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话非遗】荔浦双料制陶技艺∶“甑皮岩人”制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2023-04-12 15:42:48 我来说说 阅读

  在2001年,考古专家在桂林甑皮岩发现一件距今12000年的陶器,这件陶器在2016年获学术界命名为“陶雏器”,这件没有完全陶化的神奇陶片,使桂林被确定为中国陶器起源发明地之一。

  万年前桂林智慧先民创造性发明并使用了具有材料配比的“双料混炼”制陶技术,这项“双料混炼”的制陶技艺一直延续使用至今。

  在荔浦市大塘镇庆华村雷家屯,当地村民在制作陶器时就是采用黏土和石英砂两种原料,继承了桂林甑皮岩双料制陶的工艺特征,生产的生活常用储存器皿受到大家的喜欢。

  近日,记者来到雷家屯,听非遗传承人讲述在泥与火之间,继承与发展荔浦双料制陶技艺的故事。

  ■速览

  非遗简介:荔浦双料制陶技艺传续了距今约12000年的桂林甑皮岩人时期新石器时代人类早期制陶的手工艺形态,是我国早期制陶技艺的孑遗,对人类社会发展史、手工技艺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荔浦双料制陶用料讲究,是以本地特产黏土和石英砂混炼后制作陶坯。其成坯方法亦呈多样化特点,有盘筑法、脚趾拨动慢轮、手拨动转轮等。焙烧则以传统龙窑土法烧制为特色。成品具有烧结程度高、硬度大、不渗水、热膨胀小、受冷热不开裂的特点。荔浦双料制陶作品主要以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坛、罐、缸、盆等为代表,如豆腐乳坛(罐),作为桂林豆腐乳的主要储存容器,可使豆腐乳味更纯香、色泽艳丽,便于长久保存。

  探“店”地址:荔浦市大塘镇庆华村雷氏陶瓷展厅

  主讲人:荔浦双料制陶技艺非遗传承人雷秀军

  ■传承

  祖辈从湖南来桂 传承荔浦当地制陶技艺

  从荔浦高速收费站下高速,跟着导航来到大塘镇庆华村的雷氏陶瓷制品有限公司,荔浦双料制陶技艺非遗传承人雷秀军带着记者参观雷氏陶瓷展厅,里面展示了陶器的制作流程,也讲述了陶瓷在荔浦的发展历史。

  展厅里摆放了很多采用双料制陶技艺制作的罐、坛、花盆,这些朴实的生活器皿在当地很受欢迎。在其中一个展示架上,摆放着一个制作精美的陶器,形为一只黄牛,背上坐着一个小孩,孩子手中拿着一个金元宝。这一精美的陶器被雷秀军取名为“送财童子”,是他这几年在双料制陶技艺上的一种尝试。

  说起桂林的制陶业,可追溯到人类史前12000至7000年前的桂林甑皮岩人时期,作为主要技术手段的双料混炼始终贯穿于整个甑皮岩人的制陶时期。到了汉武帝时期,桂林陶器制作有了很大发展,然而双料混炼的核心技术始终没有改变,即将黏土与石英砂混炼成坯料,再经烧制而成陶器,这从荔浦多处汉墓群出土的大量陶器文物已经得以证实。

  据庆华村雷氏、刘氏老族谱记载,大塘镇庆华村自明代以来就有双料制陶传统。数百年来此地的制陶业一直传承,龙窑之火绵延不绝,产品有日常生活用品,也有出口的仿古陶艺术品。

  “我的祖辈原来居住在湖南,从事制陶烧制技艺。后来受人邀请,在清朝年间祖辈来到荔浦帮人制陶,从此,家族就在这里扎根,在制陶时也开始沿用当地传统的双料制陶工艺,一直到现在。”雷秀军说,荔浦双料制陶以当地特有的黏土和石英砂按比例混练,反复揉炼,使其“骨肉相融”后制成陶坯泥料,再用盘筑法、快轮拉坯法、模具成型盘筑法等几种古老的制陶成型法使坯体成型,以刻、纹、印等单一或相结合手法对陶器表面进行装饰,放置室外自然晾干,再用当地盛产的黄泥、黑锰泥、石粉按比例制作成釉水上釉,再放入龙窑以火烧制使其成为陶器,利用双料混炼技术烧制出来的陶器烧结程度高、硬度大、不渗水、热膨胀小,受冷热不开裂。

  雷秀军从小就看着大人制作酒坛、酸坛、水缸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陶器,耳濡目染下,他在十岁左右就帮着大人们一起制陶,很早就掌握了一些制陶技艺。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考上了武汉的大学,但是,在我读大学期间,爸妈因病先后离世,我是家里的老大,就得扛起家庭的责任。”就这样,雷秀军没有完成大学的学业就回到荔浦,像父亲一样制陶、卖陶,并照顾家中的弟弟。

  这些年,雷秀军一直在致力于将荔浦双料制陶技艺发扬光大,除了生产日常生活用品,他还在不断扩宽品种种类。

  在保护中传承 让传统技艺不被时间淘汰

  说起制陶这项老手艺,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并不是很顺利。

  雷秀军说,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制陶,都是家庭式的小作坊,大家制作好的陶器都是统一在村里的龙窑进行烧制。然而,因为纯手工的制陶工艺生产效率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前些年,村里的制陶家庭小作坊关了好多,从原来的四五十家到后来仅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制陶的工匠们都外出打工了。“说得直白些,如果做这项工艺不能养家糊口,谁还会坚持?没有人坚持也就会被淘汰了。”这是雷秀军这些年最深切的感受。

