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破伤风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它的高致死率却常被忽略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伤口在“机缘巧合”下有可能被破伤风梭菌盯上
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口侵入人体,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疾病。
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衰竭,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
为什么有伤口就要注意破伤风感染呢?
这个就得说到破伤风杆菌的特性了。
首先它的生存能力特别强,自然界中主要以芽孢形式存在,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100℃的高温都要持续1小时才能消灭它。
加之其分布非常广泛,可能会出现在土壤、人或哺乳动物的粪便、灰尘中,甚至在手术室空气中都发现了它的存在。
这才真的是打不死的“小强”,所以每个人都是普遍易感的。更要命的是破伤风杆菌分泌的痉挛毒素,毒性特别强,对人的致死量 <1μg。
由于致病抗原量太低,感染后不足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形成主动免疫,所以还会反复感染。 因为致病菌的这些特性,导致人体有创伤后,便有了感染的风险。甚至没有明显的外伤但仍有感染患病的情况,比如拔牙、消化道手术后均有相关病例发生。
张口困难牙关紧闭 是破伤风的典型症状
破伤风临床表现分为全身型破伤风、局部型破伤风、头部型破伤风,其中全身型破伤风是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类型。其典型表现为全身肌肉疼痛性痉挛、张口困难、苦笑面容,以致牙关紧闭,进一步加重可表现为颈部僵硬、吞咽困难、上呼吸道梗阻。痉挛发作时患者神志清楚,上述发作可因轻微刺激而诱发(如声、光、接触等)。
正确面对破伤风 以提高认知、预防为主
虽然人类对破伤风无自然免疫力,但受伤后千万不要慌,目前可以通过人工免疫手段来预防破伤风感染。
但是该打破伤风疫苗,还是破伤风针,这里的区别要搞清楚。
1破伤风疫苗
破伤风疫苗是“病毒本毒”,经过人工减毒减少毒素和活性后打入身体,让免疫系统先和病毒交个手,当身体产生抗体后,真正的病毒来袭时就能做到一击即中。
人体想要达到足够的抗体滴度水平预防破伤风感染,需要至少连续注射3剂次含TT成分疫苗,通常前两针间隔4-8周,半年或一年后再进行第三次强化注射。
破伤风疫苗的起效相对较慢,但免疫效果较为持久。
2破伤风针
而被动免疫,就是破伤风针。一种叫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提取于带有破伤风抗体的人体血液;一种叫破伤风抗毒素(TAT),提取于注射疫苗后产生抗体的马的血液。
破伤风针是“抗体本体”,由于绕过了病患自身产生抗体的环节,所以见效较快,但也只能在短时间内维持免疫效果(TIG是2-3周,TAT仅2-4天),一般用于破伤风的治疗和短期的应急预防。
对于曾经打过破伤风疫苗、又置身于破伤风感染风险中的人来说,一般以五年为判断标准。如果五年内已完成了全程免疫,说明体内有很高的抗体保护,这时有伤口也不需要再打疫苗或者打破伤风针。
如果伤口污染严重,则最好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针给身体临时的保护,之后再补打破伤风疫苗。
不过,如超过24小时也仍建议注射破伤风针,毕竟破伤风的潜伏期在7天至数月之间,此时仍有机会给身体防护。
因此
在生活中一定不要忽视小伤口
才能为自己的身体撑起“保护伞”
来源:中国疾控动态、北京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