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5日拍摄的永福县城。 记者李忠波 摄
□本报记者李忠波 通讯员王天息 刘玉婷
“三江环绕凤巢山,六岸聚居福寿人。”近年来,永福县城建设突飞猛进,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宽阔畅通,一座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的美丽县城逐渐显现。站在凤山山顶俯瞰,“三江六岸”的美景及县城街道繁华尽收眼底,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画卷徐徐展开。
县城面貌大变样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走进永福县城,满城都是桂花香,街道两旁绿树成荫,道路整洁。漫步在洛清江滨江步道上的人们,笑脸盈盈。
“这些年县城变化非常大,原来的吊桥改造成了风雨桥,中洲岛(凤凰洲)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县城框架越来越大,各种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永福县城居民李先生感慨道。
据永福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启动旧城改造工作以来,永福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5300余万元,完善老旧小区内的道路、排水、绿化、照明、立面墙、垃圾收储等基础设施,补齐老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短板,完善老旧小区功能,把原有坑洼及破损路面重新铺设,并有效解决了污水横流、雨天排水管道堵塞等问题,做到“面子”美观、“里子”宜居。通过“容颜”重塑,这些老旧小区重新焕发昔日魅力。
“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罗汉果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彩调)之乡”……每到夜晚,由LED灯带拼成的字样在该县妇幼保健院对面楼宇持续滚动播放;灯火辉煌的“状元坊”历史文化街区倒映在江面流光溢彩;洛清江东岸的文明塔也亮起了绚丽的灯光。
“以前的县城黑灯瞎火,现在晚上的县城漂亮极了,我们晚上出去也更方便了。”县城居民刘女士由衷地感叹道。如今的永福县城,让居民及游客实现了“白天看风景,晚上看夜景”的美好愿望。
“三江六岸”展新颜
近年来,永福县立足县城风貌改造提升、生态功能修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规划理念,围绕西江、茅江、东江“三江六岸”的旅游规划布局、景观节点打造,构建独具特色的“三江环抱,六岸环城,城融山中”城市生态旅游系统。
泛舟游览“三江六岸”景区,两岸林木葱郁,沿岸的凤凰洲、状元坊、宋代窑址、文明塔风景美不胜收。
今年新建成的地标性建筑——永福县沿江路“状元坊”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光彩夺目。这里曾是宋代文状元王世则生活居住的地方,也是永福县城最破旧的棚户区之一。永福县利用城市更新项目资金投入2亿元,挖掘老城区“状元文化”文脉,采用传承创新的思路,植入文化创意业态,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如今,“状元坊”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县城内一条独具特色韵味,集状元文化文创、吃购游娱、夜摊经济为一体的文化商业街区,为永福县增添了一个繁荣的新兴亮点。
永福县城发生的变化,不仅是永福人看得见摸得着,就连外地来永福居住的“候鸟人”也深有感触。“我到永福买房子近十年了,这里的环境很好,我住在江边,每天能看到‘三江六岸’的风景,感到心旷神怡。”来自黑龙江省的翟先生说道。
近年来,永福县先后建成西河滨江生态大道、聚龙路景观大道、洛清江滨江步道、永福“一院两馆”及新剧院广场、文明塔网红景点、状元坊历史文化街区、“三江六岸”文化旅游4A景区,打造升级凤山公园景区、凤凰洲休闲公园等一大批市政和文旅设施。永福县城城市框架从2012年的6.1平方公里扩展到2022年的7.9平方公里,实现了“山、水、城、文”的无缝衔接,绘就“城中有景,景中有城,文化有载体,景区有文脉”的美丽画卷。
一砖一瓦筑幸福,一草一木绘蓝图。永福县城2017年被命名为“广西园林城市”,2020年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2022年被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县城”;县城“三江六岸”水利风景区已于2019年被评为自治区水利风景区,现已顺利通过水利部现场核验;县城向阳北路成功入选2022年度广西城市精品背街小巷名单。
下一步,永福县将积极主动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持续发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奋力绘就绿色开放幸福新永福的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