  在这期间,雷秀军却在不断充实自己,他只身到佛山学艺,2010年,经过市场调查、风险分析后,他决定扩大规模,采用机械化生产。

  从手工制陶到机械化制陶,在坚持双料制陶技艺的独有材料配比基础上,陶器产量比以前翻了多倍,且生产出来的陶器质量上乘。这些年,雷秀军还先后引进了密炉、烤房、天然气设备等现代工艺生产线技术设备,并改造烧制窑子,添置陶器模具。前几年,大塘镇整合9个行政村发展集体经济,联合雷氏陶坊成立广西荔浦雷氏陶瓷制品有限公司,探索“公司+村民合作社+雷氏陶坊”的发展模式,让村级“沉睡”资金变为强企富村惠民“活资本”。

  在制陶工作间,记者看到十余个货架上摆满了豆腐乳的罐子,有的已经烧制完成,有的则准备放进现代工艺生产线设备里进行烧制。“仅豆腐乳罐子的订单就已经排到今年年底了。”雷秀军告诉记者,这些豆腐乳罐子有一大部分是玉林那边的老板定制的,因为用陶罐装的豆腐乳密封性好,不透光,更利于发酵,豆腐乳就会非常好吃。

  不过,雷秀军也没有放弃传统的制陶工艺。他在新厂址旁新建了一座龙窑。然而,新的龙窑建成后,却让他尝到了很大的挫折。因为龙窑都是通过柴烧的方式制成陶器,可是新龙窑烧出来的陶器每次有一半以上都不成功。

  “龙窑有自己的‘脾气’,以前的老龙窑经过那么多代使用,大家对它的‘脾气’都摸透了,什么样的天气该如何烧窑,都驾轻就熟。但是新龙窑不能照搬老龙窑的规律,得重新摸索。”雷秀军说,光摸准新龙窑的“脾气”,他就花了差不多两年时间,这期间看着大量的失败品,他一度想要放弃。

  还好,他坚持了下来。因为在他看来,柴烧是老传统、老工艺,在保护荔浦双料制陶技艺时,就得保留柴烧技艺,不然,这项技艺总会少点“味道”。

  记者看到,龙窑旁堆放了很多过两天准备放进龙窑烧制的茶壶。

  如今,像缸、罐、花盆等生活类器皿主要采用现代机械化工艺进行规模化生产,这样能更好完成订单,让厂子有维持运转的经济效益。而像茶具等有文化属性的陶器,他会坚持用手工制作,这是机械化生产不能取代的。

  “现在,我们的陶器卖钱了,以前的老工匠也被我们请了回来,采用纯手工制陶技艺,为客人提供‘私人定制’服务。这样,传承这项技艺的人会越来越多,大家都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项技艺才不会中断。”雷秀军表示。

  在创新中发展 为非遗寻找新的魅力

  在传承荔浦双料制陶技艺这项非遗过程中,雷秀军不仅通过创造经济效益让这项技艺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不断努力扩大其社会效益。

  2021年,雷氏陶瓷制品有限公司被授予“桂林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资质,开展了多个研学教育课程。这两年,很多中小学生来到这里,了解中国陶瓷发展史、荔浦陶瓷发展史、双料制陶技艺发展历史,参观龙窑柴烧、陶瓷制作工艺流程,还能在雷氏陶艺体验馆,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制作陶艺作品

  雷秀军认为,通过打造这样一种实践教学的区域,让前来参观的人有机会体验制陶技艺,可以提高人们对陶瓷的兴趣,有利于这项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与此同时,雷秀军还研究新产品的开发和制作,让荔浦双料制陶技艺能在当下社会散发出新的魅力。

  “以前制作的大多数是粗陶,生产的陶器主要以实用性为主,不太好看,卖的价格也不高。”雷秀军告诉记者,现在更多人的人是喜欢精细陶瓷,这几年他一直在想如何迎合市场的需求,以双料制陶技艺为基础生产观赏性的陶瓷工艺品。“我想打造属于我们的文创产品,融合荔浦本地的文化、结合桂林的元素,让这些产品能有故事性,这样才能让产品受到更多人的喜欢。”

  不过,在产品设计上,雷秀军希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去创新和开发新产品,而他和厂里面的技术人员进行实施、生产。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注入这项非遗生命力,让非遗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雷秀军说,他计划今年推出一两款文创产品,由市场来“考验”,并继续开发受市场欢迎的非遗文创产品。

  ■发展

  荔浦双料制陶技艺数百年来是大塘镇庆华村村民赖以谋生的手艺。该村自明代以来就有制陶传统,是远近闻名的制陶村,以雷氏家族制陶为代表,大塘庆华村周边的刘氏、古氏、欧氏、何氏家族也是双料制陶的主要传承群体,且是家族谱系代代传承。

  如今,涌现了以雷秀军为代表的新时代传承人,以土陶为主,保持了“甄皮岩人”制陶的基本特征,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组建制陶研发团队,利用现代科技结合传统技艺,不断提升双料混和揉炼的制陶技艺和品相艺术。

  传承人更新观念,由单一的家族谱系传承扩大到师徒传承和群体传承,通过参加非遗活动展演,引进高校美术和制陶专业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将中小学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美术实践课程引进双料制陶非遗工坊,使这项古老的技艺得以有效传承,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目前该项技艺存续状况良好。雷秀军经常到桂林市内外参加制陶展演活动,通过宣传报道,吸引了大量的爱好者到雷氏制陶工坊参观,他不断研发,产品畅销区内外,客商对产品的要求促使他在传承传统双料制陶技艺的基础上改进工艺,广大客商也成为传承群体。

  记者谭熙 文/摄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