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奋力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3-04-03 10:46:44 我来说说 阅读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肖帆

  一城人文经典,千年诗画兴安。

  民之所向,素履以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兴安县坚持把发展作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在服务大局中显作为,在服务群众上见情怀。

  2023年,兴安县起步争先,深入实施工业振兴、乡村振兴、旅游振兴“三大振兴”战略,坚持以创新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推动兴安加快实现不可逆高质量发展。

  建强发展引擎,工业振兴跑出兴安“加速度”

  新年伊始,兴安县工业园区内各大企业纷纷投入复工复产,一片忙碌。

  在广西禹和金属结构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机器轰鸣不止,工人们干劲十足。该公司节后企业迅速复工复产,目前公司恢复正常生产能力,预计一季度可新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

  2022年,兴安县按照工业上新布局,产业链的新思路和新方式,强势推进工业振兴,不断壮大城西、溶江和界首三大产业园,打造贯穿东西的产城融合发展带,构筑“一带三园四集群”工业发展新格局。去年,兴安县投入3.17亿元,实施“标准厂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土地收储约522亩,建成标准厂房约16.3万平方米,园区发展环境得到有效优化。

  不仅如此,兴安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营商环境,2022年兴安县积极开展以商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快补齐、延伸各产业链条,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全县完成境内区外招商引资实施项目9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3.97亿元,新签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投资额157.15亿元,驻点招商新签项目签约投资额107亿元,主要招商引资指标均超过预期目标,呈现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民营经济势头强劲、产业结构日益优化、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的格局,筑牢了向上向好发展的基础,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月18日,在兴安县招商引资誓师大会暨早春行动签约仪式上,引进首家入驻兴安的外资企业,预计总投资约1亿元。这是该县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区投资促进暨常态化驻点招商工作会议和桂林市两会精神的动员令、冲锋号。该县力争2023年新签项目投资总额和到位资金均同比增长15%,其中制造业占比达40%以上。

  目前,兴安县围绕目标,因地制宜,挖掘各种招商优势,组建了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农林产品深加工、文旅康养5个产业链招商专班和3个招商小分队,拟向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西南地区全面出征,奋力夺取全县招商引资开门红,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

  聚焦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蓬勃发展

  正值春耕时节,毗邻“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兴安南渠的灵渠禾苑粮食产业示范区内一派繁忙,灵渠两岸蓬勃兴盛。

  兴安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示范区打破传统种植模式,采取种养相结合,以优质水稻种植为主导,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稻田养蛙等为一体的多种生态种养模式,惠及周边村庄15个、1128户,实现年盈利6330余万元。

  在突出的生态、基础优势的主导下,兴安县突出抓好灵渠灌溉遗产功能的延伸,布局范围主要包括三桂村委、道冠村委等为核心向周边辐射。以生态水稻为主导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农田整治、农民培训,进行水稻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和收割,推行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节水灌溉等技术应用和示范,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广区域优质稻工厂化育秧和机耕、机插、机收、烘干等机械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同时充分利用规划区丰富水资源优势,

  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通过稻鱼共生——田面种稻、水体养鱼,利用鱼和水稻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生态循环链,适当布局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打造桂北粮食生产示范区。

  田块成方,沟渠成网,三台耕整机开足马力一同“奔跑”,一派现代化管理的智慧农业气息。这是日前记者在崔家乡高泽村委毛家坪村“小块并大块”富硒水稻种植示范点见到的“丰”景。“小块并大块”的推行,有效克服了耕地散乱对当地农业生产力的禁锢,激活了农村土地资源,迈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关键的一步。崔家乡已成功将零星分散的210块小田整合成为40块大田,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80万元,获得经营性收益15万元,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3万元以上的增收。

  近年来,兴安县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完善顶层设计,高标准农田面积不断扩大,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得到有力贯彻,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持续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粮食产能显著提升,经济生态效益同步显现。2022年,该县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完成粮食播种47.83万亩、水果种植34.1万亩。

  同时,该县陆续创建“灵渠葡萄”“红色湘江蜜桔”“金满田园”“猫儿山竹海森林生态文化休闲”4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兴安甜玉米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名单,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逐步形成“大农业”发展格局。

  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用心擦亮全域旅游“名片”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兴安立足历史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积极融入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工作大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树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万里,其源必长。猫儿山孕育了令世人心驰神往的漓江。这里山高林密,高山湿地中流淌着无数清澈的溪流,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猫儿山国家级保护区不断发挥生态优势,探索新功能,激活生态旅游,取得了长足进步。

  猫儿山脚下的华江瑶族乡,依托独特生态资源、红色文化和瑶乡风情等优势,大力发展集休闲康养、文化体验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度假游,先后引进一山半岛、龙潭江景区、中国健康好乡村、水韵华江、阳雀温泉、华江九寨等6个休闲康养产业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建成有树、半山听雨等高端民宿。2022年,华江瑶族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让老百姓吃上了“家门口”的生态旅游饭。

  除了旖旎多姿的自然风光,兴安也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有“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的灵渠,有秦始皇屯兵统一岭南的秦城遗址,还有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湘江战役部分遗址遗存。

  灵渠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人们把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的正式实施,标志着灵渠保护、开发、提升工作进入法治化轨道。

  “近年来,国家对灵渠的修复、保护、推进提升和开发利用从未有停歇。”兴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谭炜说,为更好地推动灵渠保护利用,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兴安县成立了专门项目工作组,坚持保护优先,积极策划灵渠保护和提升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研究遴选43个项目,总投资128.3亿元,部分项目已进入桂林市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项目库。

  优美的自然风光加上丰富的人文景观,兴安县以“文化+旅游”的模式积极创新旅游供给,努力创建广西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兴安”,为全域旅游发展加持赋能。

  去年,兴安县持续创建“桂北老家”“灵渠人家”“华江九寨”等乡村旅游品牌,推动张家崎、秦家大院、桐子坪等乡村旅游点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高端民宿,促进旅游产品和旅游业态创新升级。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不断深入挖掘红色遗迹的革命历史,完成界首红色古镇项目,推进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界首渡江遗址公园(二期)等项目建设,大力培育红色旅游和红色研学培训产业,持续唱响红色旅游品牌。

  2022年,兴安县共接待游客759.69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收入77亿元,被评为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自治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兴安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兴安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朝着新的奋斗目标,凝心聚力再出发,奋力书写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兴安篇章。”兴安县委书记贲黄文说。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