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广西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动一季度经济工作”系列主题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主题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介绍2022年农业农村发展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2年,广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2022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269.81亿元,同比增长5%,排全国第6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33元,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3%,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一是粮食生产再夺丰收,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广西全面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耕地保护田长制要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稻玉米高产攻关行动,提前建成24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150万亩水稻玉米高产攻关示范片,新增设立自治区粮食激励资金1.5亿元,全区粮食种植面积达4244万亩、总产量1393.1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生猪等畜牧业平稳增长,猪牛羊禽肉产量446万吨、增长3.1%。现代渔业快速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363.8万吨,增长3.1%。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二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广西开展“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全区51.45万监测对象已有33.77万人稳定消除返贫风险。“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实施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288.9万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28.5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5029元、增长12.6%,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3%,高于全国、全区农村居民平均增速。
2022年9月15日,百色市妇联组织家政企业到乐业县幼平乡马三村开展家政培训“大篷车”进村联合活动,寓宣于乐,为就业年龄段的妇女群众提供就业创业技能。乐业县幼平乡人民政府 邓玲玉 摄
三是“10+3+N”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广西立足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大力推进优势产业持续升级发展,新增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产业强镇10个。新增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个,新打造自治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40个。举办粤企入桂“双百”行动等招商活动,新签农业项目251个、总投资714.5亿元。全区新培育135家自治区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1574家,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6.3万家、家庭农场12.3万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5个。
四是农业科技装备不断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3家单位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种质资源圃,12家企业列入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新培育审定品种326个。创建5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8.3%。启动广西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千雁万群”“头雁”培育五年行动计划,2022年培育国家级头雁700人,自治区级头雁2000人。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普及行动、提升行动、先锋行动“三大行动”,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1.55万人。深入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化学农药施用量连续6年下降,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用地安全利用率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2年12月12日,宁明县海渊镇峙北村蔗农驾驶专用铲车将甘蔗堆放到公路边等待装运入厂。宁明县委宣传部 周贻刚 摄
五是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深入实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三年行动,2022年完成有效投资3751.2亿元,全区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2%。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全区超3.4万个组级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60%的行政村启动了农村“三变”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与管理,扎实推进3个全国试点县区工作,全区1157个涉农乡镇全部建立农村宅基地审批服务中心。
六是持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开展“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和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评选命名第五批星级村党组织1700个。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农村开展理论宣讲5万余场,激发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培育创建清廉示范村187个;积极推广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治理等模式,推进34个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全区清单制、积分制已推广覆盖超过1500个村(自然村)。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党的二十大正式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后,自治区也相继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区目标,请问广西建设农业强区有哪些优势、聚焦哪几方面发力,以及下一步采取哪些措施来推进?
答: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农业强国的决策部署,立足广西实际,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建设农业强区,广西是有基础、有优势的。2022年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总量排全国第9位。截至目前,广西已成功争创6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和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强镇等产业发展高地。糖料蔗产量排全国第一、占全国六成以上,园林水果和蚕茧产量连续多年排全国第一,蔬菜和水产品产量全国第八,生猪出栏量全国第九等等。广西已具备了由农业大省区向强省区迈进的基础条件。
下一步,广西将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目标,按照统筹好产能提升和结构优化布局、统筹好成果巩固和农民增收、统筹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三个统筹”要求,加快推动农业强区建设,建立健全农业强区指标评价体系,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建设农业强区的头等大事,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区的重要任务,把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建设农业强区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紧紧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重点聚焦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升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强化科技物质装备支撑、健全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等工作发力,推动广西农业发展由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由产业链相对单一向集聚融合发展转变,加快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实现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产业韧性强、经营体系强。谢谢。
问: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做好“土特产”文章,为以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提供根本遵循。请问,广西为做好“土特产”促乡村振兴的文章,将往哪些方面努力?
答:“土特产”具有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经受市场长期检验、联农带农效益好等特点。广西生态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通过深挖“土特产”潜力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今年,广西将从以下方面着手,最大程度发挥广西“土特产”促巩固成果、促乡村振兴的作用。
一是选准发展方向。指导县级、村级选择长期扎根、带动农户多的1—2个农业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最好是生产规模大的“土特产”。鼓励利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编制主导产业规划,细化产业发展路径和规划,科学评估市场风险。同时,完善系列产业保护举措,降低村级产业发展风险。
二是补好短板弱项。以规划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为落脚点,通过严谨的市场调研、主导产业发展环境评估等分析,重点关注技术、设施、人才、营销等短板,同时注意品牌、标准、组织、规模问题。通过建立孵化平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安排资金项目等方式逐步补上短板弱项。注意量力而行、讲求实效、久久为功,不提出脱离实际的目标任务。
三是强化联农带农。广西将联农带农成效作为资金使用效益和帮扶项目是否发挥作用的主要衡量依据。对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支持的经营性帮扶项目,要健全并落实好联农带农机制,并鼓励建立多种带动方式叠加的联农带农机制(比如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吸纳务工等多种形式)。同时,广西将搭建信息平台,解决对项目发挥效益和联农带农情况监测的“盲点”。
此外,在资金投入方面,广西将继续加大资金支持乡村产业,特别是“土特产”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力度。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60%、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50%要投入产业发展。
问:脱贫人口就业问题一方面关系着脱贫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关系着脱贫人口的钱包,是脱贫人口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请问,今年广西在扩大脱贫人口就业上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
答:党的二十大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其中,就业是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关键环节。今年,广西将按照“一稳两拓两创两提升”就业帮扶工作思路,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积极扩大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推动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
一是稳定就业规模。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全面落实交通补助、劳务补助等各项就业补助政策,确保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下同)务工规模稳定在268.21万人以上,防止因规模性返乡导致规模性失业返贫风险。
二是拓展就业空间和渠道。深化粤桂劳务协作,加大区内劳务协作力度,优先保障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加强脱贫人口务工信息动态监测,动态摸清和掌握就业失业状态,强化就近就业岗位推荐,有序承接返乡脱贫人口。推动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保持总体稳定、规模合理,加强和规范岗位管理。落实就业帮扶车间优惠政策,推动就业帮扶车间数量和吸纳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中有增。
三是创建就业品牌和机制。配合有关部门持续培育壮大“八桂系列”等特色劳务品牌,增强劳务品牌在提升质量、提高收入、提振信心方面作用。完善“月调度季通报”机制,健全监测调度分析机制,加大对脱贫人口务工数据质量的监督核实。将2023年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自治区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
四是提升就业质量和政策效能。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落实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应补尽补政策,加大雨露计划毕业生和脱贫家庭本科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围绕脱贫人口转移就业需求和市场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效果。同时,配合有关部门解决拖欠农民工和脱贫人口工资问题,保障感染康复后脱贫人口的合法权益,防止出现提高就业门槛、设置从业限制等就业歧视现象,积极维护脱贫人口劳动保障权益。
来源丨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黄熙 何淞荧 何兴强 杨康