见建议,切实将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为老百姓“说事的驿站”、代表们“办事的窗口”,通过将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活动与代表履职、视察调研、小组活动、代表述职等活动有机结合,实现联络站功能拓展与富民增收的“双赢”作用,推动解决群众饮水、道路、用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最关心、最直接问题。2023年以来,共接待和走访选民12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
注重发挥实效,为民服务“显担当”。乡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五大功能”作用,以联络站为单位组织驻站代表开展“进选区、听民意、解民忧、助振兴”走访选民活动,通过走访重点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密切关注和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感谢人大代表帮我们反映问题,如今再也不用担心旱季用水不足的问题了。”粉山村委高安村村民赵大姐激动地说,去年恰逢特别干旱枯水期导致村里原有水量减少,无法满足村民用水需求,乡人大代表赵世连在走访选民时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梳理形成建议上报联络站,该条建议正式交办给乡政府后,通过组织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向上级争取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共计12万元,启动实施安全饮水工程项目,修建水池30平方米,安装水管1000米,为该村的生活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使1548名群众直接受益,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通讯员:李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