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抖粑制作过程。 记者何月 摄
▲油炸抖抖粑。 记者何月 摄
□本报记者何月
通讯员蒙潇翔 田振霆
栗木镇老街靠近农贸市场有一排小店,梁国艳就在一家店前经营着她的小吃摊。抖抖粑是她主营的一种小吃,因此能看到操作台上架着两锅热油,锅里翻滚着金黄色的抖抖粑。摊位左侧摆放着制作抖抖粑的原料:一盆用黄桔粉染黄的面糊,一盆含有秘方的馅料。馅料乍看似乎十分简单,仅有葱花、切碎的芋头、切丝的胡萝卜和白萝卜等。但问起奥妙,梁国艳只笑而不语,说拒不外传。
“以前恭城县城里的老板想来我这儿学我的手艺,我都拒绝了。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完全是熟能生巧。”梁国艳在栗木镇做了二三十年的抖抖粑,现场看她制作抖抖粑是视觉享受。只见她用两个专门制作抖抖粑的“抖抖”——用铁打造的形如倒扣草帽的工具,一个抖抖舀出一勺面糊,倒入另一个抖抖中,手腕一转,面糊均匀覆盖在抖抖上,移到馅料盆里,塞进满满的馅料,再放入面糊盆中,重新用面糊封顶,最后快速放入油锅中炸,其间注意翻面,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般顺畅。
油炸食物最考验火候,但梁国艳明显游刃有余,她两口油锅都炸着抖抖粑,完全不见她慌乱。每个抖抖粑油炸两三分钟,她就会捞起来,放在沥油架上。不必担心粑粑凉了味道不好没人买,梁国艳的摊前一直有人在,且不少人开口就要五六个,梁国艳双手翻腾,简直停不下来。
“抖抖粑是我们栗木的老特色小吃了,至少有上百年历史。我小时候就在吃,抖抖粑制作简单,我自己在家都看会了。九几年我二三十岁的时候,开始摆摊卖抖抖粑,到现在我做了快30年了。”梁国艳讲起她与抖抖粑的历史。几十年如一日的制作经历,让梁国艳远近闻名,十几年的老街坊爱来她这儿买抖抖粑,湖北、湖南、广东来的外地人也会来她这里买抖抖粑吃。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梁国艳的抖抖粑小摊开在学校周围。讲到这个,梁国艳有些感慨地说:“小孩子爱来我这儿买抖抖粑吃,我可不就是看着这些小孩子一年一年长大嘛。他们长大了工作了,还会来我这儿买抖抖粑,或是带着自己小孩儿来吃。”
梁国艳炸好一个抖抖粑送给记者。抖抖粑热气腾腾,散发着油香。吹一吹,一口咬下去,外皮香酥薄脆,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破口后,里面馅料的菜香冒了出来。梁国艳做的是咸口的抖抖粑,因此芋头、萝卜丝微微带着咸味,中和了油炸的油腻。记者趁热三五下就吃完了抖抖粑,满口留香。
抖抖粑本身比较家常,因此在面糊、馅料上的搭配也比较灵活。面糊、米糊都能做外皮原料,馅料搭配可以看自己口味做成甜口或者咸口,加入自己喜欢的食物。抖抖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地方特色小吃,因外形酷似古代扁圆形的菜油灯盏,故又称“灯盏粑”,不仅在栗木镇长久流传,也流行于恭城的其他乡镇,不少人将抖抖粑配合油茶一起吃,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