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捷摄
改造后的阳朔镇鸡窝渡村。任安摄
鸡窝渡村隶属于阳朔县阳朔镇矮山村委,位于风景秀丽的遇龙河畔、十里画廊工农桥旁,建村始于1736年。近年来,该村在党建有力引领下,发挥遇龙河畔旅游资源优势,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培育“旅游+”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乡村风貌提升,探索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让曾经的“鸡窝”让“鸡窝”华丽变成了遇龙河畔遍栽梧桐引凤来的“凤巢”。
桂林市阳朔县阳朔镇鸡窝渡村位于风景秀丽的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因坐落于群山环抱中形似鸡窝而得名。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全村共160户603人,旅游从业人员200余人,主要经营竹筏漂流、民宿、农家乐等行业,旅游服务业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
鸡窝渡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自治区第二批乡村振兴林业示范村”“自治区五星级乡村旅游度假区”等荣誉称号,是全国“两新”基层党组织现场会、中国—东盟妇女论坛、首届全区文化旅游大会、自治区乡村振兴大会、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会及桂林市乡村振兴大会的现场观摩点,并入选2021年“壮美广西·乡村振兴”30个特色案例。
01
聚焦基层党建,聚发展之“力”
鸡窝渡村的蜕变,得益于村党支部对“党建是第一保障”理念的坚守。鸡窝渡村党支部是矮山村党委下辖支部,矮山村党委在2018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授予“四星级党组织”荣誉称号。鸡窝渡村党支部坚持做精做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原住民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引导村民在村中开办民居住宿、农家乐等40余家。坚持党建“1+N”思路,打造乡村有机治理体系,施行乡村振兴文明积分制度。以“支部引领、人人参与”的模式,发动共产党员户参与示范村打造,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建党员调解队、微力助老队、未成年关爱队等,推动多渠道资源汇聚至党建“微网格”,该村于2021年成功申报为桂林市基层党建教学基地。
02
聚焦人居环境,塑乡村之“形”
阳朔镇邀请市、县两级专家对鸡窝渡村进行科学规划,制定《桂林市阳朔县阳朔镇鸡窝渡村规划方案》,确定以精品高端民宿为主导产业,以乡村旅居、度假休闲、滨水游赏为主导功能,围绕田居文化主题,通过对老旧房屋进行风貌改造,对村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对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全力打造乡趣旅居营地。
鸡窝渡村积极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工程,共完成立面改造135户,微庭院建设110户,铺设通讯、电力管线下地1500多米,村道建设2468米,旅游步道修建720米(其中水泥印花路180米,乱石步道300米,木板栈道240米),排污管道建成4162米,墙画绘制10余处,对比图设置16组,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群众幸福感大大提升。
03
聚焦产业发展,务产业之“实”
坚持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推行“旅游+”战略,积极探索“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等“1+N”发展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好。
鸡窝渡村一产突出特色农业种植。全村共计种植富硒优质稻300余亩,年产超180余吨,种植黄皮果、柑橘、草莓等水果采摘园共计100余亩,保障村民稳定收入;二产突出手工制造业。开发民族服装加工、松花糖、艾叶粑等特色小吃以及金桔片、桂花茶等广受游客喜爱的伴手礼,开辟村民创收路径;三产突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依托遇龙河、十里画廊的旅游优势,大力发展遇龙河竹筏漂流、骑行徒步旅游、民俗文化体验等,带动村内民宿、餐馆、商店等服务行业发展。一产二产为三产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三产旅游业带来的人气和名气进一步促进一产二产蓬勃发展,对加快鸡窝渡村的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04
聚焦乡村治理,铸乡村之“魂”
鸡窝渡村不断探索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在法治中寻自治,以自治促善治、以善治护德治,呈现出一片蓬勃向上的新气象。村里的网格员、“一村一法官”等运用法律手段化解邻里纠纷、土地边界矛盾等问题,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夯实乡村治理法治基础;在鸡窝渡村党支部的统揽协调下,村民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在村里党员的带领下成为了村规民约的践行者、捍卫者和弘扬者;由老党员、老干部及农村致富能手等人员组成的互助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通过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革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由“网格化管理”和“一组一约五会”建设一体推进的集成化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开创了自治促进和谐、法治定纷止争、德治春风化雨的生动局面。
来源 |阳朔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